星星梭 你身边的朗读会
《香云纱》
作者:赖永勤
朗诵:刘作海

(图片来自网络)
那天陪妻子到解放碑逛商店,在一个橱窗前,妻子突然停住了脚步一指:你看——香云纱!我朝橱窗望去,只见一大束各色香云纱扎成孔雀尾状,在荧光灯下闪烁着华贵的光泽。呵!久违的香云纱,让一个女人的形象立即翻然于脑际。
从我有记忆开始,我第一次看见母亲穿的就是香云纱——一袭黑褐色的短袖中式服,领口上挂着两枚新鲜的黄桷兰,这样的形象一直保留到现在。
母亲虽然出生富家,但我从未看见她穿金戴银。在那极“左”的年月里,又何来的金银呢?我想,母亲未穿金戴银,一定是因为条件不允许吧?我的这种猜测一直到她的晚年猜得到了否定。上世纪80年代,人们已经能够随意选购自己喜欢的金银饰品了,我和妻子陪她去逛商店,见金银饰品柜前站满了男男女女,母亲总是站得远远的,她淡淡一笑:“年轻时,你父亲虽然也要为我买这些东西,但他知道并不是我的最爱,他知道我爱香云纱。”
在那些物质匮乏的年代,母亲这点喜欢却得不到满足,她那件香云纱服装的领口和袖口都磨得很旧了,却一直得不到更新。
上世纪60年代中期,在成都工作的大哥出差到广州,终于为母亲买到了一段黑色香云纱,并寄回家里。我清楚地记得是我和母亲一块去的裁缝店,擅长做中式衣服的女裁缝贺大娘和母亲熟知多年,知道母亲的爱好,二话没说,抖开软尺就为母亲量好了尺寸。
不久,我从裁缝店取回了那件香云纱,样式虽然简单却制作得很精细,母亲十分珍惜这件香云纱,只是上街和会客的时候才穿。遗憾的是,母亲好不容易才拥有的香云纱却未躲过抄家的劫难。在极“左”的年月里,香云纱被列为“封资修”的产物,有人看见母亲曾经穿过它,抄家者非要我母亲交出那件衣服,并当着母亲的面被剪成了碎片。抄家者走后,母亲捧着被剪碎的布片,眼泪哗哗地流个不停:“真难为铉儿(大哥的名字)的一片孝心,他晓得了不知有多伤心。”从此,我再也没有从母亲的口中听到香云纱的名字。
我成家后来到重庆,曾不止一次对妻子讲起母亲对香云纱的特殊感情。妻子说;“真不知道母亲对香云纱如此喜爱,她老人家的这桩心愿我来了却。”那年初春,妻子从广州出差回来,打开提包首先取出来的就是一段黑褐色的香云纱,送到母亲面前,“妈妈,你看,好漂亮的香云纱!”妻子带母亲到一家老字号的裁缝店,为母亲订做了一件带盘扣的中式夏装。
母亲非常喜欢这件香云纱的中式夏装,逢人便谈这是我小儿媳妇为我订做的。晚年的母亲经常往返于成渝两地,在她简易的提包里,总有那件衣服,一直到她离开人世。
母亲为何一直喜欢香云纱,这在我心里一直是个谜。前不久,我在一段史料里看到了有这样的记载:“产自广东的香云纱,拥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早在明永乐年间就生产出口到了日本、东南亚及欧洲各国。神秘惊艳的香云纱一直是高雅的象征,被称为中国面料的国宝。”

作者:赖永勤 国家一级文学编辑,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全国百优广播电视理论人才,重庆市文旅委、重庆广电集团节目评审。

刘作海:语言教师。曾荣获2018年首届重庆市“阅读之星”市民朗诵大赛“阅读之星”称号。2019年获评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举办的2019年中华经典诵写讲经典诵读大赛全国三等奖。目前担任多家教育机构(学校)、企事业单位和朗诵协会朗诵演讲指导讲师。
如果你也想用声音表达你对生活的感悟,欢迎加入“星星梭”朗读会,赴一场与声音的约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