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看了一档访谈类节目,主持人问一位成功人士:请问您是如何度过工作中最辛苦、最迷茫、最疲劳的阶段?男嘉宾说:印象中好像没有什么特别辛苦、迷茫、疲劳的阶段。他解释说,自己会尽量避免陷入自我怜悯、自我感动的想法之中,所以基本上不去想“我有多辛苦”“我有多努力”,因为那样容易把精力从“事”转到“情”上面,当“事”和“情”搅和在一起,难免有点矫情了。我很佩服男嘉宾说的这一点,这番话给了我很大触动。

“矫情”?多么敏感的词语,我反复思索着这个词。
矫情有褒贬之意,有时是因为在乎而矫情,有时是因为想多了而矫情。
是社会竞争压力太大?还是自己内心不够强大?是爱与被爱的缺乏?还是你在坚持与放弃中挣扎?

放眼望去,现实中总有这样一些人,感觉这个世界对她不公,感觉身边人都对不起她,抱怨生不逢时,感觉一切付出都没有意义……所有的情绪把自己的狭隘显露的一览无余。
同样的语气,能读出100种含义;
同样的故事,能演出100种剧情;
同样的遭遇,能衍生出100种情绪。
无限放大自己的心情,不忘夸大自己的付出,成了很多现代都市人的通病,想想自己年轻时也是那么的较真,也曾经有过这样那样的矫情,身上的毛病太多。

成长是需要时间的,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厚,自己越发懂得,不论是生活,还是工作,无需计较,更不要矫情,你只管努力就好。心理学上说,人的精力70%都花在思绪上,很多无意义的思绪,让你徒增烦恼,不说吧觉得憋屈,说了吧又能怎样呢?有些矫情就是说给大家听的,关键谁又愿意听呢?
有没有发现,当你忙碌的时候,没时间伤感、没时间八卦、没时间焦虑,更没时间去自我膨胀。
白天行程排满,下班接孩子,做饭,陪孩子学习,几乎每晚都是半夜才睡,已经很累,休息的时间都不够,哪来的时间患得患失。

到了一定的年龄,繁琐的日常小事影响不了我们,复杂的勾心斗角让我们嗤之以鼻,除了充实自己的生活,努力工作,挣钱养家,其它的一切,不都是无所谓吗?这算是太现实还是真正的参透人生?
年轻时矫情,别人会容忍你的年少无知,可以理解,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人在乎你的矫情,矫情的人,最终会被人疏远从此敬而远之。
偶尔有点时间就看看书,摘抄些教育随笔,真有心情不好时就去广场走两圈,或者找两个朋友聚聚,当你用工作、运动、阅读、旅游将自己的生活填满,当你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看身边的一切,感觉人生处处是美好呢?
人生其实真的没有那么矫情,往后余生,风雪由你,快乐由己。

作者简介:
燕子,吉林省松原市优秀教师,吉林省科研骨干教师,松原市电影电视家协会会员,黑土文学社松原分社副社长,曾有《别让心灵蒙了灰》《浅浅文学路 悠悠黑土情》《人群中一看你就是老师》《有这样一群人》等五十多篇散文、诗歌、论文散见《中小学教育》《松原日报》《今日宁江》《宁江教育》等各类报刊及文学平台。三尺讲台存日月,一支粉笔写春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