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洊[jiàn]至,习坎。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
坎卦的卦象上坎下坎、内坎外坎,险象环生,这就叫“水洊至”。“洊”,是接连不断的意思。一个浪头打过来,后面还跟着一个更大、更狠的浪头,这是巨大的考验。流水相继而至、潮涌而来,必须渡过前方无数极深的陷坑才能继续向前,所以象征重重的艰险困难;君子因此应当坚持不懈地努力,反复不间断地推进教育事业。坎卦启示了行险用险的道理。
人生自古多磨难。坎卦的现实意义不是说要习惯危险,是修习如何在危险状况下生存的智慧。坎是人生的十字路口。坎就已经很难了,还得“习坎”才能过得去,除非不过去,则另当别论。一旦决心要渡过坎险,在坎前面加上“习”,才是生命的真相。“习”是修习。
彖曰:习坎,重险也。水流而不盈,行险而不失其信。维心亨,乃以刚中也。行有尚,往有功也。天险,不可升也;地险,山川丘陵也。王公设险以守其国。坎之时用大矣哉!
“习坎,重险也”,上下都是坎卦,两重危险,危险重重。“水流而不盈”,水德在平、水性趋下,川流不息流淌不止,随流随进,但不会溢出来。“行险而不失其信”,阳爻代表“行”,阴爻代表“险”,九二和九五被坎险环围。维持、保持的“有孚之心”,作为在九二、九五这个“刚中居正”的位置上行事的准则,就可以得“亨(通)”,行为上崇尚“有孚之心”,终有突破险难的一天。人生的很多困难是由坎险造成的,碰到险难的时候,往往很多人就放弃自己的价值观了,放弃容易再捡起来难。彖传这是告诉我们,坚持初心不变,是能趟过去的。
“天险,不可升也;地险,山川丘陵也。王公设险以守其国。”这里直接用“险”来代替“坎”了。“天险”不可逾越。对古人来说,抬头望天的第一感受是不可逾越、克服不了,没办法突破。人类登上了月球、火星,但距离“人人可升天险”还有蛮长的距离。 “地险”以山川丘陵为代表,人类的活动是基于大地的,在地面上活动,地险同样很难征服。“王公设险以守其国”,顺着天险地险的势加以利用,这在兵法上很常见。就是利用天地险象的优势,加上一定的人为部署,固守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险之时用大矣哉!”不管是冷兵器时代还是现代,以军事来说,“据险以守”,都是国防的关键。过去的险,依托的是天地险势;现在的险,依托的是新时代的“国之利器”。让别人看到你有险守在这里,不敢轻易来犯,百姓就可以安居乐业,这叫以险止险、以险用险。没有永远的和平,和平永远是以自身的强大实力为后盾依托的。
关于水的特性,在《论语》里有个很出名的感慨:“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水流是不间不断的,后面推着前面走,前面迎着未来走,日夜不止、昼夜不息,这是水的“常德”。“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以”,是以水德为法、以水德为常,君子以水的“常德”指导自己的行为,像水一样日新其德,还把这个经验教习、传授出去,就叫“习教事”。总结来说,君子从坎卦得到的启示是:拥抱坎险以修己,先修己后化人。
坎卦让人想起叶嘉莹老师创造的一个名词“弱德之美”。
附:弱德之美(英文:The Beauty of Passive Virtue)是叶嘉莹创造的一个名词。
叶先生说:“弱德不是弱者,弱者只趴在那里挨打。弱德就是你承受,你坚持,你还要有你自己的一种操守,你要完成你自己,这种品格才是弱德。” 这种美就是一种弱德之美。
席慕蓉说,叶嘉莹用生命践行了她在词学中的创见——“弱德之美”。而陈传兴则认为,她是以“弱德之美”,以风中芦苇而不是一棵大树的态度去面对暴风雨,“即使有再大的强风暴雨,风雨之后依然存在”。
叶嘉莹自己的解释则更有说服力:“‘弱德之美’不是说你软弱就是美,是说你要坚强地持守自己,严格要求自己,自己把自己持守住了。无论多么艰难困苦,我都尽到了我的力量、尽到了我的责任,我觉得我有‘弱德之美’,但是我并不是一个弱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