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日记
张东升
(1)突然封控 2022年3月8日下午
“春来桃花火烧山,趣闹百花园”。今天是三八妇女节,天气晴朗,桃红柳绿,人们还沉浸在欢乐的节日里。一场突如其来的奥密克戎病毒袭击了我们的村庄——周村区北郊镇大阜村。
人们很惊讶,这怎么可能呢?昨天还好好的,晚饭后人们还在路边或在小广场上散步、遛弯、跳广场舞。可事实就摆在眼前,当我下班回家时,看到村里的青壮年将村前村后、东南西北的每条大街、胡同,都用厚厚的蓝皮围挡封堵起来,全村只留一个出入口。
村口有志愿者在值班,他们对我说:“赶紧回家吃饭,准备做核酸检测。”听到这些话,我心头一沉,心情瞬间跌落到了低谷。我推着自行车往家里走,看到这阵势,不知怎么的,两腿就像灌了铅似的非常沉重,慢慢地挪动脚步。

(2)核酸检测 3月8日晚上
回到家,心里极其烦燥,匆匆吃了碗清水面条。这时村里喇叭里传来吆喝声:“请一、二组的村民拿着手机,带着身份证到村委做核酸检测,一定要戴好口罩。”我赶忙找出身份证,拿着手机和妻子急急忙忙向村委大院走去。村委大院里,许多人已经在那里等着,其中有身穿黄色防护服的志愿者,有身穿白色隔离衣的医护人员,也有北郊镇政府的工作人员,大家都戴着口罩。
村里的志愿者按照村民花名册挨个点名,叫到谁,谁到前面用手机扫描“健康淄博”公众号的二维码,然后进行信息登记。老年手机不能扫二维码就用身份证登记信息。
登记完信息后,再排队进行核酸检测,人与人间隔一米距离。医护人员将试剂棉棒伸到每个人口中采集样本,按10人一组分别保存,再走到另外一张桌子那里确认检测信息。工作人员要求做完核酸的村民赶紧回家,相互之间不要说话,也不要逗留和聚集。
(3)静止宅家 3月9日上午
第一次核酸采样从晚上7点一直到今天凌晨4点才结束。
等待出结果的时间是慢长的,我从昨晚9点做完核酸检测一宿没有睡好。一会儿看看表,一会儿看看手机“健康淄博”公众号上核酸检测结果,心里很着急,真有百爪挠心的滋味。
好不容易熬到早上7点,赶紧打开手机上“健康淄博”公众号一查,看到上面显示“阴”字时,一颗悬着的心才落了地,心情也放松了,吃饭也觉得香。
吃完早饭,想着全村封闭,不能和阳光救援队队友们在一起背负弥雾机进行消杀,在村里报名当志愿者也行啊,赶紧找出红马甲穿上。刚要出门,手机响了,一看是村委工作人员打来的,工作人员对我说:“张大哥,你全家不要出门,你家大娘大爷不知道谁是密接者。”听到这话,我一颗火热的心就像被一盆凉水从头上浇下来,彻底凉透了。
待在家里也是作贡献,那就在家隔离吧。还好我耐得住寂寞,电视、手机全开着,爱看哪个就看哪个;各类书籍也有空看了,既打发时间又增加知识。
(4)上门检测 3月9日下午
今天是医护人员和志愿者上门给我们做核酸采集。他们先是拍打门环,并在门外告知戴好口罩,依次出去做检测,当医护人员拿棉签往口里采集样本时,因为有了一次检测经验,也不紧张了,医护人员说“好了”时,我还没有回过神来。医护人员采集手法娴熟,连续加班加点,战斗在防疫第一线,就是口中有点不舒服,也不应该埋怨她们啊。
(5)我不孤独 3月10日
今天,除了继续在家检测核酸。还收到了周村区社会组织张鸿雁会长的问候,也收到了润心书屋班主任邵祺昌老师的微信关爱,老师嘱咐我利用宅家时间多看书学习,特别叮嘱我要写好抗疫日记。阳光救援队郑传恒总队长以及安俊善支队长也打来电话,嘱咐我保护好自己。这一切都让我感到了温暖,我不孤独。
(6)增强信心 3月11日
自从居家之后,除了看时事新闻和“掌中淄博”发的疫情信息以外,我就看书。除了润心书屋老师们赠送的书以外,还有一本《毛泽东诗词书法鉴赏》。其中四言诗《懦夫奋臂》和七律二首《送瘟神》,反复吟诵,颇受其益。当读到“暴虎入门,懦夫奋臂。还我河山,卫我国权”时,心想虽然“暴虎”“奥密克戎”病毒都令人心生胆怯;但是我们只要齐心协力,定能共克时艰!当读到“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时,顿觉信心满满,只要相信政府相信党,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必将会战胜病毒的!

(7)准备隔离 3月14日
自从3月8号晚上第一次做核酸之后,每天都有医务人员上门给我们做核算检测,也知道有的“密接者”已经被异地隔离。有被隔离的朋友告诉我,不用紧张,隔离点照顾得都很好,我就有了一些心理准备。今晚得到村委通知,岳母明天需要转到隔离点隔离,于是我在保护好自己的同时,帮着岳母收拾需要带的物品,比如身份证、牙膏牙刷、毛巾肥皂、替换衣服等生活用品。我从手机上查看“健康淄博”,知道岳母是“阴”性,心里有底,就嘱咐老人不要害怕,并安慰她在隔离点和在家里一样,需要什么可以找工作人员要。
(8)忙中出错 3月15日
早上8点。工作人员来拍打门环,我赶紧到大门口把志愿者给的防护服拿进屋,虽然是自己的亲人,但是自我防护也不能大意。我带上手套、口罩、护目镜,再帮助岳母穿,不知怎么把袖子当裤腿穿上了,站起来一看穿错了,脱了重新穿。我在阳光救援队做消毒喷杀时防护服穿过多少次了,这次怎么了?唉!还是自己过于紧张了。想到80多岁岳母,耳朵又聋,自己一个人在外隔离,也担心啊。
我把岳母扶到大门口,交给志愿者,说了声谢谢。感觉很无奈,疫情防控,人人有责。
(9)岳父隔离 3月16日
岳母被异地隔离以后,岳父就躁动不安起来,在前出厦里来回走动,时不时还想开大门出去看看,但是门外的志愿者不让他出去。这时候,我就慢声细语地和他说:“俺娘顶多半个月就回来,有政府照顾她,不用咱担心。”好不容易才把他的急躁心态安抚下来,昨晚上11点左右,疾控中心打电话来说,岳父需要异地隔离。放下电话后,感觉我的手心里都湿漉漉的,这是怎么啦?一天之内,两个老人都被隔离……在等车的时间里,我赶忙给他收拾生活用品,忘不了给他放上老花镜和《润心书屋文辑》第二期,嘱咐他闲着就看看书解解闷。
岳父走后,想想政府都为了我们好,防止相互交叉感染,心情也就慢慢地平复了。
(10)异地隔离 3月18日(周村)
早上接到村委通知:我和妻子也不能居家隔离了,赶紧准备洗漱用品和衣物,不能忘了带上润心书屋写作班老师们赠送的书,一本一本打包带上。
我们这一批隔离的共24人。我和妻子都随着大伙上了车,车缓缓地开动了,一会儿上了高速公路。村民们有的说是上沂源,有的说沂源条件不好怎么的。我才不关心这些事呢,心想到哪里也是隔离,有政府,啥也不怕。
车一路向东南方向开去,大约过了三个小时才到了目的地。我们被医护人员带到了一处酒店,每人一间,我住的是通道南边房间,大约50平方,水、电、暖、洗、刷、涮、毛巾、浴巾,样样齐全。我用手机百度一搜,坐标是“中房·云景轩酒店”。
(11)夫妻分开 3月18日(沂源)
下午两点半 到达时,我本想和妻子住在一起,就向医护人员申请可不可以夫妻两人住在一起?医护人员对我说:不行,必须单人单间,防止交叉传染。没办法,听从医生安排吧,肯定是为了我们好。
刚在房间里坐下,妻便迫不及待地打电话给我,问我在几号房,我说在8204,她说在8225号。我们又互相安慰一番,相信国家相信党,配合医护人员做核酸,疫情很快就能过去。
(12)一日三餐 3月19日
从昨天上午住进来,隔离点给我们安排的伙食都很好,说实在的,比在家里吃得好多啦。早餐:豆汁油条;午餐:鸡腿、炸鱼、炒小油菜、两个馒头;晚餐:西红柿鸡蛋汤加米饭。
到了饭点,工作人员把饭菜放在门外的桌子上再敲门,让我们自己开门取;餐具都是一次性的,用完后放回门外的桌上,工作人员再取走进行统一处理。

(13)每天检测 3月20日
从3月18日我们来到沂源隔离点后,每天旱上7点左右做核酸检测。负责给我检测的是一个年轻小伙子,脾气好,说话轻柔得像个姑娘似的,每次轻轻敲门,喊一声大爷做核酸了。听着那个亲切,心里暖暖的。其核酸采集手法轻柔娴熟,不管是口、鼻采集都是慢慢的。做“鼻拭子”时不用我说,两个鼻孔轮流做,一点也感觉不到痛苦。
每天早上8点左右开饭,四菜一汤,而且每顿不重样,主食如馒头、米饭不够尽管要,水果除了小西红柿之类的,还有当地的品牌沂源苹果,口感很好。
(14)读书学习 3月21日
刚开始的时候,心里烦闷,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还想家,只能在隔离室里来回迈着步子数数,直到太阳落山,晚上睡觉也不安稳。后来觉得这样急躁也不是办法,还不如看看书。
我看了孙广瑞老师写的《怀念战友黄继光》,被他们的英雄气概所鼓舞,增强了抗疫必胜的信念。我也看了冯骥才的《三寸金莲》;还有《声入人心》又让我把“a、o、e”从头学了一遍……开卷有益,只要肯学,就会有收获。
另外,每天忘不了把张鸿雁会长编辑、周美老师老师朗读的“清晨能量朗读”按时发出去,忘不了打开“儒风讲坛”公众号和“老邵说说”公众号,给他们点赞、在看。

(15)隔窗赏景 3月22日
通往阳台有个门,但是锁着,宽敞明亮的落地窗边有个沙发,阳光照射进来很温馨,我坐在沙发上看看书,透过窗户可以远眺远处的山,看山上翠绿的树木。想着每天观察树叶子长出几片,开出来几朵花,看到慢慢变绿的山,我不再焦虑。我坚信春天来了,疫情终会退去。窗外正好是个十字路口,那盏高高的红绿灯忽而红、忽而绿地变换着。而我多希望那绿灯多亮一会儿,让我多看看路上的汽车和行人,因为那就是我们的希望啊!
这天,窗外忽然多了个不速之客。我慢慢地靠近了看时,原来是只小蜘蛛。惊蛰过后,小动物也跑来和我作伴,我很感谢它。我多么想能和蜘蛛一样徜徉在这美好的时空里。我们隔离已经10多天了,用不了几天,我也能和这小蜘蛛一样重新获得自由了。
(16)拉近距离 3月25日
今天是异地隔离第8天了。在7次核酸检测后,因为我们都是“阴”性,今天工作人员就直接把饭菜送到我们手上,感觉心里热乎乎的。党和政府如此关爱我们,我们从心里感谢,也感谢这里的医护工作人员,他们太辛苦了。
(17)学习成果 3月29日
由于静不下心来,这些天只能写写日记,但是没有写出像样的文章来。早就想写一篇邵老师的文章,今晚拿出孙方之老师的书看,看到孙老师给邵老师著作写的序言《襟怀浩然气,秉笔写春秋》,孙老师在序言中对邵老师的家国情怀、爱好写作的精神大力赞扬,为我的写作了开拓了思路,感觉灵感来了,就连忙写来起来。大约用了一个多小时,终于拼凑了一篇了《我们的师生缘》,不用修改就从微信上给邵老师发过去了。因为我的每一篇文章都是邵老师精心修改出来的,只要发给了邵老师我就能安心睡觉了。
(18)胜利在望 3月30日
这些天里,每天打开手机订阅的“掌中淄博”“周村往事”查看最新疫情消息,3月26号当看到淄博市无新增阳性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时,心中激动万分,离回家又近了一步。当看到3月27日零时起,周村区、文昌湖区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时,眼前一片光明,感觉胜利就在眼前。
(19)凯旋归家 4月1日上午(沂源)
早晨起来,做完最后一次核酸,医护人员告诉我们下午可以回家了,听到这里,心情舒畅极了,午饭吃得疼别香。
下午两点半,陆陆续续地来了好几辆客车,随后医护人员,通知我们带好东西,间隔1米上车。
工作人员要求按房间号顺序上车。妻子住8025房间,是最后一个上车的。我们除了带着洗漱用品外,隔离点还给我们每人赠送一兜沂源苹果和一瓶“云中轩”矿泉水。工作人员看妻子拿着吃力,就帮她拿到车上。我看着她坐稳当了,也就放心了。
这回不用穿防护服了,虽然提着重重的东西,感觉身子也轻快了,这回家的心情就是好。当汽车缓缓启动医护人员向我们招手时,我们都不约而同地大声喊着:“谢谢!謝謝你们!”
上车后,带队人员逐一点名,我们都高声答“到”。不知咋的,双眼不由自主地噙满了泪水。随着车速加快,窗外的山和树也都模糊起来……
(20)全家平安 4月1日下午(周村)
下午5点,终于回家了,离家时,我把大门钥匙交给志愿者,岳父岳母是先于我们一天回家的。进家以后我看到家里的垃圾已经清理干净,我又用84消毒液喷洒一遍,更加安心了。
我问岳母她在那里怎么样?老人家笑着说:“不孬,我不吃肉,工作人员每顿饭把肉菜换成炒鸡蛋一类的素菜;我耳朵聋,听不见,交流不方便,医护人员为我定制了一个助听器,听声音清楚多了。”感谢咱们的政府,心里装着咱老百姓,这点不起眼的小事儿都做得无微不至。
我看到岳母、岳父脸上都红润润的,好看着呢,十分感谢政府和工作人员对老人的悉心照顾。
在这抗击奥密克戎病毒的25天里,电话声不断,有亲人的关心,有朋友们的问候,也有疾控中心的流调,借此一并感谢他们。
虽然异地隔离14天,但是疫情过去,全家平安比啥都好。

艺术热线: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红门艺术馆
《都市头条》
13325115197(微信同号)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