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语悟道》国学专题连载系列之七十四
作者:康金印 主播:书东
《论语》各章、译文、点评及各篇要点提示(九)子罕26—29章及《子罕》要点提示
26.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先生说:“一年最冷的冬天到了,这时才知道松柏树在其它树落叶之后才凋落。”
点评:本章以松柏设喻,说行道者要经得住严格考验,环境越艰险越能显示人的境界。陈毅就曾写诵松柏诗自励及励人:“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27.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译文:先生说:"有智慧的人不疑感,有仁德之心的人不忧愁,有勇气的人不惧怕。”
点评:本章说“智、仁、勇”能使人“不惑、不忧、不惧”。“智、仁、勇”被儒家称为“三德”。智以明德、仁以守德、勇以行德。“志者不惑”是说智者有洞察辨别能力,能自己解除迷惑。“仁者不忧”是说仁者爱人利他,少有个人忧愁,即使遇到忧愁之事,也能够积极面对不顺,积极化解。“勇者无畏”是说勇者能以浩然正气从容面对,战胜邪恶。“仁、智、勇”三者是相辅相成的,不能割裂。“仁、智、勇”的内涵也比当今的通常理解要宽泛。儒家认为,这三点是一个人应树立的最基本的道德。

28.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译文:先生说:“可以与他共同求学问,未必可以与他一起追求道义;可以与他一起追求道义,未必可以与他共同坚守道义;可以与他一起坚守道义,未必可以与他一起通权达变。”
点评:本章告诉人为学上进、行道,要讲“权衡”之术,不可教
条,才有好效果。这一章中,孔子用“学、适、立、权”说明为学行道的不同阶段和层次。对每个阶段的合作者,再“知心、知己,也达不到零距离”,因为“每个人心灵深处,都有不愿人知的隐私”。如果自作多情,以为别人和自己好成一个人,会时时同步,就是有严重的幼稚病。因此,不能心存幻想,必须以“权变”来应对。“权”就是秤锤,要放准位置,必左右移动,移动就是灵活,灵活就是变通,变通的结果就会通达到预先设的目标,达目标就是胜利。这是一个社会经验丰富的老者处世名言。史载、刘邦、萧何既是君臣、又是朋友,刘在前方打仗,萧在后方支援,配合得十分默契。后来,萧何常听从前线回来的人说“主上常问你在做什么”,引起萧何警觉,后来他故意做些“求田问舍”之类自私的事,才打消了刘邦对他的不放心。这就是搞了点“权变”,才维持君臣平衡关系。周亚夫不懂权变,以为自己对主子忠心,主子就对他放心。主子年老,要传位幼子,怕老臣不服,先把周亚夫杀了,这是“未可与权”一例。(据《论语别裁》)

29.“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译文:有篇诗说:“唐棣的花翩翩摇动啊,那岂不是思念你吗?你住的那个屋子离这里真是太远了!(怎么去找你?)”先生评论这诗说:“他是没有真思念对方啊,要真思念,还能嫌远吗?”
点评:本章孔子尖锐指出口头上说着非常“思念”,却以“嫌路远”不去找,是假思念的伪君子。孔子这是在讲爱情故事,他意在指出这些花言巧语者,主观上动力不足,却找客观原因掩盖。这种不从主观上找原因,爱从客观找借口的人是自欺欺人。本章孔子在告诫年轻人,要想取得恋爱成功,还是把虚情假意换成真诚,有利把事办好。

《子罕》要点提示
本篇主要传述孔子激励人进取的思想。
1.立进取的根本:第1章说孔子不讲“利”,只重天理和仁道。这是在立进取的根本。为眼前利进取,动力不足,往往失败;为个人私利进取,还往往危害社会。本着公理、仁道进取,自然有利社会,受多数人拥护,不乏动力,容易成功。
2.明进取精神的表现:第3章说孔子的进取精神表现在“好古”却“不守古”上,“麻冕”虽古但费事,他“从众”选“纯俭”。第4章说孔子进取精神表现在“绝四”上(不妄想、不武断、不固执、不自以为是)。第5章以孔子在匡受困,他虽受惊,但仍发出“匡人其如予何”的壮语,表明其为进取是不怕风险的。第6章说孔子的进取精神表现在多学为社会服务的技艺上。第7章写孔子为鄙夫开发智力,感到知识不足,进取精神表现在行动和谦逊上。第8章写他为进取不顺深深的感叹。第9章写他从小事做起、受阻也不气馁,进取表现在恒心上。
3.述孔子促进取的方法:第10章说孔子之道高深难学,但孔子以多种教学方法让人“欲罢不能”。
①发挥带头作用:第11章说孔子在重病中斥仲由以门人冒充治丧之“臣”以提高孔子丧事等级的造假行为,表现出以身守道的品质。第12章通过孔子“待价而沽”,表现出他以个人表率作用急切为社会服务的进取精神。第13章写亲身改变九夷陋习推进社会发展的决心。第14章写他在鲁“正乐”推动社会风气好转。第15章写他行道不畏难。第16章写他行道决心如江水奔流永不停息。第17章写他慨叹时人好道不如好色,表现他急切行道的心情。
②树榜样和明理:第19、20章树上进、行道不惰的榜样颜渊,以激人上进。第18章以“为山”设喻,说行道要从点滴做起,不能功亏一篑。第21章以苗的“秀、实”设喻,说明上进要有始有终。第22章以“后生可畏”、别等年老后悔,勉励年轻人上进。第23章勉人别光爱听好听的,要遵格言、重实行、善改过。第24章劝勉人上进要立不可夺之志。第25章说上进要不怕艰苦、不爱虚荣、不妒不贪,还要把好道落实到行动上。第26章以松柏设喻,说明行道者前程美好。第27章以“不惑、不忧、不惧”三种好处号召人们做“智、仁、 勇”的人。第28章告诫人们行道、上进要懂“权衡”变通之术,不能教条,才会有好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