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娟,女,汉族,1981年12月出生,高中学历,陕西铜川印台区红土镇甘草塬村职业女农民。现任铜川市印台区睿娟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她诚信至上,带领企业披荆斩棘,勇闯新路,是胸怀韬略的成功女企业家;她天性善良,古道热肠,扶危济困、捐资助学从不“缺席”,做好事从不留名,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个民营企业家的责任与担当。
返乡创业,带动乡亲增收致富
张文娟高中毕业后离开家乡,在西安端过盘子、干过销售,有了资金积累后又自己开店搞建材做老板,多年的艰辛创业,也成功开辟了自己的商界。在别人眼里,张文娟年纪轻轻算是“成功人士”,本以为安安稳稳做自己的生意,一次偶然,却让她转行搞起了畜牧养殖,这一干就是14年。
2009年春节,张文娟在回娘家的路上,看到村里到处堆得玉米,“明年就是让地闲下来也不种这玉米了……”村民们都在抱怨行情不好,一年的辛苦付诸东流。听得多了,张文娟很揪心“这可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收入”。怎么样才能帮农民解困?张文娟四处打听,听说猪场需要大量玉米,她便萌动了搞养殖。务实性格的她说干就干,张文娟把所有的积蓄和借亲戚朋友的钱,以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身份回到家乡印台区红土镇甘草塬村创业,联合村里几十户农民一起创立了“铜川市睿娟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听说她要搞猪厂,反对声如潮水般向她涌来,“胡成啥哩,放着轻闲的生意不做,非要和这些‘张口子’打道,脏臭累不说,风险那么大……”张文娟却不为所动,她和爱人都会开车,抱着如果不成落下账务,两个人都会开车也能给人还债的最坏打算,俩人一起到外地的大型养殖场调研走访“取真经”。产业发展必须系统思维,从创业之初,张文娟始终坚持走“科技兴牧”之路,基地建设以“发展生态与健康养殖”为理念,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网络,以优质的产品开拓市场,利用循环农业,发展体闲观光旅游,通过优质养殖,加上互联网推广,带动更多农户发展现代农业,实践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致富路。
筹建猪场时,正值张文娟怀孕期间,她像个男人一样,跑征地、手续,泡在工地指挥施工。 半年时间,一座标准化的生猪养殖基地建成了很快迎来了第一拨猪苗。正沉浸在喜悦中的张文娟却遭遇了第一次危机,由于此前未做了充足预算准备,前期建设投入花掉了所有的现金流,眼看着嗷嗷待哺的猪娃没吃的,还在家做月子的张文娟顾不上那么多,宁可自己饿三天,也不让猪仔饿一顿。抱着孩子,一趟趟跑银行,当时生猪行情疲轻软,银行也怕担风险,张文娟一时陷入了困境,她坐在车里哭得稀里哗啦,无可奈何之下,她又抱着孩子到区农业局,后经女企协姐妹的担保,申请到了一笔贷款,缓解了燃眉之急。
养猪是个精细活,不同阶段会遇到不同的困惑。疫苗、净化出栏等等,这些问题对张文娟这个门外汉来说都是“大考”。她不畏面临的困难,也不逃避存在问题,她始终坚信“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主动出击比被动受困更能赢得先机。这与她小时候受村长父亲做人的教育和爷爷做事的态度影响,密切相关。
为了学好现代化的养猪技术,张文娟主动参加全国各地举办的培训班,吸收外界的先进养殖技术和经验。她深知每一次的培训学习都会带来技术和思维上的变化,“科技兴牧”离不开人的升级与升华。张文娟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养殖场,任何事情都亲力亲为,始终谨记“猪场无小事“。
十几年来,她每天都和技术员打电话,分析问题、查找原因,解决问题,经历了探水、磕碰、试错各种磨砺,把合作社建成远近闻名集畜禽养殖销售、饲料加工销售、养殖技术服务、笼具销售、贮藏为一体的“脱贫增收加油站”。合作社现存栏基础母猪510头,年向社会提供商品仔猪10000余头。养殖场规模扩大后,为了长远发展,她对两个生产基地都严格按照环保要求对废物做净化处理。
2012年,她对养殖场进行了扩建,并每年无偿为全村果农提供有机肥料九千多方,实现了果畜产业的生态循环。她还成立了村妇女手工艺品协会,联合区妇联开展手工艺品技能培训,带动全区几十个村妇女手工艺品产业增收。 通过畜牧、苹果、手工艺产业发展带动,村实现人均增收2200元,张文娟也实现了自己的初心梦想。
头雁领航,促进乡村脱贫振兴
2015年,脱贫攻坚战役的号角吹响。她又创办了陕西金哼哼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毫无保留向附近村民免费推广专业化养殖技术,带动周边印台区北沟村、寇村、崔家沟村、新区平新村等4个贫困村182户贫困户发展生猪养殖产业,产业增收1.2 万元;实施“公司+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打造产业扶贫养殖小区。为40户无劳动能力贫困户代养生猪,159户贫困户入股年每户分红1000元,累计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36人,分红130万元,帮助159户贫困户实现产业就业脱贫,以实际行动被全国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授予“乡村振兴头雁”荣誉称号。张文娟受邀参加西林农林科技术大学,分享她的创业心得,张文娟说,任何项目不是三二天就可以摸透的,学习是最好的老师;创业也不是一个人的事,一个人是孤掌难鸣,大家好才是真得好。通过她的讲述,让那些正在创业或者即将创业的青年学会规避风险,少走弯路,少踩坑。
大爱无疆,展现巾帼柔情担当
作为一名女性创业带头人、两个孩子的母亲,用柔情和爱心为身边的弱势群体送去关爱和支持更是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从2010年至今她每年去养老院看望孤寡老人、慰问村上的留守儿童。2011年为印台区陈炉镇双碑小学贫困儿童捐献价值人民币2000元的学习用品,2014年组织社会爱心人士给印台区肖家堡中心小学196名学生捐款捐物共计3万余元;2015年组织北京清华同学给铜川新区关庄中学捐赠物资共计25万余元,为铜川耀州锦阳公学初一学生,癌症患者任静同学捐资1300元;帮扶印台区红土镇北神沟村一名贫困大学生,每年资助学费3000元,连续资助4年。2020年疫情伊始,她看到社区的工作人员没有时间回家吃饭,第一时间联系区总工会和劳模企业一起前住印台区23个社区、新区8个社区,向坚守在抗疫一线人员送去方便面、米面油、防护服、消毒液等生活慰问物资,共捐款物资16000余元。多年来,累计捐助爱心物资20万元,帮助困难群体100人,以实际行动展现巾帼柔情担当。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与张文娟面对面对话,她就像一面镜子,照地你内心透明通亮,让你感知她的自律和干净。她的故事和语言就像佛前的一柱香,将你沐浴和加持。她提到了任正非,褚时健和曹德旺,他们都活成了一种精神——中国脊梁,代表了一张张中国的名片,提到华为都会想到信仰的颜色,提及褚橙,那不是一种味道,而是一种自豪,提到玻璃大王,那是中国人的骄傲。
作为陕西农业十大女状元的张文娟,让人想起花木兰,花木兰是替父曾从军的女英雄,而文娟最初是替乡邻买不出去的玉米着想,一个善心,一个善念,一个善行,便汇入了好人之事的善事,结出了累累的善果——2012年被中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研究会授予第十届“全国创业明星”、2012年被陕西省妇女联合会授予“陕西省三八红旗手”和“陕西省十大农民女状元”,2017年被陕西省总工会授予“陕西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2021年被中华农业科技基金会评为年度神内基金农技推广奖,2023获得全国农业农村部.财政部乡村振兴.第一批头雁称号,被西北农业大学聘为励志讲师。印台区睿娟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被评选为“全国巾帼现代农业示范基地”“陕西省标准化畜牧养殖场”“省级示范合作社”“陕西省百强合作社”“陕西省扶贫合作社”。
不由人想起清代诗人袁牧的《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春天和煦的阳光照不到的背阴处,生命照常在萌动,苔藓仍旧长出绿意来。苔花虽如米粒般微小,依然像那高贵的牡丹一样热烈绽放。张文娟又何尝不是这样的一粒种子?她欣赏张海迪,一个身残志坚的女子,都能成就一番事业,更何况我们这些正常人?她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践行的,她一直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多年来,她的做事风格一直秉承站在对方的角度舍身处地为对方着想的立场,以至于让和她打官司的修路人,都被她的人格魅力所折服,愧疚自己给对方赔的太少了的内疚。她却说自身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如今她也成为了他们村《平凡的世界》里的一面旗帜,村里人提及她都会竖起大拇指。
张文娟未来的心愿和梦想就是从自己村开始用养殖的发酵肥改良土地,种出健康的粮食,做猪肉深加工,优质粮食加工从这一点出发,降低种养成本,带动养殖、种植的企业走向良性发展,把种养结合延续下去并做到极致才是目标。她的话就像一束光,照亮了我眼前的路,正如俞敏洪的《不负我心》,张文娟回忆这一路躺倒过多少人?沧海桑田,十四年只是一个里程碑。
面对将来的更大责任,张文娟不是站在铜川看女企业,也不是看女企协给她带来了什么好处,而是她能给她们带去什么?就像康熙大帝的那几杯酒:一杯敬领路人;一杯敬敌人;一杯敬部下跟随者(包括叛变者和小人);一杯敬自己(攻坚克难);一杯敬上司和朋友。那是怎样的帝王气度?一个小女子,因为你让这个世界更美好,就是时代赋予你的使命和价值。
从周陵现代农业产业园出来的时候,已经是黄昏,迎面过来的光打在她身上,让我想起大玉儿——她立在那万人中央,拥有着万人的光芒,坐在文娟的旁边感受着她这种由内而外的光芒,已经温暖了铜川这个不一样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