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南京(下)
文║刘昌国
上山的路宛延曲折,确也都是麻石路,少许地方由油漆方木搭载而过。至山腰,一块古树参天且又空旷的地坪上,一座高大,庄严肃穆的排楼映入眼帘,放眼望去,一条宽阔的麻石路依山而上,中段阶梯较平坦,陵墓前则又陡又窄。一路上去,叫人气喘吁吁,如牛负重。悼念堂前墙顶端镌刻“民主,民权,民生”六字,后墙则是中山陵寝,厅中间是中山先生雕像,整个大厅庄严肃穆,高洁典雅。
站在大殿前,偌大南京城,尽收眼底。会峰临绝顶,一览众山小,使人心旷神怡,无不为之赞叹惊讶。纵观眼下,游人如织,两边古树参天,苍翠欲滴,犹如两列士兵,忠诚地侯着主人的安宁,而那些满地藤罗,则无怨无悔地保护逝者的那一方水土,永远生机盎然。
游兴未尽,可夕阳西垂,不顾身心疲惫,还想领略秦淮河上的落日霞飞,还想尝尝夫子庙那小吃美味。于是放弃对夕阳美景的欣赏,匆匆下山。
夫子庙,来这里可没见其庙。一进街口,只见熙熙攘攘的人群穿梭雀跃,人们春风得意,笑魇如花。街道两旁的古典商铺座落有致,小巧玲珑,雕梁画栋,手工不凡,由此窥见到几百年前金陵的繁华。穿过马路,来到一小桥边,只见流水淙淙,可水却不清澈,可能是游人过多,游舫污染所致。桥右下,有向依河堤而建的小吃楼房,里面坐无虚席,甚是热闹。
沿河堤小街而上,来不及细看整条小街的端庄。一天奔波,两手空空如也,也打算买点吃食带回去,让家人共享南京美味。走进店来,各类食品,琳瑯满目,盐水鸡,隔着包装,都叫人垂涎欲滴,为了轻松,只购了“南京八珍宝“与“桂花饼”各一盒,也算了却一桩心事。
带着小许欣慰步出店门,来到河边一处宽绰的大桥上,一下子觉得人群变得拥挤。走上桥头,看见河边泊着许多游船画舫,那船都是金黄色的蓬布遮身,若置身其中,陡觉身价倍增,那舫,小巧玲珑,似藏着大家闺秀,小家碧玉,活脱脱再现了旧时金陵的繁华。几声清脆的铃声把我从旧时的遐想中唤醒,一路溜过来几辆古时的黄包车,只见几位憨态可掬的车夫鱼贯而过,他们一色的铁青皂角帽,黄色衣裤,跷角麻鞋,拉着游人,穿梭整个夫子庙间,把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已们表现得淋漓尽致,也成了秦淮河上一道靓丽风景。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养家中老少,滋润家里的衣食住行,可钦可敬。
西边的最后一抹晚霞也收了浓浓的盛妆,波光鳞鳞的河面也被点点星光替代,华灯初上,游人如织,热闹非凡。漫过桥头,蓦然回首,刹见河岸壁上两条金龙张牙舞爪,翻云戏珠。似欢呼人们的到来,又似诉责人们破坏了它的安宁,那倒影似静、似动、使人惊讶、惊叹!
桥头有一餐厅,里面坐无虚席,由服务员引荐,我俩上了二楼一问宽敞的大厅,人不多,与楼下有天壤之别,我们点了这店的特色小吃“满堂汇”,十九小碟,看似很多,确没多少实惠,勉强果腹,跟中午一盘饺子两碗汤粉要虚荣得多。
填饱肚子,准备回宾馆,又经过贡院,驻足一观,贡院阁,状元门,还有看不清的考生院,匆匆而过,颇留遗憾。
第二天,当太阳又跃出地坪线时,我们离开了宾馆,没来得及欣赏“莫愁湖”的风光,雨花台幽境,带着对金陵古城无限眷恋和遗憾,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那一方热土。有道是“六朝古都秀金陵,千年风雨堪泘沉,家国情怀吾挚爱,有幸相约到期颐”,南京,我还会回来的……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