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嫂的“禾杠”
文║朱顺泉
“大哥!大嫂!......”1958年3月的一天,在安远县双芫刀坑庵山赖芳盛的家里。三个操于都口音的男子哽咽地对赖芳盛夫妇叫道,听到叫声。赖芳盛夫妇顿时愣着了,见赖芳盛夫妇一脸惊愕的神情。忙齐声说道:“大哥,大嫂,我们就是二十三年前被你们救下的三个红军呀”,听他们这样一说,夫妻俩终于记起来了。高兴地说:“好呀!好呀!快坐!快坐!”
那是1935年3月的一天晚上,家居大山深处庵山的赖芳盛一家刚刚睡下,便被几声敲门声惊醒。赖芳盛起身问道:“是谁呀?”“老表,我们是红军,请开一下门,行吗?”门外的人回答道。听说是红军,赖芳盛赶紧点亮油灯打开了房门。近前一看,门口站着三个衣衫褴褛,满脸倦色的人,赖芳盛见状,忙把他们领零进灶下(厨房)。因为大山里的三月尚有寒意,赖芳盛忙烧了堆火让他们取取暖。同时拿出干粮让他们先充充饥。吃过干粮后,赖芳盛又见他们满身是伤。于是忙叫妻子取出家中仅有的一点盐巴加水搅拌成盐水,为他们清洗伤口,然后把家里贮存的一些草药帮他们敷上。(在大山里居住,难免有蛇虫野兽叮咬,所以山里人对各种草药的用处功效有所了解。平时里每家都会自备一些伤风感冒,跌打损伤,蛇虫叮咬之类的草药,以作不时之用。)
在交谈里,赖芳盛知道他们一个叫钟家瑶、另两个叫钟桂春和刘义财。其中钟家瑶是登贤县苏维埃主席兼县挺进大队大队长。前几天,挺进大队准备去信丰油山跟陈毅、项英的部队会合时,队伍路经塘村时遭到国民党军的围堵。红军伤亡惨重,除少数受伤突围和失散外,其余大部分壮烈牺牲。他们就是这次战斗负伤的。为躲避国民党的追捕。他们拖着受伤的身体,强忍饥饿,昼伏夜行。继续去信丰油山寻找陈毅领导的红军队伍。今晚走到这里实在撑不住了。才来敲赖芳盛的门。
其实在前几天赖芳盛去双芫圩赶集的时候,就听老俵说,与双芫津槎交界的塘村,红军跟国民党军打了一仗,死了好多红军。现在一听原来就是他们。
听了他们的叙述。赖芳盛对他们说:“你们都受伤了怎么能走路。先在我这里养伤吧。等伤好了再走。”三人听了,忙说:“老表,不能连累你们。今晚你能接待我们就十分感谢了,如果国民党晓得你收留了我们,一家都会被杀头的。我们明朝一早就走,”见三人执意要走,这时,赖芳盛的妻子刘老五赶紧道:“放心吧,这里的三户人家,一户是我们的胞弟赖芳海,另一户是至亲的堂弟赖芳金。”可为了不连累赖芳盛一家,三人仍坚持要做走。但无论他们怎么说,赖芳盛夫妇就是坚持要他们养好伤再走。三人拗不过,最后只好答应留下养伤。
为防止国民党和陌生人发现,赖芳盛夫妇把他们藏在阁楼上,白天送上饭后便把木梯搬走藏起来,晚上再用木梯把他们接下来,到厅上活动活动。一天傍晚,几个国民党兵忽然走进村子,挨家挨户搜了起来。当时好在三人没下楼。国民党兵搜了一阵见没什么就走了。
通过这次有惊无限的经历。加之通往信丰金鸡的山路又从村子前面经过,往来的人较多。为安全起见,赖芳盛夫妇商量要重新找一个更隐蔽和安全的地方来安置他们。思来想去,赖芳盛突然想起,在离村子不远一个叫石壁下的地方有个山洞,四周遮天蔽日的大树将山洞隐藏其中。如果不认真细看,即使站在洞附近也很难发现这里有个山洞。
翌日,天刚拂晓,赖芳盛便装作上山干活的样子来到山洞,迅速把山洞的里里外外清理好。并用毛竹片铺搭起一张大床。晚饭后,赖芳盛捡了些自己的衣服,并叫妻子挑了两捆防潮防寒的稻草用于铺垫床。自此,钟家瑶三人便住在这个隐蔽的山洞进行疗伤。
隐藏的地方解决了,但如何做到既能给他们送饭送药,又不容易被人发现呢?赖芳盛夫妇苦思冥想,最后赖芳盛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用毛竹新做一根禾杠”(安远北片妇女用毛竹做成用于挑柴火和农作物的工具,北片人称为“禾杠”)“禾杠”仅留一端竹节其余整杆打通。将饭菜装进“禾杠”里面后,再把口子封住。既方便又隐蔽。就这样,赖芳盛妻子刘老五开始每天背着“禾杠”扮成上山捡柴模样,为三个红军送吃送药。为补充营养,赖芳盛夫妇还经常想办法到外面小河里摸鱼捉蛙,或用土办法抓些鸟熬汤。天黑后由来赖盛送到山洞。长期相处,他们已结成深厚的感情,三人都亲切的把赖芳盛夫妇当作嫡亲的大哥、大嫂了。
转眼已是初秋,经过赖芳盛夫妇的精心照料,三人的伤终于痊愈了。于是他们决心去信丰寻找陈毅、项英领导的红军。赖芳盛夫妇见他们都好利索了,也支持他们的决定。临走的早晨,赖芳盛夫妇把家里仅剩的一点米炒熟,随同仅存的一点干粮——红薯干装进“禾杠”,背到来了山洞。
当赖芳盛夫妇把“禾杠”里的东西倒出时,钟家瑶三人再也忍不住脱眶而出的泪水,情不自禁地抱着“禾杠”向赖芳盛夫妇跪了下去:是啊,除了天地父母能受之一跪外,也就只有面前的赖芳盛夫妇了。因为一百多个日日夜夜。赖芳盛夫妇是用一家人的生命来保护和照他们。在那个血雨腥风、白色恐怖的年代,只要他们有一丝线索被国民党发现,那么,赖芳盛夫妇面临的将是家破人亡的结果。俗话说,男儿膝下有黄金。此时此刻,三个铁骨铮铮军人的这一跪:跪出了红军与百姓血浓于水的深情;跪出了我们共产党人铭恩至感的诚心。
时隔二十三年,1958年3月,钟家瑶、钟桂春、刘义财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相邀重回相别二十三年的庵山:因为他们心理一直惦记着当年冒死保护和救治他们的大哥、大嫂!然而,当他们看到已是满头银发,腰背微驼的赖芳盛夫妇时,刚张口叫声“大哥、大嫂”,三人禁不住鼻子一酸就哽咽了。于是便出现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




作者简介:朱顺泉(网名:白水),男,农民,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双芫乡人,喜文学,爱旅游。曾在省、地报刋发表过一些散文、诗歌、民间故事、杂论和游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