粲然文学星空的浔阳系拾遗
文/一愚
南山悠然桃花源
当年采菊的东篱,
已粲然一谷色彩斑斓的野菊。
平流雾漂渺的南山,
千年还在那里悠然。
谷口的柴桑桥,溪旁的卧醉石,
苍绿了历朝文士的石刻。
溪里的紫蟹或许还有,
山谷的桃花却不见踪影。
或许桃花源,
寄托的只是心中的憧憬,和武陵的乡愁。
或许是菊花需要栗树荫庇,
南山谷又叫成了栗里村,
栗里村的田园,豆苗稀疏,
与豆苗相伴的诗草,深芜成景。
都昌石壁谢公屐
彭蠡水东,匡庐峰南,
西山西河相伴。
谢公当年铁馬都昌,隐居读书,
石壁精舍遗址的漫径苍苔,
依稀可见当年的独特屐痕。
精舍已被历史的烟波硝蚀,
唯白雾漂渺,
后山的讲经台,壁刻的精舍名。
山水诗的精魂,
与《石壁精舍还湖中作》和《入彭蠡湖》,
一同植入了鹤鸣九天,鄱阳湖口的烟波。
江北寻阳鲍照墓
江北寻阳,盛产贡龟的地方,
梅子熟了。
一代诗星,元嘉三大家之一,
边塞诗鼻祖,乐府诗集大成者,
杜甫盛赞的俊逸君,陨落黄梅邑。
明远的诗,悠润诗嶺。
鲍照古墓,一柸黄土,半块残碑,
芜草中千年冷风霜染。
是因诗秀人微,
还是浔江改道,浔阳南迀?
《上浔阳还都道中作》,抑或《登庐山》,
似熟透了的梅子,
陈酿故道江洲。
紫蕴升腾青莲谷
诗仙李白隐居的屏风叠,
是因东林寺经年不息的佛号,
还是青莲居士的自名,
幻化成了青莲谷?
在唐诗如日中天的岁月:
太白草堂,映在香炉日照的紫烟中;
太白先生,相伴紫气缭绕的五老松;
宗氏夫人,素手掬青霭,相邀弄紫霞。
紫蕴充盈的屏风叠,
最终没能停息诗仙济世安民的脚步。
永王之辅,那气势磅礴的巜东巡歌》,
辅出了系狱浔阳,流放夜郎;
那一次刻心铭骨的复出,
把宗氏永远托付了庐山。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是太白先生,留给屏风叠或青莲谷,
留给太白草堂的最后绝唱。
江州司馬青衫湿
跟随乐天诗翁吟九江。
吟山蕴:
人间芳菲四月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吟江滩:
获花瑟瑟夜送客,别时茫茫江浸月。
咏市井:
晚来天欲雪,红泥小火炉。
题浔阳楼:
大江寒见底,匡庐青倚天。
本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醉翁放歌《庐山高》
庐山高兮,几万仞,
峨然屹立于长江。
庐山幽兮,千岩万壑响松桧,
悬崖巨石飞流淙。
庐山宅兮,安得巨笔如长杠,
置田筑室酒盈缸,咏诗作赋晓临窗。
同年弃隐归南康,
醉翁放歌《庐山高》。
九十九盘登山道,大天池,入山口,
碑林苍铭,崖刻俊逸,匡庐留芳。
文忠峻兮,散文八宗四尊师,丹顶红。
浔阳旋起苏轼风
乌台诗案成就的东坡居士,令文赤壁驰名武赤壁。
黄州五年羁旅,移汝州。
送子迈赴任,游蠡口。
事不目见耳闻,臆断其有无,可乎?
遗篇石钟山,发微烛幽,家风猷劲。
夜宿东林寺,禅题西林壁。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是总结,是禅解,是自慰?
天下何人能识君。
黄州读懂坡仙心,浔阳旋起苏轼风。
修水双井生文节
修水在明月湾转了一道弯,
弯出了古朴的双井村和沁绿的双井茶。
古村古色古香的古书院,
辉映着华夏进士第一村的古牌坊。
一门四十八进士的土壤,
滋生了豫章先生,
苏门大学士,江西诗派鼻祖。
大宋文节,山谷道人的文蕴,
在修水河畔凌空。
犹《和答刘太博携家游庐山见寄》:
落日已迷烟际路,飞花还报洞中春。
寅虎年四月于三丰鼎城
【作者简介】
鲍厚成,笔名一愚。湖北仙桃人。长年从事文史研究工作。有若干诗歌散文,见诸文学期刊和网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