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缸川 . 红土林
魏淑慧/甘肃
朋友告诉我合水的红土林和草甸子有一种出奇的美,它位于庆阳市合水县的板桥镇柳沟村,这里与太莪乡邢家坪村结合地带,红土林沿瓦缸川呈带状分布。全长20多公里,形成于新生代第四纪,距今已有250万年的历史。只是草甸子还没长起草来,现在只能观赏奇丽壮观的红土林。这一下勾起了我的旅游兴趣。朋友又说,读书,田野考察,寻找答案,就是好奇,快乐着自己就好。朋友他是一个淡泊宁静的文化人,所以说出的话就像经典名言,于是决定和他一起有幸亲眼目睹红土林。

朋友是个干脆利落的人,说走就走。我们乘车下了合水板桥坡,右拐顺着川道一路前行,两旁绿树葱茏,绿植覆盖山表,真个是风轻云淡,湛蓝高远。天空瓦蓝瓦蓝的,和着瓦缸川的名字相得益彰。抬头是瓦兰的天空,两边是蔓延的绿树,成垄的山体,漫山遍野的山花绿草,墨绿的近似打了油,碧绿的,翠绿的,嫩绿的 ,不同层次的绿,在艳阳的暴晒炙烤下,越发彰显的生机勃发,而我更喜欢那嫩绿,很自然的联想到了初生的婴儿,忍不住的有想凑上前去亲吻的冲动。各种绿色中偶尔裸露出的红土胶泥地土层,越发衬托的这个季节的绿意风韵妩媚。风情万种。川道蜿蜒绵亘,一股清风,万般凉爽,各种不知名鸟儿清脆的鸣叫,潺潺流水,真的是心旷神怡,宛如缥缈成仙……
美,真美,美的是我无法用语言形容。朋友说要用眼发现美,我说,这是随处可见的美撞了眼,醉了心,避都避不及。平整的柏油车道,白墙红瓦的村房,我们一路感叹大好的国家政策,使得现在的农民生活真的幸福,吃穿不愁,出门有车,住房有补贴,就一个度假小别墅,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世外桃源生活,他们先一步享受了。
一路走,一路风光无限,都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到了这大自然的美景中,我才明白为什么自己不是一个气质女人了。不由的感叹,真遗憾,我没文采,肚腹里没有文化,无法描绘出这美好的乡村田园风光。瓦缸川,瓦缸川,我不知道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朋友说他多次打听,没人说清楚,只有一个形象的说法:这条川形似一口侧卧的缸,口在北。但是随着行程,沿着溪水公路,一个转弯又一个转弯,红土林就那么出其不意的映入眼帘,只见路旁靠山崖峭壁处,满是一排排,一道道的、圆锥形、圆柱形的红土柱,上面覆盖着丛草簇花的植被,犹如戴了一顶花草帽,高低不一,千峰翠色。或是独自矗立,或是三五一群,或是姐妹兄弟相依相靠,或是邻人窃窃私语,又或是一家人开怀畅饮,造型千姿百态,生动逼真,让人不由得大加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我又不由得愧叹自己的孤陋寡闻,从小生于庆阳,长于庆阳,在合水的老城镇也上过初中,离瓦缸川特别近,记得当时有好多同学还是瓦缸川的人,只知道那里非常的贫穷,他们上学要步行好几十里路,还得翻山越岭的,却不知道他们门前竟然有这么美丽的自然景观
我说这红土林不正是我们农村人说的那种红胶泥吗?你看从这些红土柱下半部分看,我推测以前这里一定是海洋或者是湖泊了,朋友毕竟经常考察我们庆阳的历史文化,阅多识广,他告诉我,合水红土林景观以土林土柱为主,规模宏伟壮观。在其分布范围以西,土林土柱较为密集,东侧较为分散,以红土崖壁为主。土林上部为风尘吹积,下部为流水层叠,在风力作用和流水侵蚀下,才形成现如今的许多惟妙惟肖的象形景观。

站在红土林群前,仰望它的壮观宏伟,我又可惜它这么美丽的景观,却鲜为人知啊!我也在惊奇和兴奋之余,又为红土林的不为人知而扼腕叹息。我又一次发出了去游过小河湾之后的感叹:为什么我们庆阳的人,总是凑热闹到喧嚣的城市里去劳命伤财,却忽略了眼前这份清丽娟秀而又宏伟壮观的世外桃源呢?
美景总是观不够的,尤其是大自然里给予的免费风光,总也看不够。我无限留恋的赞叹了又赞叹,不停的拍照,不停的录像,只想把这份世外桃源带回家中,把这份美好的自然景观分享给身边的人们。但是我知道拍照和录视频是留不住的,但我也知道,我们庆阳这份美丽的自然景观,已经深深地镌刻在我的脑海里。我相信会有更多的人发现这奇丽壮观的自然景象,我也相信我们庆阳必定是块宝地,还有更多的历史文化遗产和非历史文化,有待于我们去发现,去发掘……
返程途中,我感谢五月把清风给了我,阳光给了我,让我沉溺美好,满溢温柔,瓦缸川,红土林,让我好好地记得你,把你雕刻在五月的云朵上面,把你折叠在层层等待翻阅的落叶里,风一吹,便又可以看见你了。

魏淑慧,甘肃省庆阳市西峰人,70后, 喜欢游览山水,喜欢自然风光,喜欢用最质朴的文字表达自己的心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