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石磨
文/李广勇
老家接山镇朝阳庄村,始建村于明朝初期,距今已有500年历史。这里三面环山,沟壑纵横,植被茂密,人称天然的“氧吧”,去年4月份,老家还被山东省建设厅公布为“山东省传统村落”。离开老家达30年之久,但对老家仍记忆犹新,感情依旧。我爱老家的一草一木,更钟爱着老家的那盘石磨,因为它珍藏着我孩提时代难忘的故事。
老家的石磨,现放置在老家主房的东侧,每次回老家,看到这盘石磨,总会见物思情,勾起我对它诸多往事的回忆。这盘石磨,在上世纪70年代,可算得上家里一个值钱的大件。那时候属于人民公社,四邻八乡从没有听说机器磨面的,祖祖辈辈沿袭人推石磨磨面粉,它是农耕时代人们赖以生存的面粉加工工具。说起老家的石磨,做工比较考究,它是上等花岗岩石料加工而成的,分上扇磨和下扇磨,直径大约90公分左右。磨面时,事先将推磨棍绑在上扇磨中央,两人或多人用绳子把推磨棍连在一起,保持一定的间隙,沿石磨顺时针方向旋转,经过下扇磨的反时针磨合,粮食则会顺石槽碾压而下,待磨碎的粮食堆积到一定的程度,再把粉碎的面粉用瓢子沿磨盘装走,倒在圆形的箩斗里,下面放置盛面的柳编大簸箩,再用支撑箩斗的双木撑棚着,把箩斗放置其上,一拉一扯反复筛面,最后箩下筛过的面细腻柔软滑润,散发出一股股面粉的清香,箩斗里筛不掉的粮屑碎渣还要还原倒在上扇磨眼处,等待下一轮的磨合粉碎。反反复复,来来回回,直到最后麸皮所剩无几。


在七十年代,石磨是家庭必不可少的磨面工具,但也不是谁家都有的。在我记忆中,我家原本没有石磨,需要磨面还要到殷实的邻居家借用。因为家里兄妹多,吃面、磨面就自然比别人家多,况且每次借磨还要看人家的石磨有没有空闲,主人脸色好看不好看。当时,为解决磨面的难题,父亲把心一横,勒紧腰带,省吃俭用,硬是自己买起了这盘石磨。自家有了石磨,这为家庭磨面方便了许多。然而,关键是苦了我们这些贪玩的孩子。每当放了学,或是到了星期天,母亲总会把应该磨的粮食提前准备好,把我呼叫到磨房里,不管你情愿不情愿,操起木棍就上了套,起早贪黑推石磨。
说起推磨来,可谓是一种又苦又累的差事,人们围着石磨,一字型排开,机械式地沿磨道转圈,往往一转就是几个小时,直让人转的疲惫不堪,哈欠不断,头晕眼花,背疼腿酸。记得老家的二哥,有转圈晕头的毛病。他若推上几圈石磨,就会晕吐不止,大有马上休克的症状。因此,二哥就免去了这推磨的苦力。当时,我们兄妹几个,还都羡慕他转圈就晕的毛病哩,说他命运好,不该干出力的活。为了减少对推磨的劳累,大人们要么给你讲些妖魔鬼怪或逗人大笑的故事;要么说给你买糖块或改善生活诱引你,但后来极少有兑现奖励的时候。说心里话,童年的我,最讨厌就是这推磨的老行当,看见推石磨就上头,甚至憎恨家中有了这座石磨。有一次,我刚放学回家,家里大嫂子就催我去推磨,我极不情愿,也不服气,把小嘴翘起来争辩说:“欺负小孩,你咋不让俺大哥推磨啊?”嫂子哈哈大笑起来说:“你大哥有他老婆代替推磨,你有本事也让自己老婆替你推磨啊。”一句话,说得我面红耳赤,张口结舌,只好悻悻的操起了推磨棍。当时就想,我若有孙悟空本事该有多好,变个魔术让石磨自己转起来。

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党的富民政策的出台,农村经济呈现质的飞跃,农民生活犹如芝麻开花节节高,电力、机械化替代了原始的耕作模式,村里有了磨面机。当时我兴奋不已,心里暗自庆幸,推石磨的包袱我可甩掉了。于是,我首当其冲,亲手将自家的石磨拆开,掀翻到自家的墙角里,从此石磨也就闲置了起来,无人去问津。时至今日,推石磨的年代,已成为久远的历史。如今农村庄户家,也像城里人一样,一个电话,一条微信,不出家门,就把白馍、大米,面条、食油等生活日用品送到门口。因此,石磨已完成了它几千年的历史使命,退出了农耕时代的历史舞台。更可赞的是,随着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的推进,老家朝阳庄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原始的村落,逐步变成了旅游观光的圣地。如今,伴随着全省精准扶贫项目的实施,老家加快了社区改造,全村的老百姓,有望年底家家住进小康楼。由此看来,这老家的石磨,也就变成了一段街谈巷议,辛酸久远的回忆,成了当今人们极具收藏价值的古董。
俗话说:“当失去而不再返回的东西,才会领悟其存在的珍贵”。 老家的石磨,如今虽被人们淡淡忘去,然而,我与石磨的情缘却愈来愈烈,始终割舍不断。我每每在想,自己人生一路走来,虽道路历经坎坷,尝遍酸甜苦辣,但自己坚持把握住人生航向,在拼搏中进取,奋进中磨练,无怨无悔,矢志不移,并练就了一种艰苦奋斗、吃苦耐劳,勤俭持家的良好素养。这是否因孩提时代推磨不止,而磨炼出自己耐力和意志的缘故呢?细细想来,这也不无道理。
时光如水,岁月如梭。渐行渐远是岁月的淡去,依稀不变还是记忆中的石磨。岁月的积淀,让我读懂了“感恩”二字的内涵,我愈来愈觉得,老家的石磨,应该是一位功臣,它为养育我们而辗转不休,通宵达旦、呕心沥血;它服务家乡人民几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任劳任怨,无怨无悔!每当看见石磨,就像见到了久别重逢的亲人,内心总有滚烫涌动的火热;每当想起石磨,就像想起了艰难困苦的激情岁月,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老家的石磨,你是我挥之不去的记忆,永远珍藏在我的心里!

李广勇简介:
李广勇,男,1961年生于东平县接山镇,中共党员、大专学历。1991年至今,先后担任东平县人民广播电台编辑;电视台记者、编辑;电视台新闻部主任;电视台专题部主任;制片人;对上宣传部主任;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泰安市作家协会会员;东平县作家协会主席;东平新阶联副会长、常务理事。
其作品陆续在《人民日报》《农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大众日报》、《山东工人报》、《青年思想家》、《青年记者》等30多家中央、省、市级报刊、电台、电视台发表各类作品2600多件,有85件分别获得省、市级好作品奖励,并出版发行了《东平湖的传说》《科技与发展》《老家朝阳庄》《美丽之变》《家在东平》《东原作家》等书刊。
🇨🇳 都市头条因您而精彩!感恩相遇【都市头条.爱心传递】【都市头条向幸福出发头条号】【都市头条向幸福出发文学社】【共赏好诗词头条号】【河头店文学社】老师们!【都市头条向幸福出发编辑部】下设37个编辑窗口!如下:【主编.李红】【儒子叟国娇】【向幸福出发编辑部】【蓝天白云】【影子】【真心对你】【荷塘月色】【香】【乡愁】【姜海修】【品墨竹】【你安好我安心】【西门吹雪】【雪冰心】【吴金祥】【雨后初晴】【清风入心菲】【黎明】【布衣诵者】【警剑、】【五之堂主】【徐凝】【诗人:编辑:记者:丁雪深】【孙世伟(超越)】【春有百花秋有月】【千里与君同】【一片冰心在玉壶】【同醉唐风宋雨中】【诗意】【诗意朦胧】【田园风情】【诗情】【书香】【墨兰】【小雅】【鸿雁】本团队下设65个专题!如下:【都市头条.爱心传递】【都市头条向幸福出发编辑部】【都市头条向幸福出发文学社】【河头店文学社】【沽河一叶舟】【歌缘友聚好声音】【文学范耕净土】【中医中药益寿延年】【共赏好诗词】【向幸福出发编辑部】【美声主播乐园】【专注原创字画】【专注原创歌曲】【专注原创摄影作品】【专注原创对联作品】【唐风宋雨寄君情】【千里与君同】【同醉唐风宋雨中】【有缘千里来相会】【唐诗宋词知多少】【东风送情笛声悠】【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蓝天白云书屋】【都市茅棚】【温馨书苑】【月湖草堂】【闲庭竹韵】【真心诗苑】【荷塘月色】【香】【南湖書香斋文学社】【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清风入心菲】【安好】【布衣诵者】【警剑、】【五之堂主】【五之堂主/新诗集】【五之堂主/系列词律分享】【五之堂主格律诗词专题】【雪深文学社】【永城市】【徐凝】【高山流水遇知音】【情与感】【诗意朦胧】【心有灵犀】【诗意】【灵犀】【田园风情】【宁静致远】【书香】【墨香】【红梅】【墨兰】【诗情】【画意】【大雅】【小雅】【空谷幽兰】【幽芳逸致】【鸿雁】【轻舟】。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感恩相遇【都市头条向幸福出发编辑部】老师们!自2021.2.22日起本编辑部将免费为身边有团队精神的、有困难的、有利于大众的人和事做宣传!《用行动传递爱,用爱将心相连》

非文友拒加!拒闲聊!拒加群!非诚勿扰!本作品配图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