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 孝心
屈化民
今年清明,遭遇疫情。胞兄在省城,作者在广东,侄子和儿子,分别在外省。回家难,祭坟难,空感叹。
宗亲祭过祖坟,给我发来视频,四位仁兄,一个贤侄,自发自主,祭了我的婆和父母的坟,他们跪得整齐,做得认真。烧纸放炮,样样不少。摆放纸巴,心意到啦。这就是亲情,这令人感动!

上图从左到右:仁兄书民、玉善、书强,玉善哥的公子屈凯。起身摄影者,是老兄新社。辈辈老人留下话:子孙要想快发达,孝顺爷婆敬夿夿(ba)。在此说句吉利话,以上族亲尽孝啦,积德必然发又发。
回想去年冬天,儿子专门来电,说他梦见婆受苦,应该上坟烧些纸。我听这话,就认真啦。马上发出微信,拜托堂兄新春,请兄替我尽心。老兄一听,满口答应。准备齐整,提上笼笼,商店关停,直往东坪。发来视频照片,找准无丘坟点,上香慢烧纸,一点不马虎。

人生之旅,都经过出世、幼年、青年、中年、晚年、老死,这是人人遵循的规律。这个过程,在不觉之中,慢慢而匆匆进行。生命的轨迹在大自然里,如泉河水潺潺流昼夜不息,大雁去小燕来往复四季,红花开黄花谢枯叶飘飞,少年人不觉得皱纹深密。越成熟越变老,越琢磨亲情和孝道,越领会辈辈老人教导。村民乡亲大都知道,敬仰先人尊敬长老,是家风族德的教条,是家国道德的信条。有句老话说得好: 家有道就多出孝子贤孙,国有道会造就良将忠臣。
中华乃神州,林树是氏族。家族是民族的部分,宗亲是社会的基因。族内和睦互助,增进族众感情,对促进基层团结,推进社会和谐,具有积极意义。市场经济大环境,人们挣钱忙不停。大家各奔南北东西,平时很难聚在一起。相逢交流会餐走动,最佳时机是在清明。这天相约共祭祖坟,难得感受血缘亲近。子孙齐刷刷,跪在族树下。不管谁当多大官,无论谁挣多少钱,祖宗坟前无贵贱,只论班辈根相连。
屈氏家族,是腰寺街的本族。族谱不算很厚,族史叹如画轴:先祖智昌公率五子离屈村南下,依寺靠市白手起家。平时长辫子短衫子下地挥锄把,种黑豆割露仁收五谷养家。逢集带升子斗在粮市坐下,给买粮粜(tiao)粮人过斗刮洒。五个祖夿(老老五)创业功大,开基立户图强奋发。五个夿夿(大老五)够厉害,建成兴教寺以北宽阔大街。从此改写了有市无街的历史,使集市与腰寺相映成趣,也使后人市寺不分难找典故。爷爷弟兄五个(小老五),大爷开酒坊办砖窑垦荒地在西坡;二爷(光明的爷)获“六品军功”声名显赫,开大银号“新兴和”;三爷在省城经销中药;四爷办“杏苑堂”诊所;五爷开街北头旅社。积蓄厚购地土北到尧沟,岔口铺置良田养头牯槛(kan)牛。
民国十八(1929)年陕西大旱,河水断井水浅鸟雀少见。泉河上游网峪溪干露出河滩,鱼姑洞久不见泉水涌现,母猪尿变成小娃尿流不到庙湾,雨水不落商州地面,乡亲祈雨腮插钢钎。腰寺大荆及其周边,饿殍(Piao)遍野景象凄惨,人吃死人犬吃幼犬,官仓无粮政府旁观。五个爷爷赈灾救难,和衷共济捐粮捐款。起灶搭蓬大杨树前,大锅熬煮糊汤舍饭,解饥救命连日不断。
五个爷如手足没有分家,妯娌们能共处半街一家,老院子大宅门名扬上下。孝心与亲情,一脉永相承,忠元永甲庆红,六辈人精神同,重孝悌讲亲情,新时代更继承。
忆我在童年,每到清明天,担上鸺鸺(xiu)蛋,跟着大人转,过大桥、走河堤、往西坡,到庆玉一支房后,给大爷大婆、三爷三婆坟头烧纸。长大工作了,回家祭坟时,必到西坡去。最近的一次,是和五叔同去。回来的路上,叔细说细讲,说脉系,讲礼义,谈孝悌。我这些年没有回家,听说侄辈碎娃,上坟不去西坡啦,让人觉得遗撼啦。三爷的后人生长在西安,心无故土族亲概念,几十间从不回还,这番景况令人心酸。
走上村转下院,到一些自家屋里看,家家忙着弄钱,亲情慢慢变淡。人变富了情却变淡,无形有形裂痕出现,孙辈情父辈义难比当年。老辈人在一个锅里搅稀稠,下辈人分家后慢慢变生疏。侄子有钱不叫叔,外甥有权不叫舅。有权有势了亲戚追逐,门低屋旧了只来鸺鸺。男人还能识大体不想窝里斗,婆娘往往耍麻糊明扯暗抽。这村那姓内窝子里,总有一些不和谐的。恩恩怨怨总留心底,能跪到一个坟里却尿不到一个壶里,你想房檐哩他想地畔哩,你往前看哩他记积怨哩,这些都是很普遍的。这村啦那姓啦门高户大,各管各老鸦窝叽叽喳喳,笑邻家怨本家只顾自家,你我他怂管娃一盘散沙。
春节后看到视频报道,上集村郭氏家庙,挂牌仪式相当热闹。有个情景可圈可点,许多老人跪在路边,虔诚注目候迎牌匾,亲情孝心可见一斑。汾阳王郭子仪的后裔,风范现于村里传于乡里,这会产生启示和效应的。
作者简介:
屈化民,小名峰印,腰市街人。街北屈氏先祖的第五代孙,庆字辈,好弄文,爱族亲。节日窝在家里,防疫消除心急,写下这篇随笔。

臧平立先生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