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祺田诗词赏析
汉诗竹韵赏宜稀,地北天南曲径思。
五载孕珠能作众,雄文妙语篁林期。
第一句,“汉诗竹韵”是“竹韵汉诗”的“倒装”,代指“竹韵汉诗协会”,在“协会”成立五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协会”要举办一场“赛诗会”,鼓励“会员”们都拿出自己最得意的诗作供大家欣赏交流。作者这时候心里想的是什么呢?这就该写“第二句”了。
第二句,地北天南的“会员”及广大“诗友”,他们的“心情”又是如何呢?他们通过各种渠道特别是他们的“娘家组织”“竹韵汉诗协会”互致问候,倾吐“思念”之情。思念归思念,但“友谊”是要拿出“真家伙”来兑现的,“彼此”都不能让“对方”失望。怎么办呢?还是积极报名“参加”“赛诗会”吧。有没有可以拿得出手的好作品呢?这可得动动脑筋,别让诗友们把我看扁了。左思右想,这五年来自己确实“进步”不小,可是其他“诗友”又如何呢?这就自然而然地“转”到“下一句”的内容。
第三句,作者由己推人,想象和推断“诗友们”“水平”一定很高。五年以来,在“组织”的支持和帮助下,诗友们肯定在“孕育”着一颗颗玲珑剔透的珍珠,就等“识货”的“渔民”前来,积极奉献。既然如此,那定然是能人荟萃,高手云集,上好佳品、超群杰作也定然不可胜数。事实上也是这样,现在网络这么发达,信息传递这么方便,网友们彼此之间的感情交流和艺术切磋不受时空条件的限制,他们早就“心有灵犀一点通”了,相互之间金拇指“点赞”,支持鼓励,早已不是新鲜事了。那么这次作者究竟能不能拔得头筹呢?会不会名落孙山呢?坦诚地说,这其实就不是个问题,毕竟“友谊第一”嘛。“风物长宜放眼量”,诗人嘛,“胸怀”宽广一点嘛!岂不闻“宰相肚里能撑船”吗?当然,这只是作者聊以自慰的话。那是不是就甘拜下风了呢?也不是,机会多着呢,好景长着呢,“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肯登攀,必临绝顶山”“昆仑玉虚关,神仙在召唤”,看来作者的气概和决心大了去了,这真是“豪情高万丈,壮志薄云天”“今日不成功,希望在来年”。说了半天,到底今后打算怎么办呢?这就有了下文的“高瞻远瞩”,自然而然地转结到了在“赛诗会”上“虚怀若谷”,多多学习诗友们的“雄文妙语”,也希望“组织”能够一如既往地继续支持和帮助自己。
看,作者是多么的自信,又是多么的自谦。如果我们的“会员”都能有这样的“心态”,何愁组织不兴旺发达,何愁诗歌创作不繁荣华耀!
琴棋书画客厅比,歌赋诗词卧室忙。
四世同堂日染化,子孙选路韵无疆。
老夫冰案长耕苦,童稚寒床品德良。
联想万家彰智慧,传承香墨显荣昌。
艺术之花,流芳千古,百世德馨;诗人联想,蕙己益人,唯吾华夏。


侯祺田【1963~】山西大同人,中共党员。曾用笔名北岳游子、恒山愚猴、散禅真翁等30多个。务农从教企管经营修志立史著述留有清晰印记。1981年文学作品首见地市级报刊,至今己有近360多万字诗词、楹联、散文、杂文、报告文学、小说、评论、剧本、电视专题片解说词、史志著述及多领域论文见诸国家省市级报刊与网络平台。受诗书画熏陶,谈笑有鸿儒;爱禅酒茶文化,往来无白丁。勤勉耕读文史哲,以文化人身力行。现山西大同云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业余时间探索"十六言俳律″、"台阶诗″等的写作。系国家及省市区级多个(种)会员、院士、研究员,其作品经常在国内外媒体及网络平台刊发。

【赏析者简介】老王,本名王罡,1953年出生,山西大同人氏。最高学历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类。讲台生涯混迹于小学到大学、学生到教师再到党政干部、学校到家庭再到社会之间,同时进行社会科学某个领域的研究,目前最高成就为,为来华留学研究生做编外导师,指导并修改专业论文。涉猎宽泛,政史为重;交游广阔,诗友为上。诗评特色:作评相映,务使读者看懂受益;诗有激情,诗评必如影随形,风格上保持一致;运思行笔、文字呈现"多有二次创作的倾向和风貌。繁荣诗歌创作是其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