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国宝会说话】30
人物御龙帛画——天上见
解说:沿舒

死之后,人会去哪里?两千多年前的楚人相信,是永生。
他,眼神坚定,峨冠博带,身着华服的他腰配重剑,手中的缰绳绷得笔直。缰绳的另一端紧紧的拴着一条巨龙,巨龙昂首翘尾,身呈龙舟。他似乎已经准备完毕,即将摆脱形骸的束缚,前往永生之地。华盖高擎,代表着墓主人正游走于天空,一条鲤鱼引领者航程,墓主人驾驭巨龙,而龙正是可以穿行于人间与仙界的接引神兽。

魂兮归来,反故居些,像设君室,静闲安些。据说“些”是远古楚地巫音的残存,楚人认为人死后魄往下沉,魂往上飘,因此把帛画藏在棺椁的夹层中,游魂识别墓主人形象就会归来,完成升仙之旅。
制作于200多年之后,西汉时期的T形帛画同样作为“引魂幡”,则将楚人有关生死的宇宙观表现得更加完整而立体。画中生死如阴阳相互转换,死后世界的时间和空间如四季循环往复,杂糅一体。帛画下方是地下的世界,长泽梓玄冥中,巨人脚踏鳌鱼,震慑恶灵,托举起大地。帛画的中间部分,墓主人的魂魄则由双龙搭载着一路升腾,穿越人间。上方的天界中,天门大开,这里日月同辉,是墓主人将要飞升成仙的地方。装载着墓主人的棺椁上同样描绘着升仙的极乐之境。消逝的生命虽暂时如烟云般飘散,但在各种神物的庇佑下阴阳调和,魂气聚合成形,永恒的生命在另一个世界逐渐复苏。楚人的丧葬用楚文化奇幻神秘的形象为逝者的出死入生描绘了一套瑰丽而完整的路径。

死生为昼夜,生死非人力可逆转,可它们又如春来秋往,昼夜更替这是大自然冥冥之中的暗示。楚人对生命奥秘的探寻幻化在烂漫的图景中,让那时的人们面对死亡时不再恐惧,因为他们相信死亡是为人之路的终结,却是成仙之旅的开端。事死如事生,这样的生死观影响了中国的后世千年。
生而为人,死后成仙,这才是完整的生命记忆。而生死之间,应御龙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