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母亲以往的艰辛,不禁让我心酸;看看母亲现在的生活,又顿生些许欣慰。母亲的一生是艰辛的一生,亦是快乐的一生;母亲的一生是辛苦的一生,亦是幸福的一生。在她五十二岁那年,终于完成了我们兄妹四人成家立业的任务。
母亲今年已经六十多岁了。自从二宝出生后,一直在县城帮我照看孩子。母亲对农村是有感情的,也是有些不舍的,但为了能让我与妻安心工作,她依然放弃了自由自在的晚年生活,来到县城帮助我照看孩子。
母亲一生养育了我们兄妹四人。打我记事起,父亲一直在外干活,挣些钱补贴家用。那时,农村人的生活可没有现在这样好。特别是钱,难挣的很。农村人没有技术,只能出苦力。记得小时候,父亲在镇上帮人家盖房子,每天是一块五角钱,房子盖好才结帐。父亲是每天天不亮就出门,到了天黑才回来。母亲那时在家里看着我和弟妹,料理家务。
虽然那时生活特别艰难,但是因为有父亲的踏实能干,有母亲的心灵手巧,我们兄妹几人过得还是挺幸福的。
在母亲眼里,父亲是位实在、踏实、能干顾家的好丈夫;在父亲眼里,母亲是位善良、贤惠、非常会持家的好妻子。父亲在外挣的钱都会如数交给母亲保管,开销全听母亲的。他每次有事需要用钱,也会与母亲商量,从不专断。母亲为了让父亲在外安心干活,不分心,她对爷爷奶奶格外孝顺。每逢爷爷奶奶生日,母亲都会用好不容易攒下的钱为他们买些好吃的,如烧鸡、蛋糕、水果等。那时的我们很馋,东西买回来时,我和弟妹总想先尝尝。但母亲不同意,她总是告诉我们:“等爷爷奶奶尝过以后,你们就可以一饱口福了。”对于孝顺爷爷奶奶,母亲非常大方,但她对自己却抠门的很,一年也难得添件衣服。
后来,父亲在外面给人家开货车。有时好几个月回来一趟,每逢父亲回来时,母亲总是催着他赶紧去看看爷爷奶奶,陪他们聊聊天,说说话。
母亲在我工作前,有两次最为犯难。一次是上高中时,因为家里经济有限,学费都是母亲托村里的雪叔找人贷的款。三年的高中生活费全是父亲在外拼命挣,母亲在家节衣缩食省下的。另一次是高中毕业后,因为没有考上大学,父亲与母亲商量着为我盖房子,准备让我找个媳妇成家。结果房子盖好后,我参军去了。盖房欠下了一屁股债,直到多年后才还完。
我参军两年后,考上了军校,母亲一直悬着的心才算放了下来。我深知,她与父亲最大的希望都放在了我的身上。为了能让我顺利读完高中,母亲劝妹妹过早地辍学。至今想来,觉得很对不起妹妹。因为我一人的前途,竟让她们牺牲了受教育的权利。而母亲还时常在妹妹面前说:“你哥小时候吃苦多,让他上学也是应该的。”其实,在那个年代,我的同龄人谁没有吃苦呢?妹妹也理解母亲的良苦用心。
母亲把我们兄妹四人养大成人,为我与弟弟盖房娶媳妇,又打扮妹妹出嫁,实在是操碎了心。在那个艰苦的年代,也许对于城里人来说,没有农村人太多的困苦。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时常在田地里劳作,偶有空闲,也是与村里的奶奶婶婶们做些针线活。母亲虽然文化不高,但却心灵巧,极其聪慧。母亲只上过三年学,因兄妹多,而过早下学了。小时候,我与弟妹的衣服、鞋子都是母亲亲手做的,穿着非常舒服。母亲时常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整理得干干净净。母亲的人缘也特别好,她与邻里相处得也格外融洽,从未与人发生过矛盾。
如今,除了弟弟在外地工作,我与妹妹都工作、生活在县城。每逢周末,我会在家看着孩子,让母亲到妹妹家走走,顺便看看外孙、外孙女。这几天,丫头学会叫奶奶了,这可把母亲高兴得不得了。听着小孙女喊 “奶奶”,母亲脸上时常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对于我们家来说,母亲就是一位功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