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篇小说-稻花香,稻穗黄
熊攀 著
第127章 花开堪折直须折
高考和中考的成绩陆续出来了。川江一中高考成绩,继续保持稳中有进的态势,上北大、清华等重点院校的学生比例,在全省县市同类高级中学中排名进入前5位。而中考整体成绩,在全地区的9个县市名列第一。
坎钰馨和坎钰龙中考成绩,在全地区分别名列第一和第二名,而且姐弟俩的总分数非常接近。曾美玲得知女儿和儿子中考分别考得冠、亚军,她心里着实高兴,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她觉得自己两个孩子太优秀了,不仅是青春少年、朝气蓬勃,而且赤子之心、行事端庄,如今两人金榜题名,还又虚心好学,以后一定会像孩子的爸爸一样,前程似锦。这两天,她让母亲照看书屋,自个儿在家拖地抹桌椅板凳、沙发,房里屋里收拾得干干净净、井井有条,烧火做饭,变着花样做各种美味佳肴,想方设法让孩子吃得开开心心,人前人后也是彬彬有礼,恭良贤淑。
这天下午,曾美玲在家忙前忙后,她一会煮绿豆汤,一会切西瓜,不时地往书房里跑,送这送那。
曾远卓在客厅里戴一老花镜看份《楚天都市报》,见她出出进进瞎忙活,于是放下眼镜叫住她说,“美玲,我说你能不能消停一点?两个孩子正在看书,说不定看得正入神,你进进出出,那还不影响他们的注意力。我看你还是去你的书店,免得在家碍人眼睛。”
曾美玲兴奋地说,“爸,我也是看两个孩子学习辛苦,这天也比较热。没事,两人可用心呢。”
“没事?孩子在用心学习,你更不便去打扰他们,让他们去吧。他热也好,苦也罢,他们自己都会有感觉。”
“行,爸,我听您的。”随后,她又回到厨房忙活。
晚上,曾美玲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吃饭。坎家福给两个孩子夹了一些菜。
坎钰龙笑嘻嘻地给爸爸夹菜,说,“爸爸,你回家吃饭少,多尝尝妈妈的手艺。”
坎家福吃了菜,高兴地说,“嗯,真不错!你妈妈的手艺快赶上外公外婆了。”
曾美玲很少听坎家福称赞她,现在听她当孩子的面夸奖自己,心里顿时觉得甜甜的。
坎家福边吃边问,“钰馨、钰龙,明天该填报志愿了。胡叔叔可盛情了,给爸打了两次电话欢迎你们姐弟俩上一中。”
坎钰馨说,“爸爸,我不去读一中。”
“不去读一中?”曾远卓惊讶地问。
曾美玲放下碗筷,摸了一下她的头说,“钰馨,你没闹病吧?说什么胡话?一中这么好的教学水准,许多其它县市的孩子都想方设法托关系、找门子想读川江一中。”
坎钰馨放下碗筷说,“妈妈,我是不是好好的?我没说胡话。我要上华师一附中读书。”
坎钰龙高兴地说,“姐姐,那我和你一起上华师一附中。”
曾美玲阴沉个脸,呜咽着说,“钰馨,你是不是真不喜欢妈妈,才想着要离开这个家的?如果妈妈这么让你们记恨讨厌,那妈妈离开,不再踏进这个家半步,也好让你们落得清净。”
坎钰馨让弟弟拿过一条毛巾,然后她接过毛巾扶着她的身子,给她擦拭了泪珠。
曾美玲激动地抱住女儿的脖子说,“钰馨,过去都是妈不好,可妈妈真是很爱你们的呀。听妈的话,你们上一中,我们大家都有个照应,你们以后也能考上好大学。”
坎钰馨说,“妈妈,我没记恨你。”
“你就爱记仇了!如果你不记恨妈妈,就不要离开这个家,不要离开爸妈,还有外公外婆,就算妈妈求你了。”
坎钰馨摇了摇头说,“妈妈,我知道,你和爸爸,还有外公、外婆为我和钰龙做的一切,都是为我们好,我们心里很感激。可是我们一天天长大,我们需要从家庭里走出来,从爸爸妈妈的怀抱里走出去,我们要去看外面的世界,追寻属于我们的梦想,开辟属于我们的新天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长大。”
坎钰龙说,“妈妈,姐姐说得对。我们一天天在长大,我们需要学会独立生活,独立面对我们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再说华师一附中是全省顶尖的名牌中学,新华叔叔、中华姑姑都是从华师一附中毕业考上北大和清华大学……”
曾美玲打断他的话说,“可是,你们上一中,只要你们用功,同样也可以考上北大或者清华啊?”
吴巧巧也说,“是啊,钰馨、钰龙,你们在外公外婆身边,我们心里才感到踏实。”
坎钰馨说,“外婆、妈妈,从华师一附中毕业考上北大、清华,和从川江一中毕业考上北大、清华,结果是一样,但过程不完全一样的。我们需要经历和体验可能完全不一样的生活,这种生活都是我们长大的养分。外公、外婆,爸爸、妈妈,我和钰龙会照顾好自己,我们都会好好的。”
曾远卓频频点头。他看了坎家福一眼,哈哈大笑说,“好啊!好啊!老伴啊,我们这俩外孙很有眼光,也很有思想和主见,我真是太高兴了。美玲,我说你别再阻止俩孩子了。‘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她俩是两只雄鹰,该放飞时要舍得放手,让他们在蓝天自由翱翔去吧。”
姐弟嘻嘻一笑,对视了一眼说,“谢谢外公。”
曾美玲看着父亲说,“爸……”
曾远卓向她摆了摆手,眼光向坎家福看去。大家目光一超聚集在坎家福身上。
坎家福微微一笑说,“我尊重钰馨和钰龙的选择,我赞同爸的意见。”
姐弟俩高兴地击掌欢呼,“耶!耶!耶!”
王若竹《北京师范大学入学通知书》来了,一家人高兴了好几天。尤其是庞友清,他成天笑呵呵,比当初自己的几个孩子考上大学还要高兴。他觉得自己这一生特有成就感,虽然自己没有在单位任一官半职,可自己三个孩子都上了重点大学,其中有两个孩子获博士学位。如今三个孩子都已成家立业,生活幸福。自己和老伴照顾这几个孩子快十年了,看着他们健康成长。如今,自己和老伴的一番心血,总算浇灌开了第一束灿烂而美丽的花朵,要不了三年五载,等若梅和若林也上了大学,那自己可算是功德圆满了。
这天早上,他在厨房摘菜,又自言自语道: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真好。以后过个十年八年,若竹这孩子说不定又能像家福一样,成为一名真正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真是江山代有人才出啊!想到这,他心里美美的。他起身到客厅,见王若林坐在桌前两胳膊肘撑着下巴,看着桌面出神。于是,他走过去,用手在她眼前晃了几下,关切地问,“若林,你怎么了?在想心事呀?”
王若林慵懒地抬起头说,“爷爷,再过几天若竹姐姐上北京念大学走了,钰馨姐姐和钰龙哥哥上华师一附中念书走了,就剩下松哥哥和梅姐姐了。”
庞友清听她这么一说,心里立刻明白,原来,这孩子是因为这件事在烦恼。也难怪,这几个孩子从小到大,朝夕相处,亲密无间,相互关爱,相互扶持,不是亲兄弟姐妹,早已甚是亲兄弟姐妹。而今,突然有三个孩子要去远方求学,就是自个儿心里也有些依依难舍。想到这,他走到桌前坐下问,“若林,你心里舍不得姐姐、哥哥离开你呀?”
“嗯。”她鼻孔里出声。
“其实,爷爷这心里也有些舍不得。”
王若林望着他问,“爷爷,那怎么办好?”
庞友清说,“很多年前,你大姑、小姑、小叔考上大学了,他们一个个先后都离开了家,去了很远很远的地方上学。每次离家的时候,你奶奶都会难过一段时间,爷爷心里也挺难舍的。可舍不得也得舍呀,因为大姑他们出远门是为了上大学、学大本事,从小的方面说,是为了自己今后有个好前程,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从大的方面说,是为了报效国家、服务社会和人民。现在,这大小两方面,你大姑他们可以说都做到了,而且正在继续这样做。我和你奶奶因此真替他们骄傲和自豪啊!”
王若林听了爷爷一席话,神色顿时活跃起来,她说,“爷爷,您说的是啊。大姑姑现在是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的教授,若竹姐姐这次去北京上学,一定能见到大姑姑;小姑姑在省城国税局当干部,钰馨和钰龙去省城念书,一定能见到小姑姑。”
庞友清呵呵一笑说,“你姐,还有钰馨、钰龙,当然会见到大姑、小姑,但更重要的是他们都会学得大本事,以后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之材。要不了几年,你们一个个都会从这个家离开,每次爷爷心里都有太多的难舍。可你们走出了这个家,才会真正地长大,以后,才会创造一片属于你们自己的天地。”
王若林听了立刻起身跑上前搂住他的脖子,撒娇地说,“爷爷。”
庞友清摸着她的头说,“好孙女,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很快,你也会像姐姐一样的。好了,爷爷准备做饭啰。”
若林说,“谢谢爷爷。爷爷,那我看书去了。”说完,她跑进书房。
开学的日子渐近了,王若竹心里既高兴,又有些难舍。在庞爷爷这个家,她前后生活了差不多八年时间。现在突然要离开这个家,离开庞爷爷和蒋奶奶,离开朝夕相处这么多年的弟弟妹妹,她心里深感惆怅。接到大学入学通知书后的这段日子,她很少出门,和同学、老师交流,大多也是电话联系沟通。她希望自己多待在这个家,多陪陪爷爷、弟弟和两个妹妹。
这天上午,王若竹洗晒完一家人的衣服,又到书房询问弟弟妹妹学习上的事,帮助他们解答一些疑惑。等做完这两件,她见爷爷坐在厨房摘菜,于是来到厨房给爷爷捶捶背、揉揉肩。
庞友清呵呵一笑说,“若竹,你也忙活半天了,就歇会。”
王若竹拿过一小板凳在他对面坐下,边帮他摘菜边笑着说,“爷爷,我不累,我就想多陪陪您。”
庞友清看了她一眼说,“爷爷知道你心里想的啥。过几天你就要走了,爷爷和你弟弟、妹妹,还真会有些不习惯啊。”
王若竹笑着说,“爷爷,那我天天给您和弟弟、妹妹们打电话。”
庞友清说,“好好好。”他停顿了片刻,似乎想说什么,却又欲言又止,脸色也略显得有些阴沉。
王若竹关切问,“爷爷,刚好好的,您现在又怎么了?”
庞友清说,“孩子啊,过两天你上大学就要走了,有件事爷爷不知当不当讲给你听。”
王若竹吃惊地问,“爷爷,您说什么呀?您对我有什么当讲不当讲的,到底什么事啊?”
“孩子,那爷爷说了,你不要不高兴,也不要激动。”他看了她一眼,见她满脸狐疑的神情,迟疑了片刻说,“是这样的。前天,你福爸转给爷爷几封信,还有一个存折。信是你亲爸、亲妈写给你的,存折上有30万元……”
王若竹一听,泪水哗哗流出眼眶,激动地说,“爷爷,我不想听,也不想看信,也不会要那存折。我心里不存有一丝对他们的印象,他们在我心里早没了。”
“孩子,你听爷爷说。爷爷理解你的心情,可这一切都确定无疑。上次,你亲妈找来,说出了你身上的印记,说出了王奶奶收养你。前段时间钰馨生她妈妈的气,跑到仙女山的老奶奶家,不经意间,在旧柜的一个竹筒里,发现了你们几个孩子生辰八字,上面清楚写着,你的爸爸叫王阳,妈妈叫刘怡君。”
王若竹双手捂住耳朵,“爷爷,请您别说了……”
庞友清起身拿过一条毛巾,给她揩了揩脸上的泪珠,然后说,“还有几句话,爷爷说了就完了。这次你亲妈病了,住了医院,所以,他们不能来送你。你的生辰八字、你爸妈写的几封信,连同那存折,爷爷一起放在书房柜中间的那个抽屉里。如果你真不愿意看,就不用管它。”
王若竹一头扑倒他怀里,抽泣着说,“爷爷,我不要听到他们的任何消息,我不要看他们的信……在我心里,在我灵魂深处的记忆里,您就是我的亲爷爷,良爸、福爸,就是我们的亲爸,艳妈就是我们的亲妈。”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熊攀,男,出生于1966年,湖北汉川人。大学毕业后先后担任中学语文教师,市委组织部干部、市委党校副校长。先后在《青年文学家》《蒲阳花》《当代作家》《光明网》《湖北日报》《首都头条》及新媒体上发表多篇报告文学、散文及小说。其中短篇小说《飘逸的长发》获2021年度《当代作家》年度文学作品一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