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语悟道》国学专题连载系列之七十一
作者:康金印 主播:牧歌
《论语》各章、译文、点评(九)子罕13—16章
13.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 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译文:先生想定居东方九夷之地。有人说:“那里非常鄙陋,如何住呢?"先生说:“君子住到那里,还有什么粗陋呢,我们可以教化他
们嘛!”
点评:本章写孔子想住九夷改变其陋习,推进社会发展。当时中原地区四周的少数民族都比较落后,九夷是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也很落后,孔子要去住,主动改造那里的环境。这种创建新生活、改造旧世界的精神很可贵。从本章可知孔子的民族政策,对于文化落后的民族,不是日本式的“三光(烧光、杀光、抢光)”政策,也不是希特勒式的种族灭绝,而是帮助改变落后习俗。

14.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同各得其所。”
译文:先生说:"我从卫国返回鲁国,这之后乐才得到整理,朝廷、庙堂上所用《雅》乐、《颂》乐才各得其所。”
点评:本章写孔子结束14年周游列国生活,从卫国返回鲁国,以推动鲁国社会 风气好转,开始了他的整理古代典籍、开创全新教育的生活。孔子曾说:“移风易俗,奠善于乐”(《礼记•乐记》。《乐经》早已亡失,恐怕得用“适者生存”解释。有人说古乐“唯恐卧”想以古乐移风,是也“迂”。 (《中国通史》第一册175页)

15.子日:“出则事公卿,人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
为"酒困,何有于我哉!”
译文:先生说:“在外就服事公卿,到家就侍奉父兄,丧事不敢不 尽责,不被酒困任,这儿怦事对我来说又有什么难呢?
点评:本章写孔子在内、外行道都不感到困难。特提“不为酒困”,可见酒风也是那时的社会问题。他的“不为酒困”对今之“被酒困”的公职人员也应有所触动。它实在于公、于私全无好处。醉酒的丑态,令人作呕。学习本章,也可把刹刹“酒风”列入借鉴内容。晋楚决战之际,楚国大元帅司马公子却喝得酩酊大醉,贻误军机,怕被追究责任自绝身亡,是“酒困”造成的悲剧。商纣酗酒亡国,教训也很惨痛。周公怕子弟学坏,曾发禁酒令《酒诰》,也没禁好。这个民族坏传统就传到今。

1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先生在川流不息的大江的岸上说:“往前进的人就应像这江水,昼夜不停地往前奔。”
点评:本章孔子借江河日夜奔流不息表行道决心永不停止。李泽厚说,此话具有“哲学的理性品格,而且充满了诗意的情感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