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秀华,1930年出生于澄迈县金江镇大坡村。这位平凡的农村妇女,在战争年代的艰苦岁月,用热血的青春书写了一段传奇的故事。她今年92岁,口舌清楚,声音宏亮,坚持每天都看报纸,关心国家大事。今天又到村外山里砍了两捆木柴挑回家来烧火,坚持劳动锻炼。知道我们要到来采访时十分高兴,一早就候等在家。她说话声音洪亮清晰,条理分明,滔滔不绝的对我们讲述了昔日的传送情报、积极支前的革命故事。
【廖秀华(左一)讲革命故事】
我十三、四岁就开始为地下党传送情报,送粮食,在美亭战役中又积极参加支前,海南解放后又参加土改工作队,从1953年到1965年“四清”运动结束,先后在小乡,大队当妇女主任。从1965年到1979年实行联产责任制,一直在生产队里担任妇女主任。
我们一起长大的廖秀兰、廖秀英、廖五母等几位姐妹。从小就受村里地下共产党的影响,他们起早摸黑,出生入死为了贫苦农民,在我们的心目中,他们是好人。我几位姐妹利用年纪尚小,又是女孩子,不引起敌人的注意,利用放牛的机会,积极为民主政府,地下党组织传送情报。情报是由本村地下党交付给大拉一带的山沟中的党组织,有时只送到北排山附近的地下党驻地。
有一次,我们三位姐妹送完情报,回家的路上,遭遇了团丁巡逻队的一队人马,他们在例行巡逻,凡是过往可疑的人,一律捉捕。一旦发现通共的蛛丝马迹,必斩首示众,我们三人一发现敌人,马上滚入茂密的茅草中,又热又闷,小虫、蚂蚁又多,我们一声不吭,极其难受的时候就用手挖土,或抓一把茅草根放在口中嚼咬,既可解渴,又转移注意力,就这样坚持着。我们一直在草丛中坚持等到太阳下山,估计团丁巡逻队不会再来了,才悄悄回家。
我地下党廖善基(1923一1947)是澄迈县金江镇大坡村人,中共党员,1946年参加澄迈县中区民主政府工作,任中区民主政府征收员,1947年在澄迈县大坡村执行征粮任务被敌人包围而作战牺牲。敌人非常惨忍,连死去的人也不放过,割断首级,又抓到了廖厚芳,廖秀连,草包宅(真正名字讲述者记不起来了)敌人端着刺刀押着廖厚芳提着廖厚基的首级到金江市示众,真是目不忍睹,何等的惨烈!廖秀华奶奶擦擦了眼泪,又继续追忆往事……从此以后,我们高山乡地下党组织在上级的领导下,开展活动更加保密、更加隐蔽了。我们平时没有情报传送时,还要送饭到外面大山中乡府驻地,即使地下党组织驻地经常转移,我们都及时传送情报。我们不仅为地方党组织传送情报,还经常为他们送粮食,将近十年如一日,每当逢年过节,我们乡村民众都自觉地从自己节衣省食的牙缝里挤出一点,交给征收员,购买布匹,粮食,肉类,统一集中送到山里的亲人。此外我的几位来到乡府驻地后,又帮助他们洗衣服,料理内务。有一次,乡干部要急转移,乡府领导廖树仁,拿了几套衣服给我们洗,这几套衣服全部是红色,都变成硬邦邦的,我们知道,这些都是被鲜血染的,我们几位姐妹,把衣服在小河边洗干净后,才拿回家,凉在院子里,关好门,并在门口外面玩游戏,站岗放哨,衣服一晒干,马上拿到外面树洞里隐藏起来。因为地下党工作的同志裤子和一般人的不一样,裤筒下面都有一条长长的带子,裹着双脚,和电影的八路军的裤子一样。为了防止敌人突然发现,为此时时刻刻都提高警惕。一旦被敌人发现,后果不堪设想。
1950年清明节后的二十天左右的一个晚上,我们村庄接到乡府的通知,要准备迎接渡海大军。那个时候,我们澄迈县民主政府已经从六芹山迁移到金江执政了。乡长当夜就组织全村积极分子,把家里的水缸洗干净,抬在村外头的大路两边,每十步放一个,全村群众把水缸放置在大路两侧,将近三华里路长,各家各户又负责煮开水,装满水缸,用小箩筐安放着几个葫芦瓢,或椰壳水瓢。各家各户连夜煮开水,装满水缸。
当时又是地瓜收获季节,家家户户都蒸一两箩筐地瓜也放在路边,个别有大米的,还煮饭捏了饭团,我们几位好姐妹,从来没有过这样高兴,跟随乡长沿途检查各家的水缸是否装满开水。
将近晌午,太阳高高的照在天空中,靠近北边路口开始有动静了,来了,来了,大军来了,一色的黄绿色的服装,整齐的两列队伍,走来了,全部大军的的衣服都被汗水湿透了,有的是两个战士抬着小炮筒,他们更辛苦,他们一边喝水一边走路。我们要跟着他们,喝够了又拿水飘回原地,让后来的战士喝,全村热闹非凡,有的把地瓜塞给大军、有的塞给饭团、有的帮助大军舀水。整个队伍,前不见头,后不见尾,走了半个时辰。
接着金江镇大坡村党支部书记廖厚勇为我们讲述了大坡村的革命斗争史。
【金江镇大坡村党支部书记廖厚勇(左二)讲述大坡村的革命斗争史】
1927年7月澄北区委成立,大坡村党支部成立。
1928年2月中共澄迈县委的领导下,全县共建立6个区委,52个农村党支部,大坡村党支部就是其中一个,大坡村党支部属澄北区委领导,区委书记蒙开圣(福山土艳村人),大坡村党支部书记为廖敬义。
1928年初,在琼崖西路红军的帮助下,区乡一级建立农民赤卫队,大坡村廖坤文等同志在澄北区当赤卫队队员。
1928年4月间,中共澄迈县委根据琼崖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成立苏维埃政府,大坡村廖敬致当上澄北区苏维埃委员。
日军的侵略给澄迈人民造成空前的灾难。1941年5月,日军对金江地区的各村庄进行大扫荡。大坡村得知此消息后,马上通知各家各户、男女老幼都逃到山中避难,日军发现没有一个人影,十分恼火,大发淫威,开枪乱射击,并将全村的所有的粮食都抢劫一空。
1942年,大坡村的廖坤弟、廖三弟,冒着生命危险送盐给抗日民主政府驻地,在途中,被日军发现后,日军将他俩活活打死在路上,真是惨无人道。
在日军侵琼时期,大坡村不仅受日军的狂疯扫荡和暴行,而且遭受土匪的为非作歹。在澄迈县东北抗日根据地门口,盘踞着一股打家劫舍的土匪,匪首就是恶贯满盈的琼北贼头“妚歪三”(原名吴以珍,琼山美安美城村人),因他讲话嘴巴总是向一边斜,所以,人家给他起个外号叫妚歪三。是个杀人不贬眼的魔鬼,他手下有几百名歹徒,人人手擎双枪,还拥有轻重机枪。这股土匪白天睡觉,晚上四出打劫。下山打劫的时候,妚歪三一伙像饿虎扑狼在食一样张开血嘴,穷凶恶极,杀人、放火、抢粮食、衣服、家禽、家畜、无恶不作。1944年,妚歪三带着一批歹徒到大坡村打劫,打死朱公养、廖敬臣夫妻(廖安承父人母)、廖九弟、廖坤柏、廖坤弟6人,打伤吴定国、廖坤安、廖伯承等人,抢劫50多头牛及粮食、衣服等一大批,村民损失惨重。
1941年,党支部书记廖良承,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大坡村积极组织各团体成立了“青抗会”,和“妇救会”。会长廖坤容,副会长兼宣传委员朱家仁,委员廖厚吉、廖坤奕、廖开业等人,组织广大青年纷纷投入到抗日战争中。蔡光业、廖龙山、朱家玉、朱发盛等都是抗日英雄,他们多次冒着生命危险为地下党送情报,送粮食。1945年廖龙山同志在送情报时,在澄迈县美儒地方被敌杀害。
1946年春节,有三名共产党员即李瑞树(金江镇溪排坡村人,1938年参加抗日民主政府工作,任中共澄北共委员兼乡长)、朱儒三、廖厚基在大坡村内过夜,被国民党乡公所的团丁发现,他们立即派兵从金江赶到大坡村进行围村搜查,将大坡村全村包围得水泄不通,并在围剿村中打死朱发盛爱人和廖龙芳父子三人。当时的村长朱儒贤,扮演者“白皮红心”的角色。“白皮”即表面上是应付国民党,而“红心”实际就是共产党的地下联络员。
当时,国民党匪军搜捕共产党的情况十分危急,在既无暗道脱身,又无水路可潜的情况下,这几位共产党无处藏身。由于时间紧迫,朱儒贤一时乱了方寸,不知如何是好。年仅15岁的朱家仁,看见叔叔(朱儒贤)为保护这几个共产党员的安全,急得团团转,朱家仁马上向叔叔(朱儒贤)出谋献计,因为朱家仁的家在村中心,住房旁边有一间没有后门小房子,海南话叫“包尸房”,平常也没有人住,房子里放的全是稻草。国民党匪军为了搜出共产党,采取了逐户搜查的野蛮方法,他们从村外搜到村内,凡是门关着的房屋他们就抄家。当时情况紧急,敌众我寡,力量悬殊,几名共产党员在实在无处可以隐蔽的情况下,躲进了“包尸房”。眼看国民党匪军快搜查过来了,朱儒贤一时没有主意,问朱家仁:“你看门是关着好还是开着好?”朱家仁急中生智地答:“你们都躲在屋内的稻草下面,并且把房门开着。”这是朱家仁给叔叔(朱儒贤)出的“空城计”主意。一般人都很忌讳走进停放死人尸体的房子,倘若是开着门,敌人即认为屋内没有什么可疑之物;倘若门关着,就值得怀疑了,国民党匪军一定会进来搜查。朱家仁出了这“空城计”,不仅救了几个共产员,而且救了大坡村全村人民群众,如是搜查出共产党藏在村中,就会实施残暴“十杀”政策和一户为“匪”灭杀五家。地方反动派仗四十六军的靠山,为虎群作伥,肆无忌惮,经常到大坡村抓人、抢粮、劫牛,无恶不作。有一天反动派头目王焕忠,以抓共产党为名,对大坡村进行惨无人道大扫荡,并打死廖开连、廖坤二。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村庄严重摧残,在恶劣的形势下,我们共产党人转入了秘密的地下斗争。
在白色恐怖的年代,在党支部书记廖良承的带领下,秘密开展活动,对思想觉悟高的有志青年,马上发动参加革命工作,廖右承参加澄迈县中区政府工作,当上中区政府交通员。廖伯承1946年在澄迈县镇东乡工作,当乡府警卫员。廖善居1946年参加澄迈县中区政府工作,中共党员,任中区政府征收员。他们机智勇敢,1947年廖伯亲在黄家村被敌包围,英勇作战,壮烈牺牲,年仅20岁。廖善居,1947年在大坡村被敌包围,作战不幸牺牲。廖右承,1949年在澄迈县美华村,被敌杀害。
1948年金江镇的国民党区公所团丁,经常围剿大坡村,闹得大坡村鸡犬不宁。智勇双全的廖庆保知道此情况后,经请示上级同意,带领琼崖纵队的一个排的战士回大坡村,将这帮顽匪彻底干净的消灭掉,群众拍手称快,并赞廖庆保英勇杀敌,名流青史。
解放区大坡村人民在党支部的领导下,积极踊跃参加支前工作。
大坡村的支前群众,由蔡光业、王修先(中兴镇坡禄村人,后任海南区工委大队长)等带领,支前队伍有廖坤荣、廖坤锡、廖维承、廖厚友母、廖庆茂、廖喜承、廖开成、廖善顺等几十人在福山地区的芬华山做支前工作,主要负责前线的后勤供给及伤病员的救护、做向导。廖庆辉做向导攻打风门岭,廖善承做向导攻打黄竹。
大坡村从1927年成立党支部至1950年海南解放,有50多人先后投身革命,他们在革命的征途中英勇杀敌立下卓著功勋,甚至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这50多位革命志士,将永世名留青史,激励后人,他们是廖坤文、廖敬銮、廖坤灼、廖敬致、廖龙献、廖龙山、廖伯亲、廖喜居、廖良承、廖公顺、廖开金、廖右承、廖厚基、陈四、梁定祥、廖树德、廖龙利、廖厚藩、廖厚信、廖厚积、廖厚桂、廖坤容、廖日承、廖维承、廖坤佐、廖坤保、廖龙德、廖庆保、廖善承、廖庆茂、廖庆辉、廖开烈、廖开前、廖开兴、廖公保、朱家玉、朱家堂、朱发盛、朱儒三、蔡光业、朱家义、吴公富、廖坤锡、廖厚春、廖坤禄、李景招、廖阿二(女)、蔡风兰(女)、蔡步明、蔡秀荣(女)、廖树仁、廖圣承、廖定坤、廖坤任、廖开让。
日寇和国民党反动派对大坡村摧残伤害十分惨重。在日军侵琼前(1939年前),大坡村的人口900多人,战争时间造成饿死、病死、长期逃生而造成女人无法怀孕生育,至海南解放(1950年),大坡村仅存500多人。这是日军和国民党反动派给大坡村人民带来灾难的铁证。然而,大坡村党支部在澄迈县委的领导下,不论是日寇穷凶极恶、还是在国民党反动派极端摧残,他们像千千万万优秀的中华儿女一样,浴血抗争,坚持艰苦、顽强、卓越、长期的地下武装革命斗争,前仆后继,终于赢得了胜利,为中共琼崖革命23年红旗不倒的斗争历史,为海南岛革命斗争取得最后的解放胜利,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大坡村的村民为海南的革命和解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解放后,大坡村被第一批评为革命老区村庄。(2022.4.29)
【参考文献《澄迈县志》2008年版《澄迈革命斗争人物录》海南史志网《大坡村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