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柿子棚,圆了一个梦
2022年,春末夏初,气候宜人,朐山路西红叶小镇山下,在同学梁宝华那新建的花卉大厅,画家马春宝、侯云文,挥毫泼墨,文人雅聚,我受邀有幸参加了这场笔会,除了欣赏大家的墨宝之外,还发现了一块“新大陆”,李魁胜种植的西红柿。

笔会期间,梁宝华下了一壶西岭的蒲公英,又端来一盆西红柿。乍看,这西红柿很一般,大的大,小的小,颜色也不均匀,可是尝了一口后,便留不住嘴了,味道与平时的柿子大不相同,肉厚汁多,种子饱满,甜中略带酸头,关键是还保留了一丝涩涩的气味,刹那间,仿佛又找了滞留在童年记忆里的味道,那是一种久违了的味道,我不由得胃口大开。
记得小时候,夏天学校一放学,我就跑到生产队里的菜园地里,偷个柿子,摸根黄瓜,也许因为是偷着吃,感觉吃得特别香。那时生产力落后,蔬菜供不应求,不等熟好就摘下了分配给社员了,所以去偷摘,大部分柿子都是青的,想找红的熟好的,特别难,最多是半青半红,这样的西红柿又酸又涩。
吃到了这么好的东西,我就打听在场的李魁胜,问怎么种出这西红柿的,他说是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山里有个老农,在山坡上种了几趟柿子,老农见他感兴趣,便摘了几个给他尝了尝,这一品尝,他找回了小时候纯正的西红柿味道,便起意种植这个老品种。
李魁胜老家是寺头镇东峪村,为人忠厚老实,他种西红柿,除了采用大棚来保温,其他都是沿用了传统的农作方式,从播种、育苗、移栽,到浇水、施肥,花季也是靠蜜蜂来授粉,整个生长季节从不使用农药,这样的柿子产量不高,成熟期也不同,看上去大小不一,卖相很是一般,可营养丰富,口感也是特别的好。
西红柿也有公母之分,有带籽的和不带籽的,但这都不影响口感,一样是多汁甘甜,无籽也只是因为没有受精的缘故。区别就在于西红柿的肚脐,五个瓣的是母柿子,带种是甜的,六个瓣的则是公柿子,口感却是甜中有酸。
说来,在我国这西红柿的种植已有多年的历史,随着品种改良,不断的更新换代,虽然从外观上看,色泽鲜艳,大小均匀,品相好,但却失去了小时候的那种味道,这也不得不说是种遗憾。
现在,李魁胜种植的柿子,在寺头镇有两个大棚,县城以西的红叶小镇也有两个大棚,加起来也近三十亩的种植面积,在他看来,种西红柿挣多少钱不是最主要的,更多的还是为了让更多人吃到有滋有味的西红柿,圆小时候的那个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