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新村致敬可爱的人征文
我骄傲住在华侨新村
作者/刘春艳
在疫情来临时,一个弃管住宅小区发生的事。
华侨新村小区,是一个经历了20多年的弃管小区,住户有500余户,居民有1000多人。小区有一对夫妻俩,我们亲切的叫他们时哥、时嫂。时哥是一位热心肠的人,楼道的灯不亮了,谁家的小电器不好用了,一个电话,马上到位。他为大家做的事数不过来。在我们小区,助人为乐的人和事多着呢。
当疫情来临时,我们小区在红旗街道领导的组织下,在时哥、时嫂的号召下,于3月12日及时组建了一支由居民时春生(时哥)、刘秀荣(时嫂)、刘浩、周大勇、熊高燕等10几名的志愿者团队。他们当中,有党员、有群众,都用一颗共同的心,当天就投入到了工作岗位,配合社区监测、检查、管控等。在面对检测医护人员紧缺的情况下,小区志愿者们迎难而上,又担起了到别的小区分发抗原试剂盒的重担。没有电梯,志愿者们就拿着一包包的试剂盒,一次次、一个楼层一个楼层的爬楼梯,将试剂盒分发到每一位居民手中。有些居民对检测不理解,不配合,志愿者遭受着不中听的杂音。但他们没有怨言,对不配合的人员耐心的解释防控的重要性。
从早晨五点多钟到下午的四五点,他们始终在一线。做为志愿者的家属,我深深的知道,他们真的很辛苦,面临危险。
他们每一天都会有新的任务,有时被抽调到别的街道去管控检测,配送食材等,有时工作到很晚。他们逆流而上,舍小家保大家,不能按时吃饭,却没有一句怨言。
在食材紧缺的情况下,在缺医少药的状态下,找社区领导调配,找医院药店等单位协调,物资送到后,他们经过严格消毒,再分发到每一位住户的手中。他们的大爱付出,全村人有目共睹。
上级下达文件,所有志愿者要到就近的岗位工作。他们毅然决然的为全村人保驾护航。为了不出现纰漏,每天起早贪黑,轮班监控巡逻小区每一个重要的位置。在志愿者们严控防守、尽职尽责的努力工作下,居民统一听从时嫂的指挥,每一次核酸检测都会响起志愿者高亢的嗓音,“请大家保持两米距离,拿出手机,打开吉事办,没有手机的用身份证,老人小孩不用排队,上网课的学生先测,10栋、2栋的居民下楼,1栋、3栋,4栋、6栋……”。每一个音符都脆生生地落在了我们村民们的心窝里。
在他们的严控管理下,小区无一人被感染、无人被隔离。在小区的群里,几乎都是时嫂他们这些志愿者正能量的语音,和居民满满的感恩、感谢的话语。
一家有难、八方支援。因疫情来的突然,有的家小宝宝的拉拉裤不够了,或者谁家缺少什么药了,谁家缺什么调料了,我家有面包、我家有冷面、我家有......大家都互相帮助,送给需要的家庭,满满的和谐。
有一次看到朋友圈里有人发在家做的食品,看着非常好吃,我就也想给我的爱人做来,我问邻居是怎么做的呀?她很热情的问我,有没有打蛋器?有没有低筋面粉?听到我说没有低筋面粉时,邻居让我去她家楼栋来取,感动的我欣然落泪,这就是被我们尊尊称道的中国好邻居。有这样的好邻居,我非常自豪。
当我们的小区被公布为无疫小区后,小区解封之时,我们小区庆祝的方式是什么,谁能猜到吗。居民们又在时哥时嫂的带领下,自告奋勇,自带铁锹、镰刀等,将园区内的死角卫生都统统打扫的干干净净,尤其时哥的大铁锯将绿化带整理的特别平整,仿佛来到了画中,小区环境焕然一新。不能出力的居民,也给大家送来了手套、饮品等,满满的正能量。华侨新村以这样的姿态迎接五一劳动节。

我可以骄傲的告诉你,这就是一个被弃管的小区、一个有爱心的小区、一个团结至上的小区、一个拥有正能量的小区。
尊敬的志愿者们、亲爱的全体村民们,作为这个小区里的一员,我感到无比的幸福和快乐,疫情无情人有情,吉林终有吉临时,长春定复往常春。亲爱的兄弟姐妹们,让我们一起欢呼吧,我幸福、我快乐、我骄傲,我们是华侨新村人。
作者刘春艳,在长春某大学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爱好绘画、旅游,居住朝阳区华侨新村


活动总策划:李牧
编辑:尹行、马汝义
主办单位:中国大公新闻报业集团、中国竞选口才教育研究院、中国书画节组委会、大公文化艺术节组委会、长春市大公书画院、吉林省玺岩健康医药公司、大公公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