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慌是一种情绪。遇事有点慌,说明心灵的警报器已经拉响,即刻处于应对状态。倘若走不出慌乱的圈子,不但无济于事,还会乱了应对困境的阵脚。
三年抗疫,人们一次次见到了疫魔狰狞的面孔,积累了足够多抗疫经验。然而,面对反反复复疫情的来袭,惊恐与慌乱还是打破了人们生活的照常。
这次静态封控管理前,我一直庆幸,今年的邢台,疫魔像是远去,人们在自己的家园,生活照常,可闲步,可赏花,可听到朗朗的读书声。
其实,平安与疫情间,并非那么的遥远。四月十九日清晨,发出那两篇稿子后,望望窗外,天气格外晴朗,便匆匆走出小区,去享受霞光升起时的壮观。顺兴菜市场像往常一样,熙熙攘攘的人们选购着不同的蔬果。大约一刻钟过后,有人说,要封城了,备点菜,瞬间,菜价提高,个别菜种短缺。
返回的路上,路口已有专人管控,往返车辆开始分流。我预感,疫情防控要升级。来来往往遛早的人们,神情似乎都有些凝重。
我想,明天就是谷雨了。雨生百谷,新苗茁壮,春色更加的艳丽。我与老伴说,小区很有可能要封控,咱们去欣赏一下谷雨的模样吧。在开元湖畔,摘下口罩,拍了几张照片。环顾周围,锦带花,石楠,樱花……依旧默默绽放。
二十日凌晨四点,望望窗外,街巷格外宁静。六点,看到了县区应对新冠肺炎领导小组发出的通知:对区域实行静态管理,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坚持“里不出,外不进”的原则……邢台这座古城,将又一次接受大疫的考验……
上午,依旧晴空万里,阳光明媚。往常川流不息的车流、人流却戛然而止,这座古城一片沉寂。绿化带与路畔的绿植,彰显着自己的坚强与自信,坚守着自己的领地,期待着小城的繁忙重现。我与家人说,不要惊慌,只要心念不松动,众志成城抗疫,很快就会生活照常,烟火生香,可以去赏秀丽的山水,可以去耕耘谷雨的新苗茁壮成长。
古人讲“晴耕雨读”,居家静心抗疫,也是一种意志的修行。不管身处何种境遇,都不要怨怼眼前的给予,不慌乱于虎视眈眈的疫魔。不管是泥土的肥沃还是贫瘠,绝不放任家园陷入荒芜。疫情尚未完全退去的今天,如何心怀坚强,耕耘心田,安顿自己,不在惊慌中徘徊呢?那就要心念如钢,信念向阳,家园终会无恙。
我们从不缺少战胜疫魔的底气,所以不必慌张。可是,居家烟火必竟离不开油盐酱醋,当耳闻上海疫情期间物资困乏后,发生疫情的地方,人们还是匆匆忙忙,备菜备粮。昨天,商超门口两位老者对话:我备了两代面,还有半个月的菜,结果,绿叶菜烂掉了许多,土豆开始出芽。黄炎培讲“事繁勿慌,事闲勿荒”。不论在怎样的处境中,都要以一种阳光的姿态去耕耘自己的心田,付于生命的定力,才会抵御生活的无常。
一直相信,人的内心是有无限的能量与塑造能力的,只要把心静下来,打开另一扇窗户,便可看到不一样的风景。上海一位朋友居家抗疫,生活无法照常,甚至作息时间都已打破,情绪几近崩溃,好在及时调整心绪,很快走出了慌张的处境,坚持阅读,临帖,做饭,居家健身,把每日的生活都作为一次修行。后来,做了志愿者,工作在社区抗疫一线,忙碌的每一天都很有成就感。
生活偶尔会有阴霾来袭,可我们一直相信,日子依旧是明媚的,总可以一片静心,驱赶一次次惊慌。在无常来袭时,会极尽全力,撑住生命的支点,守护好仅有的一点心脉,家园不荒,心灵才无慌,直至让自己获得一次认知上的重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