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乡那路
文/马秀春//朗诵/马秀春
我的脑海里总是浮现出故乡的土路,每一次回老家,总感觉是在重新熟悉和认识这一条条故乡的路,这里的路,曾经曲折蜿蜒,被车轱辘轧的沟壑纵横,泥泞不堪,行走在坑坑洼洼的土路上,穿着的布鞋沾满了黄泥汤子,不得不跳着泥、绕着坑、挑着硬实的地方走。
这里的路给我留下了极期深刻的印象,对一个长于斯,钟爱故乡路的我来说,用文字书写故乡的路,心里总是愉快的。

2018年的春天,我来到了玉田县散水头公社戴家屯村,发现泥泞的路不见了,再驱车来到散水头镇,看看那里的路,只见清一色的水泥路替代了40多年前的车轱辘土路,心里不由阵阵感慨!
我曾在那些乡间土路行走了三年之久,纵然是行走在城市间那宽阔干净的沥青路上,我也忘不了故乡或泥泞或狹窄的乡村土路。土路让我苦尝了艰辛,品尝了幸福,终生忘不掉那一幕幕镌刻在心底的画图。
(一)记忆里的路
1969年,在我下乡期间,参加了大队的文艺宣传队,踩着布满麦芒子的泥泞的土路,深一脚浅一脚地来到村大庙南边的麦场上,和小伙伴们一起跳舞、练歌、演节目。这通往大庙麦场上的路,坑坑洼洼、泥泞不堪、凹凸不平,可这是村里人下地的必经之路,晴天疙疙瘩瘩,穿着塑料底的鞋走在上面感觉脚掌子硌的生疼,更甭说扛着麦秸和锹镐了。雨天两脚一踩便是泥,裤脚子卷起老高,可泥点子、草沫子也少不了甩腰上。

在我下乡三年多的时光里,都是在这样的土路上走过的。我看到村里的乡亲们赶着牲口从路上走过,光着脚丫子吧唧吧唧的匆匆行走,吓的路边的青蛙嗖嗖地往草棵子里蹦,蚊虫被惊得嗡嗡作响。踩着这样的土路,使们的脚掌变得愈发厚实,我的打着补丁的球鞋底子却不知被烂泥粘掉了多少次!有一次,大队文艺宣传队的队员们在宣传队长阎瑞海的带领下,徒步到离村三里多地的散水头公社演出,到了演出场地,只见人头攒动,脚下的泥泞和麦秸子的香气混杂在一起直扑鼻子,闻着这混合的乡土味道,我们一行队员上台拉开了演出序幕。我个儿矮,站在最前面字正腔圆地领诵,只听台底下的观众唏嘘,“哪来的小Y头片子,嗓门还挺亮!在夲场演出中,戴家屯文艺宣传队还得了奖!大伙高兴得在回村的路上深一脚浅一脚地跳啊、唱啊,我高兴得差点没跌倒在车轱辘沟里去,三蹦两跳,连唱带闹,在朦胧的月色里,不知不觉地走完了三里多地的土路,回到了村里。这段路我终生难忘!
(二)路的情结
40多年前,恢复高考制度的消息一公布,全国上下顿时一片欢腾,苦熬在农村广阔天地的成千上万的知青奔走相告,为了改变命运,纷纷报名参加考试,奋力去圆自己多年的求学梦。关闭了多年的考场敞开了大门,一个可以通过公平考试竞争改变自已命运的时代回到了亿万民众中间。那是1973年,我在散水头公社当广播员时,被公社推荐参加了中专考试,考试的地点在钱家沟中学。一提起钱家沟,都知道那是下洼子。正值雨季,公社文教干事张德化陪我一起前往钱家沟中学参考。从公社出发行钱家沟的半道上,有一个三米见方的大水坑挡住了我们的去路。这可咋办呢?我是又着急又犯怵,想插翅膀飞过去,又没翅膀,想蹚水过去又不知水的深浅,踌躇之际,文教干事张德化脱下鞋,把裤腿一撸,说:“来,我背你过去,要不考试晚点了!我在他的背上,看着他蹚着没膝的深水,我的眼泪在眼窝里直打转,真打心眼里感谢这位公社领导。就这样,蹚着雨后的积水,踩着泥泞的路,及时赶到了俗称“下洼子的钱家沟公社,找到了中学及时参加了考试。

在回来的路上,我心情放松了许多,行走在泥泞的路上,我东扭西歪,三紧鞋的鞋底子也被粘泥粘掉了。公社文教干事张德化先到了公社,我在后面紧追慢赶,刚一进公社大门口,公社秘书尚福仓看着我浑身上下的泥点子,就开玩笑的地说:“听说你考得挺好哇,高兴得一劲儿跳舞!我哭笑不得说:“鞋底子都被泥粘掉了!走过了这段艰难的路,我迎来了人生命运的转折。当年,我考入了唐山师范学校。我从这里不舍地走出,开始了一种或光鲜或平淡的生活,淡去了,故乡的路,飘远了,每一天清晨那清脆的“散水头人民公社广播站开始第一次播音的声音。
(三)厉害了,故乡那路
当年贫瘠的故乡,路不好走又不通畅,这是我心里忘不掉的痛,是一代人无奈的叹息。
时光荏苒,半个世纪斗转星移,岁月如梭,四十多年弹指滑过。现在,乡村公路修通了,产业扶贫进村了,闻名遐迩的玉田白菜大包尖、小包尖、孤树的小枣、玉田老酒等乡村土特产通过平坦的路运出去,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袓祖辈辈没变样的土路如今宽敞平坦,大汽车、小汽车、拖拉机在村路上穿梭。特别是从鸦鸿桥高速路上下来到通往玉田县的大道宽敞平坦,据说那是当年玉田县长傅正波的大手笔。要致富,先修路,让乡亲们扣干多鸿桥这个商贸小镇在四通八达的公路网上连接起全国各地的商贾,为玉田县插上了经济腾飞的翅膀。

一时间,故乡一派生机盎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大幅跃升。厉害了,故乡那路!历史是层叠的过程,我珍惜那段沉重多舛的历史,当我注意当下时,必须给予过往时代的尊重,因为今天所拥有的一一切是时代巨变的结果,更是前一代人拼搏打下的基础。

我尊重自己以往曾经的奋斗与拼搏,我感恩那年关爱我的乡亲父老,我眷恋让我魂牵梦绕的那些土路,那路,会永远在我心中镌刻,让我在心灵和情感上与故乡那路有着无穷无尽的亲近……

作者简介:马秀春,曾经的知青。从事采、编、播工作多年,在中央、省、市新闻媒体发表数篇文章,连续五年被《唐山劳动日报》评为优秀通讯员一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