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铁山小吃:老婆饼
文/潇雨
第一次吃的老婆饼是在位于我原单位--老铁山小学的来米佳蛋糕店买的,记得那时女儿还在读幼儿园。如今她已经上大学了。一元两个薄薄的小圆饼,酥黄的饼皮,那种甜香渗进空气里,若有若无,尝一口,脆中带香,甜而不腻,很对女儿小时候的胃口。时不时,妻子会买点回来。女儿吃的同时,也拿给我们吃,妻子并不觉得味好,于是我和女儿一大一小两吃货大快朵颐。
想不到,前两天,妻子又买了老婆饼,我感觉味道较之以前更好了。自从我中年发胖后,对于甜食类的糕点我家很少买,自己也尽量控制。于是思念像割不尽的韭菜,你越割它越长……母亲每次来我家,总看我那不争气的肚子说:“你少吃点啊,好象又胖了,丑得要死。”有了母亲等的口头舆论支持,妻子对我爱吃零食的习惯实行残酷镇压政策,好比当年的国民党在清除异己,于是我经常在意念中回忆自己吃过的好味道:保安雪枣啊,孝感麻糖啊,还有不记得地名的麻片或者烘糕啊,如年轻时暗恋的一个个美丽动人的年轻女子笑意盈盈
含情脉脉,叫人心猿意马方寸大乱,莫非这就是吃货的隐秘心理?
女儿读高中那三年,妻子选择了陪读。因为领导不在身边监管着,我就隔三岔五自己犒赏自己,有时写文章时抽烟也提不起精神,就来点自己买的零食,思路似乎一下子打开了。老婆饼也吃过不少,有豆沙味的、有椰蓉的、有茶末的,还有其他品种,小城铁山的小吃老板似乎很善于揣摩吃货们的口味,就及时调整改进自己的工艺。
我教过的一个学生家长会做老婆饼,他说做饼子并不难。他这样介绍老婆饼的制作流程:如果用250克冬瓜用搅拌机打成蓉,就加50克白糖,小火煮约15分钟,至冬瓜水分挥发干即可,晾凉备用;然后,用面粉126g,糖10g,白油25g,水62g左右混合和成光滑的面团,用保鲜膜包好常温醒1小时。用低筋面粉100克,白油50g混合成团,同样也醒1小时。接着做馅:糖75g,色拉油20,椰蓉15g,白芝麻10g,熟的糯米粉100g,温水约40g,将色拉油和白糖加一半的水搅拌至糖融化,然后加入椰蓉和芝麻,糯米粉边加入边搅拌,根据干湿情况再加剩下的一半水。用筷子拌匀后,再加入冬瓜蓉。再用将醒好的水皮和油皮分成小剂子,水皮约30克每个,油皮约20克每个。水皮包入油皮,压扁,擀长再从一端卷起成卷,然后压平两端各向中间叠起,再按扁,略擀大,包入馅。封口朝下,按成饼状。最后,烤箱预热170-180度,烤盘可铺油纸或油布防粘,将饼表面刷一层蛋黄液,再撒些芝麻,用刀子在饼上划两刀防止烤的时候起鼓,放烤箱中上层烤约20分钟。老婆饼,就这样制作成功。现场观摩过一次,看那工艺很复杂,就没了学做老婆饼的勇气。
一同城的吃货朋友对我说过老婆饼的来历:相传在广州,有一间创办于清朝末年的老字号茶楼,以各式点心及饼食驰名;某日,茶楼里一位来自潮州的点心师傅,带了店里各式各样的招牌茶点回家给老婆吃,想不到他老婆吃了之后,不但没称赞店里的点心好吃,甚至还嫌弃地说:“茶楼的点心竟是如此平淡无奇,没一样比得上我娘家的点心冬瓜角!”这位师傅听了之后心里自然不服气,就叫他老婆作出“冬瓜角”给他尝尝!老婆就用冬瓜蓉、糖、面粉,作出了焦黄别致的“冬瓜角”;这位潮州师傅一吃,风味果然清甜可口,不禁称赞起老婆娘家的点心!隔日,这位潮州师傅就将“冬瓜角”带回茶楼请大家品尝,结果茶楼老板吃完后更是赞不绝口,问起这是谁哪一间茶楼作的点心?师傅们说:“是潮州老婆作的!”于是老板就随口说这是“潮州老婆饼“,并且请这位潮州师傅将之改良后在茶楼贩卖,结果大受好评!“老婆饼”因而得名。
铁山的老婆饼原本是外来的小吃,经过本地厨师多年的改进,已经形成自己的风味特色,可惜没有梳理、包装成铁山饮食文化。小城铁山的吃货很多,有男有女,有大有小,都熟悉老婆饼“饼皮疏松化渣、馅心滋润软滑、味道甜而不腻”的特点。像我现在吃的并不多,于是就经常回忆它曾经带给我的好味道好心情。

作者简介:余学彬 笔名:老愚、潇雨、小雨。祖籍:湖北鄂州。现居湖北黄石。湖北省黄石市铁山小学专职书法老师,曾有若干散文、杂文、诗歌、歌词等侥幸发表于全国各地报刊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