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郭飞,固原二中七零后数学教师,文学爱好者。


杂 说“点赞”
文/郭飞
微信带来了朋友圈,刷新了人们相互交流的范围,天涯海角犹如近在咫尺。相互的生活状态更是可以通过朋友圈了如指掌。
朋友圈各种各样的秀,接踵而来的便是亲朋好友如水涌来的点赞,秀朋友圈的人获得了心理上的满足,点赞之人也好像完成了任务,作为潜规则,我发你点赞,你发我举大拇指,相互满意,乐此不疲。
起初,点赞作为一个动作,是一种认可,也是一种感情的联结。是一种心灵深处的默契。
慢慢地,点赞更多的转化为一种形式了,关于朋友圈发的具体的内容也就不太关注了,只要你发就会有赞。内容就鲜有人关注了,有一位朋友因为车祸获赞,更有甚者有一位朋友家人离世都获赞无数,试求其心理阴影面积几何?
接着就是“好事商家”发现商机,朋友圈积攒38免费领锅,集188免费领儿童机器人,如此种种。发朋友圈的看见的是点赞带来的经济效益,又不用朋友出力出钱,动动手指而已。点赞者也乐意举手之劳帮助他人,反正自己又没有什么损失,何乐而不为?
错了!在你发朋友圈求赞的同时就相当于给自己的圈子里面发了个广而告之,你就消耗了自己的人脉,也许你发朋友圈的出发点很单纯,但是在阅读的人里面就反响百种了。莫的说,关心你的人会对你慷慨点赞,接下来点赞的人就很难说了,至少你耽误了人家的时间,看了半天原来就是个广告啊!
也许你发朋友圈的同时就有希冀,可是接下来你或许会满足或许会失望,你会揣测他为什么没有给我点赞?是不是我得罪他了。她又为什么给我点赞,明明我们之间矛盾不断啊!
点赞之前,请你看看具体内容,也许你并不知情,发朋友圈的时候给谣言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了。疫情期间就有一关系特别好的朋友转发了“哈佛八剑客”集体回国抗击新冠肺炎的内容。每年高考期间那个丢失准考证的考生,等等等等蹭流量不嫌事小的谣言。相对于三人成虎,谣言止于智者便显得软弱无力了。
点赞者也纠结,到底是点还是不点?是真是假?有必要花费时间调查吗?领导发这个朋友圈是不是有检验人气的意思?我如果给他点赞了,其他领导看见会怎么想?不点的话,会不会对我就有看法了。一条简单的朋友圈信息,一个大拇指,有这么难吗?真的很难。
也许还有很多……
其实,我们肯定对方的形式不一定非要体现在朋友圈的点赞,完全可以是一个会意的表情或者是几句简单但真实的情感交流。微信出现之前,不点赞也没有影响到你们之间的感情啊,何必在意这个形式。当然,如果是真心实意的欣赏和感同,确认过眼神,你是我点赞的人,我们也没有必要掩饰自己的喜欢,完全可以大胆点赞表达。
也许这就是中国式的朋友圈。 所以朋友圈求赞的要少发,点赞者更需要谨慎!
正是:
盛世微信添方便,
发圈容易求实难,
求赞之风可以休。
莫言天凉好个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