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母亲的心
文图/梁成芳
前几天与三五朋友小聚时,小切流着眼泪告诉我:她和她的母亲和好如初了。
小切的老家在北方西部山区的一个小村庄。前几年到晋中求学、发展,学业和事业都发展得不错。然而,一 直跟母亲有聊不完话题的她,近几年却同母亲话不投机,母女流泪相互甩掉电话,母亲只是敢怒不敢言。
矛盾出现在四年前。当时,小切在经历过几次失败的恋爱后,再次交友。这个男友有地位,也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虽有家室也有孩子,但却总是信誓旦旦地说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她,他们之间的爱是无任何金钱、物质的交往,是无“杂质”最纯真的爱!几年过去了,他们一直保持着这种亲密的婚姻外的关系。小切的母亲认为他们之间的恋情是畸形的,是不可能有结果的,便一次次地跟她讲道理、做工作。可她一概不听。
这中间,小切的母亲无数次打电话到晋中。为了能够说服女儿,母亲办理了最高分钟数的套餐,既使如此,每个月的话费还是“已达上限”。不过,小切主意很正,对母亲的“骚扰”先解释再反驳,严重时还摔手机。母亲苦口婆心的劝告显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她和母亲的关系也越来越疏远。
最近,小切老家来了一位亲戚。亲戚告诉她,前几年,她妈妈为了她的事,总是几天茶饭不进、夜不能寐。妈妈的日子是节俭出来的,她在一片贫脊荒凉的土地上劳作累弯了腰,为了让弟弟能读上好一点的大学,她常常上山挖药材,为了每斤多卖五毛钱的差价,她步履蹒跚地赶往离家十八里的镇上去打理。几年里,即使是天下暴雨,山洪暴发和泥石流坠落,但只要是路没有被冲毁,母亲都会赶过去……
亲戚的话让小切一阵阵内感心酸,也勾起了 许多回忆。在小切很小的时候,父母离异。分手的时候,父亲在离婚协议书上写下:“光棍一人走路!”意思是说一个人走,两个孩子他一概不管。离婚后,为了照顾两个未成年的孩子,妈妈撑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很长时间,家里生活十分拮据。
经历了十几年没有男人的日子,妈妈的困难可想而知。办什么事妈妈都要四处求人说好话。但是,最终这一切都挺过去了。在亲戚和朋友的帮助下,姐弟俩先后参加了工作,家里的日子这才一天天地有所改善。
过惯了苦日子,妈妈把钱看得很重,有一点点钱都要在自己家里层层上锁,生怕被别人偷走。为此,小切总是埋怨妈妈把钱看得太重!但每到这时妈妈总是用温和的语气解释:“你还小不知柴米油盐贵,不知道买菜、坐车、电费、水费还不是都需要钱!”
小切想,为了自己读大学的学费,妈妈选择了给镇上一家早点包子铺老板打工的念头。在小镇上,当闹钟指到凌晨四点,她必须挣扎着起来。早点铺里的大面盆里,发着她昨晚揉好的面。快速地洗漱完毕,赶去店里。最近这条街上又开张了一家早点摊,她所在的包子铺越来越冷清,老板火地三天两头地冲她嚷嚷儿。一上午几十斤的面,她没有细数过蒸了多少只包子,她没有细算过一个包子入口,需要揉多少次面?擀多少个皮?装上馅儿,要捏上多少个褶?这都容不得想,容不得算。半天站下来,她的手、腰、腿、脚都不像长在自己身上。她隔着窗,抬起脸,一大早都是三三两两的学生,穿着校服,背着书包,两腿支在车上,拿出四元钱,将四个包子装进食品袋儿,就那样一边骑车,一边大口往嘴里塞着。吃得真香啊,哎,小心看车,她看着,心就提到了嗓子眼儿。这是一个署假小切偷偷看到的情景。妈妈总是想,此时远在异地读大学的女儿,不知可吃了早饭?妈妈做的包子,谁吃谁夸,每天那么多的孩子都能吃上,自己的女儿啊,你千万别饿着。一想到女儿,她动作明显地慢下来,眼睛有点儿湿,抬起袖子擦了擦,一边的老板使劲儿地瞪了她两眼。她慌忙低下头,不介意地笑了笑,就有了精神……
亲戚的话让小切明白了许多。
“妈妈,我错怪你了!”那天,小切跟妈妈谈了很多。但是,妈妈并没有解释很多,大多时候是在静静地听着。最后,对于女儿的关心只是轻轻地说了声:“宝儿,只要你好,妈妈就好!”
现在,小切已经跳出了延续几年的畸形恋爱关系,找到了深深相爱的男友,结婚也摆上了日程,她想把结婚日和妈妈的生日一同并举。回想起几年来妈妈说过的话,她感觉到每一句都是那么正确,每一句都充满对子女的爱。
2022.4.28, 晋中•山西大学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