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 阴 那 几 年
文/ 周长胜
那些人,那些事,那些年,我在平阴······
——题记
东平大地自古与水有缘。《尚书·禹贡》中有关“大野既潴,东原厎平”的描述就是明证,大野者,水也;潴者,积聚也。“水利万物而不争,水纳天地于无形”,古人对于水的特性的概括独到而精彩。古往今来,在东平的演进史上,这方土地曾多享水利之福,也难却水患之祸。因为水,历史上东平的辖区、治所就像天上的云一般多在须昌、须城、无盐一带或有或无飘忽不定;更是因为水,宋咸平初年河决郓州,淹了当时的县治衙门,最终导致东平县治于宋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选址今州城地方。星转斗移,沧海桑田,此后,东平与水相系相连相兴相衰,沉沉浮浮中又走过近千年。历史定格在公元一九五九年十月,东平县建制撤销,大部归平阴,余部属梁山、汶上。至此,东平县在历史的记忆中暂时销声匿迹了。
东平县建制为何撤销,个中原因恐怕只有在历史发展脉络中寻找答案,局外人不能妄加揣度。但以现在的眼光视之,东平县域内易遭水患,农业歉收,工业乏陈,一方水土不足以养一方人,也应是动因之一吧。
甭管什么原因,东平县没了,一夜之间我们就成了平阴人了,因政府机关和部分单位的撤并,迎着五九年初冬的瑟瑟寒风,我随父母踏上了并不遥远的迁徙之路。因当时年幼(四岁半不到),搬家时的心情和感受已没有印象,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我一定是高兴和好奇的,原因很简单,又可以坐大汽车了,又可以到一个新环境去玩了。大人们的心情如何我不管,孩子的天性就是如此。
据传古时的平阴是一马溜的平原,西邻黄河,北望济水,不时有洪灾光顾,是远古的一位仙人过路此地,顺乎天意撒豆成山,才使平阴成为傍山、面水、居平原的灵秀之地,才有了汩汩流淌的浪溪河,滋养出名扬天下的滋补佳品——阿胶,也才有了在春秋末年,鲁国吏官左丘明著《左氏春秋》载明:此地方因处古东原北部群山之阴,古济水之南而得“平阴”之名。建国后平阴曾辖于泰安、聊城、济南、菏泽,一九八五年后归属济南至今。

当年的平阴县城并不大,从空间上看,平阴县城东西略长,城区内的主干道由两横(东西方向)三纵(南北方向)构成,电影院(露天)在县城的西侧,剧院在县城的东北方向,与县卫生院隔路相望,在中间纵向道路北端的西侧有一片废弃的厂房,应是当年大炼钢铁的遗迹。一条小河从县城中间穿过,漫步小河两岸,曛风拂面莲绿荷红,颇有鱼翔浅底柳浪闻莺的韵味,为小小的县城平添了几丝灵动之气。县城内的商业设施相当简陋,无非就是几处沿街平房,里面卖些油盐酱醋、花布文具和针头线脑之类的日用百货,当年物资的匮乏可见一斑。
父母等一干人是从东平县卫生院过来的,对口单位是平阴县卫生院。该卫生院当年的处所颇有些来历和背景,它应该是由一处天主教堂改建而来,教堂的主建筑被用作医院的病房,建筑内部曲径回廊,地面全部是棕红色的木地板,外形是标准的哥特式建筑风格,墙面上下爬满藤蔓类的植物,每到春夏,整栋建筑都掩映在绿色和鲜花之中。县卫生院整体处于县城东北部一座小山的阳坡之上,因南侧地势较低,位于医院西南角的医院大门,由近二十级台阶高高抬起,两侧肩阶石宽约四十公分,整个台阶由清一水大理石铺就,看来教堂建成之后不久两侧的肩阶石就成了孩子们玩滑梯游戏的最佳地点,我们玩的时候脚下面两条浅浅的凹槽已清晰可见。从正门拾级而上,眼前就是一个并不阔大的院落,里面花草繁盛树木葱茏,进大门后左侧是一排平房,作为挂号、门诊和药房之用;右拐是医院的食堂等后勤部门;大院西侧有一旁门,门里北侧一眼装有辘轳的水井缩身在一间没有南墙的房子里面,解决了全院居户、医护人员及就医者饮水问题。从处于东北角的半圆拱门进去,就是那栋用作病房之用的教堂主建筑,该建筑也是当年平阴县城的制高点,站在楼上放眼远眺,处于西南方向的城区尽收眼底。拱门外侧两墙之间有一条向北的台阶,上去之后就是医院职工的宿舍区。大约在一九六一年春季,在老卫生院的北面山后位置就开始建设新的医院(即现在的平阴县人民医院),新址的启用也预示着老卫生院的没落。现在再去平阴,承载着我们儿时记忆的老卫生院旧址已不复存在,那一丝悠悠的思念心绪已无处安放!

到平阴后的头两年,我没有上学,主要任务就是玩。当时我们常在一起的玩伴有六七个,有姓于的、姓武的、姓隋的,还有一个姓汤(或姓唐,记不清了)的小女孩,高高瘦瘦的,瓜子脸,扎两条小辫,人长得很精神,父母也在医院工作,我们这些小调皮蛋都戏称她为“糖鸡屎”,(年幼时的真实甚至包括戏谑都是美好且值得回味和留恋的)那时的玩伴均比我大一至二岁,年龄大的是“带头大哥”,我就是一个小“跟屁虫”,如果你的年龄再小一点,根本就随不上帮,连当“跟屁虫”的资格都没有。时至今日那些当年的玩伴均已六十开外,都已成为爷爷奶奶级别的花甲老人了,无忧无虑的童真早已随着岁月悄无声息地流走了。当年没有什么娱乐游艺设施,纯粹是瞎碰逮着什么玩什么。每天早饭后不约而同地到医院门口集合,先是在大门前的肩阶石上玩滑梯,你追我赶互不相让,时不时搞个小恶作剧,一个滑下去还没起来,另一个接着下去了,直到三五个小伙伴人压人嬉笑着躺在地上,那种纯真天性的自然挥洒是当今的孩子很难体会的。时间稍长兴趣寡淡,“带头大哥”手一挥,长啸一声径直奔医院里面而去,那时医院内部的管理好像不太严格,我们有时就悄悄地溜进库房,偷偷拿一些食母生、山楂片、消毒棉棒之类的小东西儿,出来后随便找个地方席地而坐,一边“嘎嘣”“嘎嘣”地吃着食母生、山楂片,一边学着大人的样子用棉棒在胳膊或屁股上擦拭,然后有模有样地一下一下地给同伴打针,打完针就发一片食母生当治病的药吃下去。另有一项活动是现在的孩子连想也想不到的,就是汽车过后我们一帮“小屁孩”呼啦啦跑到马路中间使劲抽动鼻翼去闻汽油味。那时的汽车很少,县里的运输公司顶多就几辆马车和地排车,汽车都是从济南方向过来的,当时闻那个味也说不出有多好,但就是感觉和平时闻到的味不一样,既新鲜又舒服。还有一项重要的活动就是夏天捉“知了”,“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一只小小的“知了”对我们很有吸引力。每到周末我都眼巴巴地盼着那帮小伙伴在我的眼帘中出现,一旦看到我就快速迎上去汇合,那场面那高兴劲不亚于战争年代的两军会师。捉“知了”主要有两种工具,一是用马尾做个活套绑在竹竿顶部,举着竹竿小心翼翼地套“知了”。不过取马尾是个危险活,万一让马踢着那绝对比“害眼”厉害,但为了捉“知了”也顾不那么多了。二是用面筋粘,做面筋要用面粉和上水一遍一遍地淘,那时面粉多金贵,从家里往外拿面粉被父母发现了肯定要挨揍,庆幸的是保密工作做得好,那顿打至今还仅仅是记在帐上。其实捉了那么多“知了”也没什么用,玩一会就扔了,那时的大人们没有到晚上点灯熬油摸“知了龟(方言:没有蜕皮的知了)”的,更没有在街上练摊兜售的,不像现在一只“知了龟”能卖到八九毛钱。这事咋说呢,其实就一句话:穷啊!饭都吃不饱,谁还吃这些杂七杂八不顶饭的东西,而且用油煎知了龟那不纯粹是浪费吗,每月供应的那点食用油连炒菜的时候都舍不得放!
平阴是我求学之路的发轫地。一九六一年暑假开学之前,我已超过六周岁,当时也没用家长陪着,自己从家里拿了五元钱就跑去报名了,但家长知道后却慌了神:哎呀!怎么拿那么多钱去了,快去看看别把钱丢了。五元钱放到现在不算什么,可在当时却是不小的数额。现在回想起平阴小学的位置真有点意思,从卫生院径直往西走约二华里多的样子,路北就是该小学,学校的大门朝南,这些都属平常,关键是学校的东侧竟与一个大水塘相连,枯水季看不出什么,但一到雨季水塘的水直接就漫灌到校园里边来,东侧的院墙残破不全,根本挡不住水,没办法学校里边的路都修得高于地面一米多,路面二三米宽,就像阡陌的田间小路分别通向各个教室。那时上学才真叫上学,学龄前家长基本不辅导什么,任何的书面知识都是从课堂上得到的。我当时的学习成绩还不错,这也说明过去那样培养孩子的效果并不差。我在平阴读完一年级,一九六二年初东平县建制恢复,回来后在老城火神庙小学上二年级,三年级时就由火神庙小学转到城关完小了,一九六六年“文革”风暴袭来,那时我刚上五年级,小小年纪就身不由己地跟着瞎闹了几年革命,并破天荒地上了七年小学,七0年秋季初中毕业后根本听不进老师动员我们上高中的忠告,小小年纪就参加工作了。正因为我们在真正应该上学的年纪并没有系统地学到多少知识,所以才有了十几二十几年后已经为人夫(妻)为人父(母)的我们,却不得不又如饥似渴地去求知求学,其实我们这批五十年代中后期出生的,才真正是风靡八十年代的文学作品中所经常描述的“被文革耽误却没有功夫叹息”的那一代人。

从去平阴的那一年开始,国家在大范围自然灾害、大跃进思潮遗害、中苏决裂、帝国主义国家阵营封锁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下,进入了三年极其困难的时期。那个时候到底有多困难?多年以后父亲以一个抗战老兵的经历说了这样一席话:三年困难时期比抗战最艰苦的时候还要难,当年老百姓不吃也要省给八路军吃,可那几年能吃的东西太少了,就是有钱也买不到东西。对平阴那几年的生活,我的直观感受是:饭菜没油水,糠菜窝头是主食,吃地瓜面窝头稀罕的象过年。那几年我和姐姐尚小,父母上班,家中的杂乱事务就由外祖母全权操持。外祖母在沂蒙山老区长大,一生勤俭过惯了苦日子,对那几年的困难生活反到想的开,整天乐呵呵的。平时出去摘些野菜食用,秋季就带着我们姐弟俩到地里去采地瓜叶,吃不完的(包括野菜、树叶)就晒干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吃饭的时候,我和姐姐有时扭扭捏捏不爱吃,一脸困难模样,外祖母就劝我们:吃吧,吃吧,不吃肚子饿了咋办啊。外祖母的语气既心疼又无奈,多慈祥温情的老人啊!六0年夏季前后,我们租住在县卫生院西边的一农家院落,该农户姓甚名谁已全无印象,但我清楚地记得他们有一个和我年龄相当的儿子叫“小秃”,不知这家人近况如何,有时还挺想他们的。我们住的地方离卫生院大约一华里路程,当时母亲在卫生院上班,从单位回家有一段大下坡,这段下坡路上全部铺着长长的青石条,走的人多时间长了,石头表面磨得一点棱角也没有,光溜溜的。当年我经常站在家门口向东眺望,总满怀希望地盼着母亲下班时能带点好吃的回来,有时食堂里偶尔有地瓜面窝头母亲舍不得吃,拿回来给我和姐姐吃,我闻着又香又甜就是不舍得大口吃,用牙一点一点地咬,一边咂巴嘴一边问周遭的家人:甜吥(方言:同不),好吃吥?一副猴急样还要强耐着性子慢慢吃,想想真是难为那时的孩子们了。一天邻居家有一头三十斤左右的小猪意外死亡,杀了之后舍不得吃就拿了一条后腿晚上悄悄地来到我家,收了我们十五元钱,当时父亲那种大喜过望感激涕零的神情令我印象深刻,终于有肉吃了!这让我们全家着实幸福了一回。平时去医院玩耍,经常看到一些浑身浮肿的病人,有气无力地在地上或坐或卧,有的还轻轻地呻吟着,表情相当痛苦。但当时我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心想这些人这么胖咋还这么没精神呢,后来听母亲说才知道那都是因为饥饿和营养不良而患上的浮肿病,现在想想真为当年的年幼无知而愧疚。六一年我们家又搬到卫生院北面的山后去了,当时我们住的地方离其他住户均五十米开外,就我们住的三间房孤零零地杵在那里,家的四周遭全是庄稼地,东边是一座叫“坦屋山”(都是按这个发音称呼的,是不是这三个字就不清楚了)的大山,屋后就是一条山水泻洪的河沟,家的西北方向约三四百米处就是筹建中的平阴县人民医院。在这里我见证了不可思议的一幕,一日,我正在房前玩耍,忽然听到不远处人们杂乱的呼喊声,抬头一看只见一二十名青壮年分成几伙,喊着跑着在围堵着什么东西,只见这帮人就像一群牵线木偶,被一股神秘力量驱使着,齐刷刷地一会向东,一会向西,把诺大一片山坡地扑腾的狼烟四起,真像是古战场上金戈铁马乱军征战,时间不长就看到人群拥到一起在争夺着什么,混乱中只见一个人把手中的东西往空中一举,其他人立马焉了,呼啦啦作鸟兽散。后来才知道这是在围堵野兔,抓到猎物后谁能最先举过头顶猎物就属于谁。现在想想真有点可笑加可悲,这种狩猎方式比我们的祖先山顶洞人先进不了多少,况且狼多肉少,就这一点猎获物,那些得不到的人所消耗的能量又何以补充?这或许是那个时代特有的历史故事,但这种场景今后不可能再出现了。
时间刚刚跨进一九六二年,东平县建制恢复。春夏之交举家回迁。
那时搬家简单,人坐汽车回来,其余的全部家当由马车拉回。因床和桌椅等家具是单位配备,走时奉还。当时拉回的东西共两马车,一车是被褥和父母从部队转业时带回的一个牛皮箱一只柳条箱,外加医院废弃的装药用的小木箱及纸箱;另一车是晒干后的野菜、树叶、地瓜叶和一块没吃完已有点霉变的豆饼。这些东西待六三年生活好转后都当废物扔掉了。但一段历史却从此收藏进记忆的深处,并如影随形般地影响了我们这代人几十年。
在记忆的思绪里,有幸福和酸楚,有甜蜜和苦涩,但都足够美好,值得回味和珍藏。
那些人,那些事,那些年,我在平阴······

周长胜,男,汉族,1955年生人,大学文化,原籍山东泗水,户籍山东东平。退休后,结识一批文友贤良,相互交流学习,受益匪浅。偶有拙作在《齐鲁晚报》《快读》《科技金秋》《泰山晚报》《今日东平》等报刊发表。


🇨🇳 都市头条因您而精彩!感恩相遇【都市头条.爱心传递】【都市头条向幸福出发头条号】【都市头条向幸福出发文学社】【共赏好诗词头条号】【河头店文学社】老师们!【都市头条向幸福出发编辑部】下设37个编辑窗口!如下:【主编.李红】【儒子叟国娇】【向幸福出发编辑部】【蓝天白云】【影子】【真心对你】【荷塘月色】【香】【乡愁】【姜海修】【品墨竹】【你安好我安心】【西门吹雪】【雪冰心】【吴金祥】【雨后初晴】【清风入心菲】【黎明】【布衣诵者】【警剑、】【五之堂主】【徐凝】【诗人:编辑:记者:丁雪深】【孙世伟(超越)】【春有百花秋有月】【千里与君同】【一片冰心在玉壶】【同醉唐风宋雨中】【诗意】【诗意朦胧】【田园风情】【诗情】【书香】【墨兰】【小雅】【鸿雁】本团队下设65个专题!如下:【都市头条.爱心传递】【都市头条向幸福出发编辑部】【都市头条向幸福出发文学社】【河头店文学社】【沽河一叶舟】【歌缘友聚好声音】【文学范耕净土】【中医中药益寿延年】【共赏好诗词】【向幸福出发编辑部】【美声主播乐园】【专注原创字画】【专注原创歌曲】【专注原创摄影作品】【专注原创对联作品】【唐风宋雨寄君情】【千里与君同】【同醉唐风宋雨中】【有缘千里来相会】【唐诗宋词知多少】【东风送情笛声悠】【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蓝天白云书屋】【都市茅棚】【温馨书苑】【月湖草堂】【闲庭竹韵】【真心诗苑】【荷塘月色】【香】【南湖書香斋文学社】【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清风入心菲】【安好】【布衣诵者】【警剑、】【五之堂主】【五之堂主/新诗集】【五之堂主/系列词律分享】【五之堂主格律诗词专题】【雪深文学社】【永城市】【徐凝】【高山流水遇知音】【情与感】【诗意朦胧】【心有灵犀】【诗意】【灵犀】【田园风情】【宁静致远】【书香】【墨香】【红梅】【墨兰】【诗情】【画意】【大雅】【小雅】【空谷幽兰】【幽芳逸致】【鸿雁】【轻舟】。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感恩相遇【都市头条向幸福出发编辑部】老师们!自2021.2.22日起本编辑部将免费为身边有团队精神的、有困难的、有利于大众的人和事做宣传!《用行动传递爱,用爱将心相连》

非文友拒加!拒闲聊!拒加群!非诚勿扰!本作品配图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