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会贞山风景区“仙踪觅迹″牌坊
贞山记游 李桂强题字
【旧稿偶拾。感谢小林师傅,为我找回一篇散佚的旧稿 】
贞山记游
诗/朱瑞英
廿一年前贞山游,
荷枪实弹宿营秋。注①
夜半登山追流火,
岂能恣意赏芳幽。
十七年后访贞女,
唯见山溪仙泽留。注②
传闻羽化登仙处,
潭水潺湲日夜流!
今年秋高气爽日,
两度续行贞山游。注③
夫妻与共逐少年,
登山觅潭意兴稠。
山高路陡试筋力,
不达峰头不罢休。
海拔六百四十九,
三江如带眼底收。注④
雾气滚涌来山谷,
心胸荡涤消百忧。
乘兴取道“仙女”去,
贞山之行应畅游。注⑤
登山靠气下山力,
少年飞降如猿猴。
吾人探步当求稳,
莫使足下船放溜。
手作脚来脚亦手,
每逢路树必紧揪。注⑥
相扶终竟落山来,
仙女潭畔人如鳅。
男尽阿明女阿贞.
休嗟仙颜无处求。注⑦
闻道港胞齐捐输,
贞仙祠庙议重修。
若得祠成仙女归,
面对少弃应自羞。
且凭潭水洗污垢,
小影一帧记此游。
归来不辞笔力钝,
放歌一曲颂神州。
(1985.10.21~22)
注①、一九六四年十月,四会中学民兵营宿营贞山,夜半演抓特务活动,追流动火光摸索登山。其时仍为全民皆兵,师生人人背着一支小口径步枪,摸索登至山顶,天才濛亮。大家且行练习射击,子弹击石铿然有声。
注②、一九八一年秋,随学校共青团活动,取道仙女潭,拾获无笃石螺无数,闻为仙女遗泽。兹游深以古迹不存,仙女祠被毁为憾!归来诗云:“仙女于今何处去,空余潭水日潺湲。”
注③、十月十三日(一九八五年),随高一(3)班登贞山,并畅游仙女潭,穷溪而下,毕登山觅潭之功于一役。十月二十日,应高一(1)班之邀,复游贞山。时高一(2),高一(4)皆游,吾妻顾维德老师需带班,故尔同游。同游者,还有梁荣耀主任,林志强老师,何丽娜老师,林玉金老师等,均一同登山。
注④、三江即珠江之支流北江、绥江、西江。
注⑤、“仙女”指仙女潭,亦名化身潭。
注⑥、手后支地如脚,脚前探路若手。
注⑦、阿明阿贞为民间传说中人物,阿贞即贞女,聪明美丽,亦即后来之贞仙。阿明为邻居后生,被拉丁,为贞女所救。
四会中学朱瑞英老师
注:诗作者朱瑞英,男,广东四会市四会中学退休教师。在近四十年的教学生涯中,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安心从教,是学科的带头人。退休后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积极参加市老年诗书画社、老年大学的活动,把毕生的精力奉献给了党的教育事业。
责编:阿牛哥
配图书法:李桂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