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六十四卦的第一卦为乾卦,此卦揭示了事物积极向上发展过程中的规律,勉励人民效法天之美德,自强不息、顺天而行,相机而动,对我们的思考认识、为人处世,甚至一生的发展都有重要指导意义。
上古天读为“乾”,与阿尔泰语系中的“祁连”、“赫连”、“虚连”有着共同语源,中古以后分化,天读为“天”。但今天山西朔州市一部分地区仍然将天读为“qian”,一部分地区读为“tian”。所以“乾卦”本质就是“天卦”,只是保留了上古以来的读音。
乾卦上下皆由八卦中的“乾”组成。乾是天,象征阳刚,古人认为天由阳气聚集而成,有纯阳之性,乾卦的卦象体现着天的特征,象征天道运行、周而复始、健而无息。乾卦卦象有元、亨、利、贞有四德,全卦六爻取龙为象,借龙之潜、见、惕、跃、飞、亢六种形变,说明天道变化之理。
《文言》有云:“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乾为天。认为“元,亨,利,贞”代表天道运行、生化万物的四种功能属性,也表示天生养万物的四个阶段。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乾卦的象辞,一语道破天机,这也是乾卦的中心思想,读懂乾卦我们首先要读懂“自强不息”。像天道一样自强不息,我们经历昼夜变化,春夏秋冬。从古至今,它都未曾懈怠,循环往复,四季变换,经久不息。
“天”是纯阳元素最具代表之物。从科学来讲,在宇宙大爆炸那一刻起,我们的世界就按着一定的规律,一直变化着,从未停息过,在易经里我们称之为“刚健”。借圣人之言,看看天之德,何为贵?
《道德经》: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庄子•知北游》: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论语•阳货》: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乾卦中的龙第一阶段是潜龙勿用,第二阶段见龙在田,第三阶段是君子终日乾乾,第四阶段是龙跃于野,第五阶段飞龙在天,第六阶段亢龙有悔。它解释了元亨利贞,生老病死,成住坏空,新事物与旧事物的更迭变化,阴阳的对立转化,矛盾的对立统一,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本质,就是道。
龙是变,是易,是抽象概念的具象化。老子也被称之为龙,神龙见首不见尾,是说龙的本质是变化,或隐,或现,或半隐半现,或大或小,其小无内,其大无外,是量子态,是波粒叠加态,是无相,也是万有。
曾仕强老师解释:在西方,龙是邪恶的。他们很奇怪:为什么中国人这么喜欢龙?其实,我们也知道龙不完全是吉祥,也有邪恶的。但我们的态度完全不同,中国人不想征服龙,我们不想征服任何事物,只想跟所有人与物都和平共存,我们是抱在龙身上,随着龙的翻转而翻转,自然轻松。我们不会跟它对立,因为对立会使大家两败俱伤。我们学习龙的精神,甚至于把子女都当做龙子龙女来看待。中国人如此喜欢龙,因为龙有三个特性:第一个,变化多端,神出鬼没,龙是最会变化的,任何一种动物都没有它那么多变化;第二个,它很难缠,人掌握不住它;第三个,它显得神通广大,什么样的困难都难不倒它。
人生要面临很多很多的困苦、艰难、阻碍。而中国人最喜欢的就是自己能够像龙一样的神通广大,随时应变,无所不通。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龙的精神,这种不怕困难,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正是我们中华民族所崇尚的,让我们7000年来得以生生不息的精神!
而国学大师傅佩荣先生曾侧面论证了龙在古代存在的可能性,或者说是确定性。龙真的存在吗?你看古代资料就发现:龙真的存在。他举例:“孔子是一个不说谎的人,有一次去拜见老子以后弟子问他,老子长得怎么样,孔子说,雄伟啊,长得像龙一样。你说,古代要是没有龙的话,孔子说老子长得像龙一样,那谁能想象的出来是个什么样子。”古代有水官,水官养水中的动物。龙有三个本领:水里游,地上跑,天上飞。他们有记载:龙最难养,养大了就飞走了。
所以,古代有龙的,而且很平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