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径文学社推介
导读:2022年4月27日,湖南邵阳“封城抗疫”解封,抗疫斗争进入下一阶段。本文对封控期间的抗疫战斗进行了回顾……
疫情居家的日子
陈梦琪
(一)
2022年4月18日,是湖南邵阳人民一个极其难忘的日子。这一天,市区双清区核酸检测发现1起新冠确诊病例,邵阳城区由此掀开全民参与的声势浩大的抗疫防疫大序幕。
市委市政府反应及时,第一时间发布消息,公开信息。邵阳市民更是闻风先动,很多市民连夜奔赴各自小区门口各大小超市抢购水果蔬菜等日常用品,积极储备物资。连网友都调侃:“上海人民在封控中等物资,邵阳人民在物资中等封控”、“气氛都烘托到这了,不封控都不行了。”

市里动作很快。4月19日凌晨,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即发布防控令,从即日零时起,全城实施分区管控。按疫情等级把市区相关区域划定为封控区、管控区和防控区。封控区“全域封闭、足不出户、服务上门”,管控区“人不出区、严禁聚集”,防范区“强化管控、限制聚集、非必要不离开”。同时,主城区公交、客运、出租停运,全域实行道路交通管制,除军警、消防、救护、救险、以及持市疫情防控指挥部通行证的公务车和保供车等,其余机动车一律禁止上路行驶。同时主城区全员核酸检测筛查。
繁华喧闹的邵阳城一下变得无比肃穆与宁静!我们的城市病了,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与伤痛。这时,大家终于醒悟过来:原来,一直喊的“狼来了,狼来了”并不是杯弓蛇影。一夜之间,“狼”真的来了!大家自嘲地苦笑:“从最先喊武汉加油,到最近喊上海加油,喊了三年,结果自己不是啦啦队,而是参加决赛来了。”回想起来,真像一场梦!
4月20日,根据4月19日的核酸筛查,双清区新增3例确诊。流调显示,密接者和次密接者散及主城区各个区域,管控一下升级!双清区2个封控区上升为中风险地区,所有小区一律“车不上路,人不出户”,全面核酸筛查,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当日,大祥区新增2例!北塔区新增1例!闭环运送、隔离救治、索源流调、继续筛查……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必须与时间赛跑,任务十分艰巨!
从4月19日至4月22日,连续4天的核酸筛查,主城区每天都以3人确诊在连续新增!全市封控区已多达15个。何时才能清零见底?摆在各级政府和全体市民面前的,是一场艰巨的战斗!形势十分严峻!
作为普通市民,能做的,就是响应政府号召,配合防控要求,居家!居家!
(二)
居家的日子,每天刷微信抖音,看视频笑话,没有工作任务就静静地宅在家。
遗憾的是,有的市民真的不自觉,居家才几天,就绷不住了。有聚众打牌的,有三五成群打拳跳舞不戴口罩的,有成群结队小区遛弯的。还有核酸检测不按要求保持间距的,扎堆聊天的,甚至拥挤插队的。公安出警抓过几次之后,随着干群和志愿者管理组织进一步有序,加上各小区业主群内对某些人的警示提醒与“当头棒喝”,终于迅速扭转这一局面。
从微信群看到几个本土视频,不是段子的“段子”,不是笑话的“笑话”,让人又好笑又好气,真的啼笑皆非。都是耐不住分区管控想“放飞自我”的,形式“新奇巧”,渠道“海陆空”,都在跟疫情防控措施斗智斗勇。不妨举几个例子:
一个是“空”中“爬山虎”。一男子想爬封控小区大门跑出去,结果被大门上方的铁刺挂住掉了下来,鞋子挂脱了,裤子也挂掉了。那场景尴尬得不行,翻墙式变成了倒挂式,成了一只壁虎一般的“爬山虎”。

爬山虎:翻墙式成了倒挂式
另一个是“陆”上“钻地鼠”。一女子从封控区边上挡板下的排水沟爬到外面来,刚爬出来就被挡板外面值守的工作人员发现,喝令爬回去。该女子只好悻悻地又从挡板地下排水沟爬进去,活脱脱像一只“钻地鼠”。

钻地鼠:“哎哟坏了!”

钻地鼠:回身一钻,我遁!
还有一个“海”里“过江龙”。一男子,河这边封控了,道路交通又管控,灵机一动异想天开,陆路不行走“水路”,游泳游到对岸去。在对岸码头一上岸,就被值守的工作人员逮住。旁边一工作人员的台词也是绝了:“你还想从**偷渡到**来啊!”这个灵思妙想的“偷渡者”,大概“过江龙”的武侠小说看多了,不然这么滑稽的“大招”亏他想得出!

过江龙:哎哟妈呀!我透气不赢…
看看群里的对话也是十分有意思。一名群友说:“我和儿子变黄了,我老公是绿的。”一名群友说:“我怎么一夜之间就红了?”还有网友戏谑:“这年头,不带绿都不行了!”在中国浩瀚的语言文字里,“绿了”,“红了”,都是有着丰富内涵并语意无限的词汇。生活不易,不伤大雅,添一点打趣的色彩也无妨。但在抗疫的特别时节里,我更喜欢的颜色是:“志愿红护住健康绿”。

志愿红护住健康绿
(三)
居家的日子,不妨推开窗,听听附近小区喇叭。“风起的日子笑看落花,雪舞的时节举杯向月。”
听得最多的,当然是志愿者和社区、小区工作人员组织大家下楼作核酸的小喇叭。这是事关成败、事关命门的号角。
据媒体报道,有个小区的“小喇叭”很暖心:“大宝贝,小宝贝,大家下楼作核酸。”这其实也不是独创,是网上早有的“作业答案”。但既然是同样的“作业”,能够“抄”好,也是应该“得分”的。
当然,为了抗疫,我们的社区志愿者也是拼了。从视频看到,有个志愿者为了规劝大家居家不乱跑,出门戴口罩,拿着喇叭喊:“邵阳没有钟南山,没有雷神山,也没有火神山,只有马家坟山,只有抬上山。”一系列的“山”字排比句,也是用了心带了创意的,直白接地气,也有些震慑的“威力”。

邵阳只有马家坟山……
但当我从一个10岁左右的孩子口中听到:“年少不知宅家好,错把外面当成宝”时,我惊呆了!这不是“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诗强说愁”的意境吗?较之“马家坟山”和“抬上山”,文化的意味就强多了。
由此,我又想到三年前的武汉抗疫,当众口一词只晓得喊“加油”、捐献物资也只晓得写“加油”的时候,有人却用上了唐代大诗人王昌龄送别友人的诗句:“青山一路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境界一下就有了“山不言高入云端”的区别。我在想,我们邵阳,作为全国文明城市,也是千年古城,如果能够增强一点文化韵味,我们的城市会更有魅力。
巧了,云邵阳就做了一次有趣的尝试。他们推了一组名为《宅家战“疫”,“粮草”可安?》的创意海报,分别标为盼“苹”安、等“青”零、不“椒”虑、少出“茄”、少见“面”、测“核”酸、隔两“米”、“柿”如意。除了“茄”作为多音字,虽可吻合“家”的谐音,但用在“茄子”身上还是要“拐弯”,有点小勉强,其余还是有点意思的。
此外,网友也是有才,像“罩(朝)夕相处”、“疫(一)往无前”,都颇具匠心。
(四)
居家的日子,泡泡剧读读书。读书让我们有所思考,目光坚定,毅心毅行。君子有所不为,也一定要有所为。
喜欢看的剧,可以一气呵成。白天可以睡到黑,夜里醒来可以熬到天空现出鱼肚白。骨子里流淌着军人的血脉,军旅题材的剧本依然是我的最爱。偶尔心血来潮,看一部惊悚恐怖的电影也未尝不可。
4月23日正好是世界读书日。读一本好书,读一篇美文,在作者的世界里找到自己的天空。高考过了,研也读了,读书已不再“为稻粱谋”。读书还为什么?为喜欢,为情怀,为内心的强大与宁静。书里没有“黄金屋”了,也不求“颜如玉”了,但书里依旧有风景。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读过的书,如同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都是人生阅历的痕迹。我的胸怀在这里,我的优雅在这里,我的眼界在这里,我的良善在这里,我的坚毅还在这里。
正好看到一个哲理小故事,标题是“事出反常必有妖”。说如果有人突然跟你翻脸了,那其实并不是你做错了什么,一定是有狗在背后“咬”了你,而不长脑子的瞎子恰恰又听信了,所以也跟着来叫唤。真是太深刻,也太通透。
这个世上有时好人很吃亏。因为好人做不来小人,搞不了小圈子,成不了搅屎棍,搬弄不了是非。看来,做好人可以,但绝不能做老好人。你若好到毫无保留,坏人就敢坏到肆无忌惮。正如《奇葩说》所讲:“善良很珍贵,但善良如果没有牙齿,就成了软弱”!
古有《寒山拾得忍耐歌》。寒山问:“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置乎?”拾得答曰:“只需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这样的“鸡汤”,在人心不古的今天,必须得因人而异,辩证地思量了。毕竟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没有人格的鸟,你的宽容,无异于纵容。
很喜欢女作家刘瑜写的一段话:“愿你有好运,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
也很喜欢汪国真的诗句:“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当然,更是崇拜领袖们雷霆万钧的话语。毛主席讲:“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当代中国最高领导人也说:“要有斗争精神,要敢于斗争”、“总想过太平日子,不想斗争是不切实际的”、“唯有主动迎战、坚决斗争才能换来成功和尊严,才有生路出路;逃避退缩、妥协退让只会招致失败和屈辱,只能是死路一条。”
因为关注俄wū冲突的缘故,我时不时喜欢去拨弄一番地球仪。不禁想起毛主席的那句诗词:“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我笑了。
(五)
居家的日子,每天密切关注封控动态的变化,期待早日清零,出去看美好的风景。
“昨天筛查结果有新增吗?”“今天还会新增吗?”从深夜,到黎明,各个微信群每天议论和关注的,都是这样的话题和信息。4月24日早晨,当有媒体发布“昨天邵阳市主城区0新增”时,大家欣喜万分!终于“筛查见底”了,解封指日可待!但又半信半疑,没有这么快吧?没这么简单吧?
果然,当天深夜官宣,确诊新增10例!
这个“爆雷”的消息,一下就无情地击碎了一大片纯真热切的期盼和愿望。果然上午报道的“0增加”毁了,怪不得随后就打不开了。刺眼的数字硬生生地摆在那里,现实就这么残酷!后面的路还不可知,也许还较漫长……
至此,那些对疫情防控居家要求不以为然的,那些损人也害己自以为是的,那些只想自己活得随意的,真该醒醒了!
人民日报新媒体拍了一个很感人的视频,叫《人世间》。当我们看到,医护人员离亲别子奔赴一线、警察和党员干部奋战各卡口英勇逆行、志愿者甘于奉献无怨无悔的画面时,我们作为这座城市“同呼吸共命运”的一员,连一个简单的“家里蹲”都做不到吗!

不说党和政府花费巨大财力人力物力力挽狂澜,就我们身边每天看到的这些同是血肉之躯的忙碌身影来说,他们也同为人父人子、人母人女、人夫人妻,他们也有亲人盼他们早日回家!那些居个家还牢骚满腹、排个队做个检测还怪话连篇的人,你们想一想,心里不愧吗?你们看一看,良心不痛吗?
再看看那些不幸感染新冠需要隔离的人,由于防控需要和场地限制,有的举家分散,有的全小区安置异地。有的是耄耋老者,有的是童幼小儿。看到他们全身防护服、背负包裹行李去到隔离地,那孤独无助的眼神和无奈不舍的背影,那些还想在外“飘”甚至“飙”的人,你不想“以身试疫”吧?
前往隔离点……
所以,真的要对那些仍然心存侥幸甚至无动于衷的人说:“宁愿宅在家长膘,也不要随意到处飘。”外面没有“我吹过你吹过的风,算不算相拥”的浪漫,也不要去求证“我走过你走过的路,算不算相逢。”一旦“相拥”,你就是密接;一旦“相逢”,你就是次密接。恐怕你万劫不复,悔之已晚!

妈妈,我想回家……
可喜的是,4月25日,只新增确诊2例。4月26日,只剩北塔区在集中隔离点发现1例确诊。说明形势已明显向好!4月27日凌晨,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通告》,从2022年4月26日23时起,市主城区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峰回路转,经历艰苦卓绝的8天,邵阳抗疫终于迎来决定性胜利!
致敬每一位英勇抗疫无私奉献的英雄,致敬每一个平凡而又勇敢的逆行者!最艰难的日子里,我们不能与你们手拉手肩并肩,但我们的心和你们在一起同心同向共克时艰!
疫情初散,阴霾初开。重启古城,否极泰来。“守得云开见月明。”我们庆幸,邵阳这座美丽的城市又恢复往昔的活力并将焕发更新的风采!(2022.4.27)
2022.4.27.欢送援邵的医护人员
作者简介:陈梦琪,男,湖南省邵阳市人,工商管理硕士,邵阳市作家协会会员。从事过教师、党委办秘书、新闻出版行政管理、文化行政执法等工作。
(山径文学社肖殿群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