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字经-A股“4.27”大反弹您把握了吗
(词林正韵)
文/冯志清(上海)
4月27日,前期走势低迷、连续跳水的A股,早盘顺势低开,再创新低,哀嚎一遍。然午后盘面突然迎来强势反弹,三大股指集体收涨,其中上证综指回到2900点上方,创业板指大涨逾5%,创近三年最大单日涨幅。个股方面,两市近4000只个股上涨,逾百股涨停。一度饱受煎熬的股民,心底期待的大反弹终于来了!试问:您把握了吗?

据财经网交易行情显示,4月27日,A股三大股指悉数低开,上证综指、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分别低开0.68%、1.13%、1.31%;下午开盘后,三大股指迎来强势反攻,集体大幅收涨,强势冲高,其中创业板指表现尤为亮眼,涨逾5%,创下近三年来最大单日涨幅;此外,深证成指盘中涨逾4%,上证综指盘中涨逾2%。截至4月27日收盘,上证综指、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分别报2958.28点、10652.9点、2269.17点,分别收涨2.49%、4.37%、5.52%。

成交金额方面,4月27日也较前一交易日有所放量,沪深两市成交金额共为9177亿元,其中沪市成交金额约为4229亿元,深市成交金额约为4948亿元,较前一交易日放量789亿元。北向资金方面,4月27日全天净买入43.59亿元,其中沪股通净卖出1.29亿元,深股通净买入44.89亿元。

个股方面,东方财富显示,4月27日,A股共有3993只个股上涨、729只个股下跌,上涨个股数量占全部可交易个股的逾八成。139只个股涨停,涨幅在9%以上的个股达314只。
消息面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4月26日召开,会议强调,要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切实加强重大风险预测预警能力,有切实管用的应对预案及具体可操作的举措。各地区各部门要准确领会中央财经委员会决策部署精神,主动担责、积极作为,共同推动决策部署落实落好。要加强评估督导,搞好综合平衡,有问题及时纠偏。要增强贯彻落实的有效性,以实践结果评价各方面贯彻落实成效。要引导好市场预期,讲清楚政策导向和原则,稳定市场信心。要加强督促检查,开展跟踪问效,不断提高贯彻落实的成效。

有专家认为,“基本面提升预期和市场情绪改善是能源金属、光伏设备等板块大涨的主要推动因素。积极的市场情绪对于能源金属、光伏设备等这样的科技成长板块个股本来就更有利一些。另外,中央财经委员会议对于绿色能源建设的强调意味着能源金属和光伏设备的更多需求,相关企业经营存在超预期可能。”

财经专家们普遍认为“4月27日市场整体表现为信心恢复下的积极反弹。”当天A股大反攻主要存在国内外两方面的原因,具体来看:
一是国内方面,上海疫情看到拐点希望,北京疫情早期可控,市场对于经济的预期好转,前期极度悲观的情绪得到恢复。政策方面也对市场经济预期形成提振。4月26日中央财经委要求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明确要加强交通、能源、水利等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把联网、补网、强链作为建设的重点。

二是海外方面,近期压 制A股市场投资者情绪的因素也出现缓解。一方面,美债收益率全线走低,10年期美债下行至2.77%,中美10年期国债利差收敛至0以上。另一方面,央行下调外汇存款准备金政策的预期引导效果显现,人民币汇率呈现韧性。

由于近期市场调整幅度比较大、比较急,技术面上存在反弹的要求。加上本周利好政策出台较多,昨夜中央财经委员会的重磅利好消息进一步扭转了市场悲观情绪,带动了今天A股市场的大反攻。
专家们认为“短期市场底部有可能已经探明,接下来将有一段修复行情。”4月27日的反弹技术意义比较重要,因为隔夜美股是大跌的,A股走出了独立行情,不仅缓解了近日平仓盘的压力,也有助于提升信心。

那么,A股后市究竟如何?磨底期还有多久?有专家认为,长假前一周市场成交量通常会下降,导致利多和利空因素对指数的扰动比较大。前几日人民币迅速贬值和北京疫情冲击了市场,五一节前避险型资金加速流出。但是,这种节前避险行为通常会在最后两三个交易日有所矫正,加上财经委会议再次强调保增长,以及人民币升值暂时减缓,节前快速杀跌的概率已经不大。
如果未来几天海外地缘冲突边际改善、国内疫情得到控制,更多稳增长利好政策出台,市场情绪改善,市场的短期底部有可能就此形成。市场能否从短期反弹走向长期反转,除了海外地缘冲突、美联储加息、国内疫情等不确定性得到消除以外,或许还需要稳增长政策带动的中国经济企稳向好表现。
如今,政策底确立了一段时间,几个主要利空消息已经得到了较为充分的消化。向后看,疫情防控和“稳增长”依旧是关键,在政策空间相对充足的环境下,经济企稳是大概率的事。当局部疫情逐渐平息、高频数据开始确认复工效果,市场信心将逐渐恢复,市场积极反弹将继续提振投资者信心,形成正反馈。目前市场对于A股进入价值区间、具有较高的中长期投资价值已经形成一致预期。一旦市场信心修复,市场的反弹力度可能不小。
对于A股近日大涨大跌,投资者们最关心的就是该如何投资的问题。
笔者认同:一是要避免在市场情绪带动下的“追涨杀跌”操作。投资大师经验和历史数据都表明,“追跌杀涨”成功的概率更高。这是因为,股价下跌通常意味着更小的风险和更高的投资性价比,市场情绪带动下恐慌性下跌还会带来股价显著低于企业内在价值的黄金投资机会。

二是要坚定对中国经济和股市的中长期信心。中国经济增长仍然具备比较强的韧劲,国内货币和财政政策的空间较为充分,今年还有全面注册制的资本市场改革利好。随着一些中短期负面因素的冲击得到消除或者消化,A股市场向上的动能和空间还是更为充分一些。投资者可以利用这一轮市场调整的机会配置那些符合中国经济发展方向的板块和个股,进而享受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发展红利。
股海疑波醉 ,
涨潮才是春。
前日狂风扫地云。
嗔。
逆行勇为神。
天机瞬。
钓台酬智人。
——2022年4月28日凌晨时事诗评

作者简介:
冯志清,男,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在职工商管理硕士,高级政工师、经济师,化工企业多年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曾兼任:中国化工政研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报社记协特约记者兼顾问、中国化学试剂工业协会第5~7届副理事长、上海市职工政研会理事兼特约研究员、中国化工文化艺术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作家协会第1~3届副主席和1~4届理事、中国文学艺术联盟签约作家、上海诗社会员、《2019年中国诗歌大典》副主编、2020年《古韵新风》第一册常务副总编、新上海诗社副总编、天下诗词文学时事评论员。1983年起,有各种论文、报告文学、散文、诗词在中央、部、直辖市等媒体发表或收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