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他人 文\暮雨
上帝问众生,你们是想成为佛还是成为魔呀?众生异口同声地说“我们要成佛”。上帝在成佛的路上放上石头,在成魔的路上放上糖果,众生朝着糖果走去—— 题记
在人生路上毫无成绩的人本无权利说别人,然而说别人的人生过自己的日子,何尝不是一种快感呢?话说别人的时候,处在忘我的境界,何尝不是一种自我满足呢。有一首诗说,你在河边看风景,别人在桥上看你。这就是所有的事都是别人的,和自己无关。这就是空灵的美感。然而,同处在大千世界的人,哪一件事又和自己无关呢?
善恶美丑都在人们的认知里,就像一股洪流,冲击着时代颠覆着认知,什么是善什么恶,什么是美什么丑哪有定义,不过是多数人的崇尚,少数服从。有一首歌词这样写道“天地之间有杆秤,秤砣是老百姓。”可是秤砣不是天造地设,受着很多外界影响,究竟能不能打住定盘星,秤平这人间正道呢。
我孤陋寡闻,不敢妄说人心,不敢妄说正道,只以坐井观天的方式话说别人,就像扯老婆舌的女人,扯闲话说心情。
一直相信人性本善,尤其在农村田园生活简单而快乐,淳朴的乡风,浓郁的乡情是多少文人墨客千古吟咏的素材。陶渊明笔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陆游的名句“箫鼓追随春舍近,衣冠简朴古风存。”诗里的田园总是充满诗意的,真正生活在田园的人谁会去采一把菊花,采一把菊花能挣多少钱,不当吃不当喝的。采菊的意义又在哪里呢,还有现在的农村谁还喜欢鼓弄萧鼓,简朴的古风已被追求时尚挤兑得无影无踪。人的善恶美丑藏在意识里,表现在行为上,不是所有善和美与富有有关,不是所有的丑恶和贫穷有关,但是在某一时刻真的有关。
前些日子,新冠疫情肆虐,村里封村封路,处在封闭状态。一早刚走出门口就看见邻居大婶在张望,我问大婶望什么呢,大婶说她在看通不通客车呀,城里的儿子给老伴用客车捎药。我便和老人家闲聊几句,老人家竟咬牙切齿地说,这老伴也不死了,一年得浪费多少钱。把那几个养老钱败光了以后她怎么活呀。老人家的话让我心头一颤,一年的药费四五千元,因为这四五千元就可以轻视生命吗?相濡以沫共度一生的情义竟被这四五千元的药费抹杀了吗?想起老人家平时的处事待人,大婶绝对不是恶人,邻居们有活常去帮着干点,院子里的自家种的菜常送给没菜的人家。这样一个淳朴的老人怎么会有这样的丑恶的念头?想一想也是情有可原的,老人八十高龄,和老伴独居农村,每年靠卖几亩地过日子。老人的独子住在城里有车有房,就是没听说往回拿钱。如果老伴真把养老钱败光了,她是无法生活的。
说起老人家城里的儿子,我忍不住多说几句,前几年这可是老人的骄傲,老人逢人就是儿子在城里如何如何,有车有楼见多识广,如何的有出息。这让村里的很多老人将自己的儿子和人家去比,总觉得和老人住在一起的儿子没出息不风光,不能光宗耀祖、风光门庭,拿不出手,说不出口。其实这也是崇尚意识作祟,真正的幸福是什么没有答案。
题目叫话说他人,所以还是说别人的事为主题。子欲养而亲不待,如果不能引起共鸣的句子,也不会长久流传,这一句是多少人心中的遗憾心中的痛。史铁生写作成名时,最怀念她的母亲。阎连科在衣锦还乡时最怀念他的父亲。有作为的人在功成名就时,最能体验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而我们这些庸庸碌碌的人,可能会在日子好过了有钱了才会想起回报父母。当然这也是片面的看法,虽然在乡间,虽然日子不富裕,但孝道之人,忠厚之家却也不计其数的。
发现美要有一颗慧心,这样你的眼睛才能捕捉到美。当一个人卑微地随波逐流很难找到方向,这时就会以为多数人走去的地方就是出口。鲁迅先生说,世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路。那么这条路究竟是通向天堂还是地狱呢?
农村每家每户的生活几乎都是透明的,谁家的大事小情不出几个时辰就会穿遍全村甚至十里八村,还有很多义务宣传员,专门话说别人,小事传成大事,大事传成神乎其神,所以有些事未必是真。
村里的王某某的老娘病逝,保险公司赔付了二十万元。村民们纷纷称赞王某有头脑心眼多,本来他家生活富裕,这回更是锦上添花了。二十万对于一个农民来说可是不小的数目。竟有很多人后悔没有给死去的爹娘买一份保险,也得到一笔钱。据知情人士透露,这份保险经过也是经过策划的。王某的老娘七十多岁,守寡多年把王某拉扯大。王某成家后,老娘也是一直跟着操劳,直到那年夏天,老娘觉得身体不舒服,王某带老娘去一家私立诊所看病,经过诊断王某老娘为早期癌症。王某看过诊断书心里有了想法,老娘的病是治不好的,不如给老娘买几份保险,一旦老娘病故,还可以得到赔偿。王某盘算着。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