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
于春林
1
从小到大我都生活在父亲的影子里。长大以后,当我知道父亲那段当兵的历史,对他更加崇拜了,对军人的情结从未泯灭过,乃至父亲留给我对待困难的坚韧和不屈的性格,一直激励我前行。
父亲的世界里没有“困难”两个字。
父亲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人。他留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一生都很坚强,从来没有向任何困难低过头。
父亲的性格或许与他当兵的经历有关吧。父亲早年当兵,参加过抗美援朝的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父亲很幸运地全身而归,而其他战友都把生命留在朝鲜那块土地上,血染三千里江山。
在我懂事时,父亲就常常教育我:“孩子,一个人经历过生死的考验,任何困难面前都不会低头的。”我记住了父亲的教诲,把那句话深深地烙印在心底。以至后来在我成长的道路上,无论经历多少困难和坎坷,都会想起父亲的话。
“文革”期间是我们一家最难熬的时候,凡是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都能体会到那种艰难。父亲是生产队长,被说成是反革命。白天戴着大高帽被游街示众,晚上还要加班加点被逼交代问题,在黑屋子里挨批斗;母亲整日以泪洗面,生怕父亲承受不住那种非人的待遇而走上绝路。
那时的我还小,不懂得社会何以会变得这样,不懂得成人的世界还会有一种政治斗争,更不晓得父亲是如何挺过来的。只认为父亲不是坏人,怎么会成为反革命呢?有时看到父亲被游街,我就躲得远远的,偷偷流泪,不忍心看父亲被折磨的样子。但我知道,父亲是不会屈服的。因为在父亲的世界里,没有那种说法。
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我们一家终于熬过了那段艰难的日子,父亲被平反昭雪了!他还是那么乐观,仍然还做生产队长,带领大家一起走过激情燃烧的岁月。我们所在的生产队是非常有名的,乡亲们对父亲也非常认可,创造了那个年代生产队跃进的奇迹。
艰难困苦的日子里,父亲秉承一个共产党员的忠诚,坚定,无怨无悔,为我们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人生财富,我常常以父亲为骄傲。
那一年,父亲在乡办的养猪场当场长。夏天,正是猪出栏的时候,不巧,那些天赶上下大雨,一连几天都不见晴。
一天早晨,天还没有放亮父亲就起来了,因为他惦记场子里即将出栏的那些猪。瓢泼大雨还在下着,母亲也跟着起床,要给父亲准备早饭。就在这时,我们家的大门口有人大声喊着:“场长,不好了,猪圈里的积水太深,快去看看吧!”
父亲听到喊声,扯起雨衣就往外面跑,同时大声告诉母亲:“我先不吃饭了,你多做点饭,然后给我和场里的工人送去!”“注意安全,雨太大了!”母亲叮嘱着父亲。
原来是场子里养猪的韩师傅,在场里值班,遇到险情就来找父亲。父亲二话没说,就和韩师傅一起往场子里跑,雨衣还没有来得及穿好,瞬时大雨把父亲浑身都给浇透了,父亲哪里还顾得上这些。
猪圈里积满了水,排不出去,眼看着猪都泡在水里。父亲心急如焚,想到猪泡在水里会因潮湿而生病,快要出栏的生猪就要带来灭顶之灾,父亲立即拿起场里的水桶,跳进猪圈,同时呼喝着工人们一起干,因为雨太大了,生怕大家听不清。
工人们看着他们的场长不顾一切跳进猪圈,也不容分说,纷纷抄起家伙,各自跳进不同的猪圈,冒雨放水淘水;雨水粪水混合着,每个人都是满身污垢。他们顾不得粪水脏,只想快点把每个猪圈里的水最大限度地淘出去。
雨还在下,浸泡在粪水中的他们是在和老天较量。一场抢险救灾就这样展开了。
一连几天没有回家,吃住都在场里。母亲有时顶着大雨,给父亲和场里的工人送饭来。扔下我和姐姐们在家里。直到天放晴,猪圈里没有了积水,父亲才疲惫不堪地回到家里。
那一年,场里的猪没有一头受损失!
父亲又创造一个奇迹。让猪场成为当时乡里的龙头企业。任何困难在父亲面前都会退却。
凭借勤劳有韧性,不服输,不畏困难的意志品质,父亲在村上或者乡里还做过其它职务,同样都是干得很出色,有口皆碑。直到上了年纪,父亲才辞了工作,回到家里安度晚年,期间一刻也没有清闲过。
父亲的晚年和我们生活在一起。直到卧病在床,任何事还是坚持自己去做,一直都是那么刚强,留给了我宝贵的精神财富,直到现在工作中我仍然还像父亲一样。
2
父亲一生有过这么艰难的人生经历,令我肃然起敬。但是,我最想知道的还是他在朝鲜当兵时的故事,他以前只是跟我说过一点。
2017年11月,87岁的父亲病入膏肓,弥留之际,他终于肯跟我讲起他抗美援朝的往事了。几十年来,无论我怎么央求,他都不肯将那段血雨腥风的经历全盘告诉我。
医生前几天就提醒我们做好心理准备,所以我提心吊胆守护着他,生怕那一刻降临。那是父亲住院的第10天,病房里很安静,安静得令人心慌。但父亲的精神状态好像有所好转,呼吸也很平稳。
插管让父亲艰难地熬过每一秒,但他早已看透了生死,平静地对我说:“儿子,那是1950年12月……”他说话的声音很低,没顾及我的诧异。“我入朝参战时正是最寒冷的冬季,没有想到朝鲜比我们东北还要冷啊,我的战友被冻伤的不计其数。有一次,我们通讯班去抢修一段被炸断的电话线,美国人的飞机就在我们头顶上轰炸,扫射,爆炸掀翻了地上坚硬的冰土,震得耳朵听不到任何声响,线路被炸得七零八落,形势万分危急。我们就手拉手用身体当电线,保证线路畅通,我的一位战友就在这时被飞来的弹片击中,再也没有爬起来。当时,他就在我的身边啊,走时眼睛都没有闭上。”
父亲一口气说了这么多话,他的额头上渗出了细微的汗珠。他的表情很复杂,遗憾?痛苦?怀念?……他动了动头,流下两行浑浊的泪水。
这是我第一次看见父亲流泪,他一直是我们心目中的硬汉。我急忙握住他干枯、冰冷的手,告诉他不要说话了。他却不肯停下来,示意我水杯,我就往插管里推进一些温水,他的喉结用力地蠕动着。
“我的战友一个个倒下了,我却活了下来!”说到这里,他不再言语,闭上眼睛。
以前他曾经跟我说过一些战场上的零星片段:有一次他作为班长带领通讯班在执行完任务,刚好遇到短暂的停火,炊事班抓紧机会做饭,官兵已经24小时水米未进。炊事班忙得不可开交,大家伙也都过来帮忙。饭菜的香味一点点升起,大家的肚子就开始咕噜噜地叫了起来。就在这时,防空警报骤响,成群的美军飞机蜂拥而来,呼啸着投下了一颗颗罪恶的炸弹。刹那间,防空洞里尘土飞扬,土块落到了饭锅里。可是大家毫不理会,愤怒地吃完了带着泥土的饭。
1955年3月,父亲退伍返乡,先后当上了生产队长、村支书,带领家乡人勤劳致富。父亲一生从不给组织提要求,拒绝各种照顾。他的军功章、荣誉证书,也在一次次的搬家中遗失了,只留下一枚“抗美援朝纪念章”。他一直把这枚纪念章揣在贴身的衣兜里,走到哪里带到哪里。
“孩子,爸没有留给你什么值钱的东西,这枚纪念章就送给你留个念想吧。”他很吃力地吐出了人生最后一句话。
看到父亲恹恹欲睡却又有欣慰的神情,我内心一阵酸楚,眼泪再也控制不住,狠命地点着头,“爸,你留给我们的太多了!”
父亲就这样离开了我们,去见那些在战场上先他而去的战友。我忽然记起来了,父亲以前多次跟我重复那句话:“我是幸运的,从朝鲜战场回来了,而我的战友们却留在了异国的土地上。”今天,我终于明白了父亲这句话的含义。
父亲为何一生如此淡然,在他心中,战友的生命,祖国的尊严高于一切,其它的无足轻重。
我手里的这枚纪念章,虽有些锈迹斑斑,但依然鲜明,有质感。战争的烟尘、历史的沧桑依稀可感。这是父亲用生命换来的,凝聚着父亲对祖国的挚爱情怀!它承载了父亲一生的荣耀,在我心中它是无价之宝!
父亲走过了大半个世纪的人生之路,给我留下了无数宝贵的人生财富,他是退伍老兵、他是普通的共产党员,他是我一生值得学习和回忆的人。
作者简介:
于春林,男,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散文学会理事.作品散见于《中国青年作家报》《中国劳动保障报》《中国教师报》《农民日报》《辽宁日报》《现代快报》《长春日报》《昌平日报》《沈阳晚报》《速读》《辽宁青年》杂志等30多家报刊杂志。2021年获得辽宁省散文学会举办的“永远跟党走——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征文优秀奖;2020年10月获得辽宁省散文学会“散文诗歌征文大赛”三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