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禅花(二)
文/陈振家

禅宗分为禅学,
里面有禅语、
有禅偈、
有禅机,
有禅的公案,
禅的故事,
禅与时代、
禅与皇权、
禅与诗歌、
禅与禅趣,
以及禅女人物等等。
禅宗是不会离开月亮的,
圆月吐放清辉,
胭脂清水泛红。
禅宗之理不立文字,
讲究以心会心
以心传心。
禅宗是最朴素的。
它总是以比喻,
打比方来征服人心,
就好像一个屋里有1000盏灯
光光照人。
又好像一颗明珠,
可以发出无边无际的光,
收进整个宇宙。
片月澄空,晦明相并。
宇宙的能量是一个常数,总的来说是不能增加的。
宇宙的能量,
总是从一种状态转化为另一种状态,
宇宙万物都是从一定的价值与结构开始,
不可挽回地朝着混乱与荒谬发展。
荒诞不是原本的荒诞。
世界是整齐的,
是美丽的,
人也是圆融的。
但是人与世界一旦发生关系,
当中就有荒诞。发生这种荒诞的现象,
是因为有破坏消耗在其中。不破不立。
也是有能量的消耗在其中
把一种能量,
从一种状态转化,
为另一种状态,
就如同一只虫子在纸上爬,这就是书写。
禅宗关于语言
是一种玄妙。
所谓的色空,
不是说没有色,
没有宇宙,
没有万物。
它是说,宇宙万物都只是名称而已,
都只是名词,
动词,形容词而已。
离开了词汇,
这些实体还是存在的,
就好像人的肉体一样,
人说话
不是人在说话,
而是话在说人而已。
这就是禅宗的真妙。
禅宗也是从印度传过来的,禅宗它是释迦牟尼传给了大迦叶,
就是摩诃大迦叶,
他是禅宗的开山祖师。禅宗到了第28代,
也就到了达摩的时候,相当于中国的南北朝时代,
这个时候禅宗在印度已经不很吃香了,
所以达摩的老师就告诉达摩,叫他从漂洋过海来到广州,
到中国来传法,
所以达摩到了中国以后,
从广州到了南京,
见到了当时的皇帝,也就是梁武帝,
时间是公元526年。
梁武帝问达摩梁武帝问达摩大师,什么是佛的第一个要义?达摩说,天地广阔没有神圣。皇帝问他,我是谁?你是谁?达摩说:不认识。
皇帝就不高兴了,于是达摩就渡过了长江,到少林寺去面壁九年。这就是说,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达摩没头没脑的几句话,
让梁武帝很不高兴,
因此,
他们两个人就错过了当朋友的机会。
其实梁武帝是很信佛教的,他是一个很怪的皇帝,
他一辈子有三次不当皇帝,
跑到和尚庙里出家,
去当和尚,
以至于整个朝廷都惊慌失措,
从朝野收集了大批的钱财捐给寺庙,
才把皇帝赎回来。
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佳话。
达摩在嵩山少林寺禅修,
面壁九年,
直到现在
还有达摩洞。
达摩是个络腮胡子,
他面壁时,
小鸟在他肩上筑巢他都不知道。
禅宗的语言,禅宗的艺术,总是一种清静无为的,
很严寒的、
很幽怨的,
玄妙的一种艺术境界,
而不是象平时文人所经常铺陈的
那种千树万树梨花开,
那种展示青春,红杏
锦绣,
美女怨妇,
丰富的人生的境界。
例如唐朝的诗人贾岛,
他本来就是一位和尚,
他的法名无本,
他上半辈子是在蒲团上度过的,
返俗之后,成了一位儒生,但是他的骨子里还是一个和尚,他还是那样一种被动的、消极的、不动的、与常情背道而驰的趣味,
从寂静中,
从沉思冥想中,
求得一种情调,
他喜欢仙鹤,
喜欢石头,
喜欢冰雪,
喜欢黄昏和秋景
在其中去寻找趣味。
他甚至喜爱贫穷、病痛、丑陋和恐怖,
所以他就喜欢在钟声里寻找乐趣。
禅花(三)
文/陈振家
时间永是开始,
不管来龙去脉!
禅学从印度传来,
在中国本土生根,
消化,
传播,
有一部如同《山海经》式的谱系。
从首祖传至六祖,
即达摩传慧可,
慧可传僧璨
僧璨传道信,
道信传弘忍,
弘忍传惠能。
惠能是唐武则天时代的人,
他是在湖北黄梅得到五祖的真传,
他原是个文盲,
却撰写了一部《坛经》,
成为禅学的经典。
慧能以下,
又有神会,
怀让,
传了几十代,
各有门宗,
多如牛毛,
不可胜数。
禅学的智慧,
是关于生命的本源本能的学说,
如何认识生命,
如何回归本能,
体悟本能,
升华本能,
如何摆脱虚妄?
如何充实生命?
如何摆脱烦恼?
如何提高生命的质量?
禅宗通过渐修和顿悟,
直觉生命的真谛,
爱情的真谛,
确有一套真本事,
用尽了千方百计。
其智慧如灯传,
尽收于《五灯会元》之中。
禅宗又有禅内之禅,
禅外之禅,
讲究直指人心,
微妙法门,
不立文字,
教外别传。
汝欲学禅宗,
功夫在禅外。
禅宗活泼灵动,
充满机趣,
令中国各大庙宇的大和尚们,
一律说中国话,
一律说色空,
一律随喜,
大收香火钱和捐赠,
龙门石窟,
敦煌石窟,
云冈石窟,
千佛崖摩崖,
麦积山石窟,
都运用中国人的绘画语言,
雕塑语言,
涵盖天堂地狱人间,
可谓神通广大矣!
《西游记》里的孙悟空,
不是学者,
而是行者,
其中学问,
莫可大焉!
禅学虽然是佛教的普及化,
但却是深入浅出的。
佛教是梵文,
最早由鸠摩罗什和玄奘翻译过来。
这二人都组成了翻译集团,
都有几百人的专业团队,
把梵文翻译成汉字,
实际上是思想语言后交锋和融合,
智慧的结晶。
他们二人都翻译过禅家经典《金刚经》《维摩诘所说经》,
而《阿弥陀经》是净土佛的故事,
《妙法莲花经》是天台观音故事,
他们都翻译过。
产生了大量的名词,
动词,
形容词,
让我们的灵魂丰富起来,
从而五体投地。
而五体投地呀,
天女散花呀,
天花乱坠呀,
刹那呀,
世界呀,
解脱呀,
莫名其妙呀,
醍醐灌顶呀,
相由心生呀
有求必应呀
普渡慈航呀……
等等词汇。
都是这些翻译家们创造出来的。
左丘明,
孔子,
老子,
庄子,
孟子,
屈原,
司马迁,
班固,
司马相如……
他们都不讲这种话。
赵本山同志发明了忽悠呀,
牛逼哄哄呀,
交作业呀,
放鸽子呀……
诸如此类的词汇,
这也是语言的创新与发展。

诗人简历

陈振家,男,湖北汉川人,民间学者,武钢文联作家画家,深圳东方艺术研究院院长,著有《中国故事海》、《邓小平智源》、《大国崛起》等书,中国集邮中心画家。

主审签发/德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