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得益于城镇化,央行研究员宋泓均是这一重大历史进程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他提到,改革开放以后,很多人有钱了,市场上出现了游资甚至包括外资在内的热钱炒作,导致包括烟酒在内的各种物价也出现飞涨,需要把“老虎(热钱)”关进笼子里,房地产从一开始就是这样的“笼子”。现在问题是房价被炒高了,购房者却少了。没有人购房,炒房客将会一塌糊涂。而且,炒房也会导致房地产泡沫加剧。所以,近年来中央一再强调“房住不炒”。要稳楼市,促进房地产健康发展,就要促使房地产市场回归理性,才会有购房者。
北京住宅房地产业商会会长黎乃超认为,稳楼市的办法很多,可以把之前部分调控手段逐步取消即可。可成立纾困基金,对困难企业进行帮助,保交楼。还可以出台促进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的配套措施,以及减少政府和政策干预,等等。
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王常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则认为,短期的调控措施只能暂时稳住楼市。从长计议,由于目前已开发的商品房存量已很庞大,甚至局部供过于求,未来应有计划地减少土地供应量,不开发、少开发新楼盘,楼市就稳住了。
现在民营房企基本不再盲目扩张,变得比较谨慎,但国有房企还在不断扩张。王常表示,国企再继续大量开发商品房,只会导致供大于求更严重。国企、政府和先富起来的人手里的钱,通过适当的方式可以形成资金池购买存量二手住宅楼,供应给买不起房、租不起房的人住,这是一举多得的稳定楼市和刺激内需的有效办法。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赵秀池也对本报记者表示,国有房企在稳楼市方面应该有更多的担当,多方位介入到城市更新、各类保障房以及商品房建设和运营中,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厦门大学教授赵燕菁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建议,逐步放开商品房价格和购买资格限制,政府将更多精力用于保障房建设,做到保障房应保尽保。为了防范房地产泡沫,政府要从管理价格转向管理数量,严控商品房供地规模,同时启动保障房全覆盖。并将去化周期作为比房价更主要的控制指标。去化超过一定周期的城市要暂停供地。去化周期特别长的城市,甚至要考虑土地回购以恢复住房市场流动性。
放开房价和限购会不会出现房价飞涨,导致房地产泡沫破灭?就此,赵燕菁说,从不少城市楼市来看恐怕不跌就不错了,因为前一段时间供地规模太大了,包括旧改力度也很大。个别供不应求的城市,只要保障房跟上就没问题。我们可以学习新加坡模式,新加坡实践多年且效果显著的住房市场双轨制——“量大价低、有资格限制”的“组屋”(高达87%)和“价高量少、没有资格限制”的商品房(东南亚最高的房价)同时并存。
在赵燕菁看来,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应该做到“市场的归市场,保障的归保障”。这样既能避免城市巨大资本价值被屏蔽,又能降低城市居住的高昂成本。只要规模足够大,与资本市场挂钩的保障房一样可以释放出大量广义货币,起到对冲社融下跌,保障市场流动性充足稳定的宏观效果。
也就是说,当前,稳楼市要两方面发力:一方面应严控商品房供地规模,以稳定楼市;一方面,要加大保障房供给,使每个人包括新市民都可以实现安居梦。这样既可以增加商品房税收,也可以增加保障房投资从而拉动经济增长。为稳妥起见,对于人口净流入导致住房供不应求的城市,可以结合城市实际,因城施策,循序渐进,分阶段稳步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编辑:李海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