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径文学社作品(继往开来)
铺头古村之今古传奇
文/蚂蚁
夫铺头村者,地处湖南城步县域西北,雪峰山脉南端,依山傍水,先民辟壤于秦汉,后裔发迹于明清,扼湘黔咽喉,建茶马古道,渐次青砖黛瓦民居接毗,飞檐雕廊商铺连横,贩夫走卒不绝于途,引车卖浆陋卷穿梭,民俗风情源远流长,延绵至今竟成一大奇观也。因村头有店铺,以此名之。

近年,赖邓公改革开放之新政,国人饱餐三日,囊有余钱,渐兴游历之风,专事搜奇猎艳。夕者不毛之地,或因风光奇特而游客爆满,或赖民俗风情而舟车塞途。当地居民渐次盆满钵满,出则披金戴银,豪车代步;入则锦衣玉食,声色犬马。昴昴然如王公贵胄,欣欣然似右相左丞。其余尚未开化之地,每每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以期步其后尘,共享富贵焉。
时逢丙申,猴岁跃腾,有铺头有识之士,惜瑰宝之没落,缅乡民之褴褛,怀鲲鹏之浩志,期碧玉之照宇,于是运筹于帷幄,聚本地仁人志士共商大义。自此,铺头之民众热情高涨,箪食壶浆各尽绵薄,于农历四月初一张灯结彩于古道,各处布若干窈窕淑女、短褂壮汉,衣着打扮皆明清风范,兼以蓑衣芒鞋,舂粑歌舞,腾龙跃狮,民间美食等,尽显千年古寨之风情,明砖宋瓦之神韵。又兼邀政要剪彩,大儒建瓴,影视报章传其文字图像于弹指,闲散游人口口相传乎人心。于是铺头之名渐盛,游客与日俱增。

铺头古村推介之小试牛刀,初战告捷,欢颜童叟喜形于色,奔走相告。有识之士厉兵秣马,乘胜追击,以期铺头名动四海,誉满九州。某日,执事者于村头贴告示一纸,招志愿者若干,竟应者如云,名额爆满。其间,有一本村在镇上经营房屋装修者聂氏明军,湖北襄樊人氏,入赘铺头,出身贫寒而志存高远,白手起家却颇得商道,辟一“夜明珠装修公司”,网点棋布,日进斗金,未几竟成该镇装修行业之大鳄。聂氏明军者,自视为铺头古村之一分子,于家乡之发展不甘坐视,信誓旦旦认捐义款若干,专作打造志愿者之马甲,唯一要求于马甲之上印其公司名号,以期雁过留声者也。

未曾想,聂氏此举一石激起千层浪,村头人声鼎沸,褒贬不一。褒之者谓仗义疏财,义薄云天;贬之者谓欺世盗名,大奸似忠。一时间口诛笔伐,你来我往,各逞口舌之快意,不惜人身之攻击。执事者苦口婆心,左安右抚,竟如杯水以救车薪,无济于事。直至乌烟瘴气,杯盘狼藉。于是,聂氏愤而离村,扬长而去。三五长者紧随其后,苦苦相劝,遍陈乾坤之大义,宗族之利弊,至三日三夜,方将其追回,重返村庄,共襄大计。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铺头之发展时至今日,姓氏无关乎赵钱孙李,籍贯不论乎南北西东,出力皆英雄,捐资俱好汉。千手挥汗雨成林,众人拾柴火焰高。时值商业社会,以商业之手腕推商业之巨轮,乃商业社会之常态,与时俱进也。民可以村为荣,村亦可以民为荣;民可利于村,村亦可利于民也。与其两败俱伤,何不一荣俱荣尔焉?
诗曰:
茶马古道黄金地,岁月蹉跎河东西。
千载耕读伴流水。一砖一瓦一传奇。
(2016年5月15日初稿,2022年4月25日再稿)
(配图由作者提供)
(山径文学社肖殿群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