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篇小说-稻花香,稻穗黄
熊攀 著
第120章 记忆中的小脚丫
时光匆匆,岁月荏苒。转眼间六年过去了。
在距离“清江花园”住宅小区大门不远处公路边,庞友清提着一篮子菜向小区大门口走。早在四年前,他从供销社退休,他和妻子一起照顾王若竹四个孩子。儿子在上海工作,结婚生子后,老伴便去上海帮着带孙子。清江花园小区,是几年前新建不久的住宅小区。三年前,王若竹考上川江一中,王若松就读市实验中学,王若梅和王若林上了城关二小。为了孩子们上学方便,老俩口商量在这清江花园小区买了房,简单地进行了装修,在孩子们开学前夕搬进了小区居住。
他刚走到小区大门口,便听身后有人喊他,“老庞,老庞啊。”
庞友清扭头一看,见是同住在一个小区的曾远卓老师。曾远卓三年前从川江五中光荣退休。后来,为照顾俩外孙,他和老伴商量,也在清江花园小区买了房。平常都是他给一家人做饭,老伴多半时间在馨龙书屋照顾生意。
庞友清高兴地上前说,“哟,曾老师,你好啊。”他将菜篮放在地上。
曾老师上前拉着他的手说,“老庞啊,你老伴不在家,看你每天又当爷爷又当奶奶,也真够辛苦的。”
“曾老师,我不辛苦。”庞友清呵呵笑着说,“看见几个孙女孙子一天天长大,这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这不,大孙女再过两个月就高考了,二孙子下半年也上高中,两个小的也要念初中了。他们个个都既懂事,成绩又好,每天为他们做点事我心里高兴。呵呵。”
“老庞,你很了不起啊。不仅把自己的三个儿女培养的那么优秀,现在把这几个孩子也照顾培养得这么好,这一生你很有成就感啦。”
“哈哈哈哈。曾老师,瞧你说的。我呀,平民老百姓一个。倒是你们当老师的,一生桃李遍天下,那才叫有成就感。对了,你那女婿可真了不得。过去,他书教得特别的好;现在,他这县教育局长也当得非常好。上任不满两年,川江教育战线风清气正、生机勃勃,老百姓谈起川江的教育是有口皆碑。”
“老庞,你说的是啊。我都觉得自己沾了女婿的光啊。我虽然退休了,但同样能感到一种光荣和自豪。呵呵。”
两人正说的高兴,忽见小区大门左侧围群人看墙壁上张贴的纸,大家交头接耳,指指点点地在议论什么。
庞友清提起菜篮和曾远卓一起走过去。曾老师挤进人群看着墙上张贴的寻人启示,轻声念道,“寻人启示:晓君,女,1987年10月12日生,左脚背上有一红色胎记,右耳角有颗黑痣。当年,因一些很特殊原因,我们抛下孩子去了新疆,晓君被一位拣破烂的老婆婆收养。如果晓君看到了这则启示,请和爸妈联系;如有好心人知其下落,或提供线索者,请联系我们……”
一位老奶奶摇头说,“造孽啊。想当年,我生养了7个娃,那个时候该有多难啦?我和孩子他爹一把屎一把尿,把7个娃一个个拉扯长大成人。这父母倒好,女儿生下没几天就把她遗弃了,真造孽呀。”
众人点头称是。一位中年妇女说,“唉,这启示上说的老奶奶,会不会是爱心奶奶王爱桃啊。我可听说她一生靠拣破烂,收养了二十多个孩子。”
“爱心奶奶,我也听说过。她住在仙女山脚下。”
“我也听说过。老奶奶去世后,街道办事处专门给她在山南立了块‘爱心奶奶’的墓碑。”
“我还去给王奶奶上过香哩。”
大家正七嘴八舌的议论着,曾远卓上前一把扯下墙上那则启示,愤愤地说,“依我说,这对父母根本不配做孩子的父母。当初狠心遗弃孩子。快20年了,从来就没管过这孩子的死活。现在孩子长大成人了,就想起亲身骨肉了?没门!”他把启示撕成碎片扔进垃圾筒,接着说,“我看大家都散了,散了。就当没发生过这件事。”
他回过头向庞友清说,“老庞,我们也该回家做午饭,等会孩子们就该放学了。”
“对对对,我该回去做饭了。”他提起菜篮,头也不回径直向家里走去。
刚才的那张寻人启示,在庞友清心中引起了不小的波澜。他脑子里反复萦绕“1987年生、仙女山脚下、“爱心奶奶……”字眼。难道启示上要找的人是若竹?不会这么巧吧。可启示上说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左脚背上的红胎记”,若竹身上有吗?等孩子回来得好好问问。他摇摇头,自言自语地说,“不行,不行。孩子马上要高考了,这时不能让她分心。”
他加快脚步,回到12幢一单元三楼自己的家。他放下菜篮,走到饭桌前倒上一杯水,然后在客厅走动几步,又一屁股坐在客厅沙发上,心里继续犯嘀咕。对若竹这孩子,他是太了解了:懂事明理、独立性强、感恩图报,可个性倔犟、恩怨分明,小小年纪却太懂得人情世故,比同龄的孩子要成熟许多。如果这孩子知道这事,肯定对她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不知道会出什么状况。他不敢接着往下想,他不停地告诫自己冷静、冷静、再冷静。随后,他起身提上菜篮子走进厨房择菜,准备做午饭。
午间,曾美玲提着饭盒准备去馨龙书屋给母亲送饭。她刚走出小区大门,便看见儿子骑车载着王若林,女儿骑车载着若梅向小区驶来。他们身后,王若松独自骑车跟在后边。曾美玲见了,顿时火冒三丈,大声吼道:“钰龙,你下来。钰馨,你也下车。”
坎钰龙骑车来到妈妈跟前,王若林赶紧从车上跳下。
坎钰龙看着饭盒问,“妈妈,外公今天做了什么好吃的?”
坎钰馨也骑车上前说,“妈妈,我们都闻到饭菜香了。”
曾美玲一脸严肃说,“你们少给我贫嘴。”她看了儿子一眼,又仔细打量了王若林半天。她眼见几年前的那个小丫头片子,如今都长成水灵娇羞的大姑娘,而自己的儿子也长成大半个小伙子。她又看了看王若松,小时那个有点倔强的孩子,现在都长成眉清目秀的大孩子了。她又瞥了一眼自己的女儿,女儿天性活泼,大方得体,面相和心性都像她爸,现在也是小女初成。孩子都到了青春期,得早早打打预防针了。
王若林见她盯着自己看了半天,脸颊顿时泛着红晕。她细声细气说,“阿姨好,阿姨辛苦了。”
曾美玲乜斜着眼睛看了王若松一眼,右手食指指着他说,“王若松,你这哥哥怎么当的?感情由弟弟妹妹骑车带两个妹妹,你就不怕他们出什么事?出了事你承担得起吗?”
坎钰龙见妈妈凶巴巴的样子,和颜悦色地说,“妈妈,我们不是好好的吗?再说,若松哥哥他……”
“你给我闭嘴!“曾美玲板着面孔说,“我告诉你们,现在你们都快长成大孩子了,男孩子和女孩子之间要保持一定距离……”
坎钰馨瞅着母亲不高兴地说,“妈妈,你说什么?我们从小在一起……”
“你也给我闭嘴!”曾美玲阻止她说。
坎钰馨一脸不快说,“我就不。我和钰龙,我们和若松哥哥他们从小在一起,就像兄弟姐妹一样。现在我们长大了,你让我们变得生分,不来往,这没道理,我做不到。”
坎钰龙说,“妈妈,姐姐说的对。从小我们就是好朋友。我们一起上学,一起念书,一起成长,这有什么不好呀?”
曾美玲见两个孩子顶撞自己,顿时火冒三丈。她右手指了指儿子,又指了指女儿说,“好啊,你们翅膀硬了是不是?都学会和妈妈顶嘴了?我告诉你们,我说不行就不行。从明天开始,你们俩个只准共用一辆自行车,另一辆收了。”
她那犀利的目光斜射向王若松几个孩子,手指着他们说,“你们也给我记住,以后你们和钰馨、钰龙保持一定距离,不准再骑车你带我我带你,有事没事少接触,把心事都用在学习上。否则,后果自负。“
“妈妈不讲理。”坎钰馨说完,骑上自行车向家的方向驶去。
坎钰龙向着母亲做了个鬼脸,然后向王若林他们挥了挥手,也骑车离去。
曾美玲看着两个孩子离去的背影,心有不甘地说,“嘿,你们还真反天了。“
曾美玲刚才教训孩子们的举止神态,正好被放学归来的王若竹全看在眼里。她不动声色走上前,正想和曾美玲打招呼,却见她横着眼看自己说,“若竹啊,你也长大了,以后有时间得多关心关心弟弟、妹妹。”
王若林和王若梅见到姐姐,亲切地喊她,“姐!你回来了。”
王若竹面向曾美玲平静地说,“阿姨,他们是我的弟弟、妹妹,我当姐姐的,当然会关心他们啊。您是长辈,我们都很尊敬您。但我恳请您,以后不要用凶巴巴的眼光,和伤害我们自尊的话来教训我们,包括钰馨和钰龙。这样做可能适得其反。”
“你……你这孩子怎么说话了你?”曾美玲气呼呼质问她。
王若竹上前牵着两个妹妹的手,看了王若松一眼说:“若松,我们回家吃饭。”她又看了曾美玲一眼说,“阿姨再见。”
王若松高兴地骑车冲在前面,“我们回家吃饭了。”王若梅和王若林挽着姐姐的手,边走边咯咯咯地直笑。
王若竹姐弟妹妹四人回到家里,庞友清已做好了饭菜。王若松高兴地说,“爷爷,我们回来了。”
庞友清端着电饭宝从厨房走出来,笑呵呵地说,“好啊,孩子们。快去洗手准备吃饭。”
王若松来到饭桌前看了桌上的菜,高兴地说,“哇,若林,爷爷今天做了你最爱吃的红烧鳜鱼,还有若梅最爱吃的豆腐丸子。”
王若林和王若梅一听,赶紧上前看桌上的菜。王若梅高兴地说,“好丰盛的饭菜。爷爷做的饭菜真香,我都爱吃。”说完,她伸手去拈菜。
王若竹上前打了一下她伸出的手说,“若梅,就你嘴馋,快洗手去。”
王若梅拿一个豆腐丸子,然后向厨房跑去。孩子们洗完手,然后一起围坐在饭桌前高兴地吃饭。
王若林高兴地说,“爷爷做的饭菜真好吃。”
王若松给王若竹夹了一些菜说,“爷爷做的饭菜好吃;刚才若竹姐姐和曾阿姨说话更让人开心。”
“曾阿姨的样子好凶哦。”王若梅边吃边说,“在她眼里,好像我们都是坏孩子。“
“钰馨姐姐和钰龙哥哥都看不下去了。”王若林停下筷子说,“阿姨还不许我们以后在一起玩。”
王若松兴奋地说,“阿姨想教训我姐。我姐不慌不忙,不卑不亢回敬她说,‘您是长辈,我们都很尊敬您,但是我恳请您,以后也不要用凶巴巴的眼光,和伤害我们自尊的话来教训我们。这样可能会适得其反。’一下子把她给噎住了。”
王若林嘻嘻一笑说,“阿姨噎得说不出话来了。若竹姐姐很讲礼数,临走不忘向她说一声,‘阿姨再见。’”她咯咯一笑。
庞友清听孩子们说话,明白了发生的事情。王若竹仔细观察他神情,随后往爷爷碗里夹了一些菜。
庞友清满脸笑意说,“孩子们,刚才听你们说话,爷爷明白了个大概。你们的姐姐对这件事的处理很得体,既体现了对阿姨尊重,也表达了对她的请求,同时,也维护了自己的自尊,非常难得。”
孩子们一听,将赞许的目光一起投向王若竹。那目光里满含着钦佩、赞美和对她的喜爱。王若竹听爷爷这样一说,脸上洋溢着笑意。
“不过,曾阿姨没有坏心。”庞友清接着说,“她爱钰馨、钰龙,这是一个母亲的天性和本能。她的初衷是希望她的孩子好,当然也希望你们好。只是她以一种不恰当的,甚至是令人反感的方式爱孩子。这种情形多了,真有可能像若竹说的‘适得其反’。你们明白了这一点,以后就不要用硬碰的方式应对,也不要过于计较,更不要对阿姨心生反感、厌恶甚至敌视。如果那样,你们会伤了钰馨和钰龙的感情,还可能伤了他们的爸爸、外公、外婆的感情。”
王若竹激动放下筷子说,“爷爷,您教导的是。谢谢您,我们记住了。”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熊攀,男,出生于1966年,湖北汉川人。大学毕业后先后担任中学语文教师,市委组织部干部、市委党校副校长。先后在《青年文学家》《蒲阳花》《当代作家》《光明网》《湖北日报》《首都头条》及新媒体上发表多篇报告文学、散文及小说。其中短篇小说《飘逸的长发》获2021年度《当代作家》年度文学作品一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