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视野天下共享
佳作精华展示平台

仲春时节看杏花
江其田

仲春时节,正是杏花竞相开放,繁花似锦的季节。在这个时节,果园里、公园中,还有小区里,几乎都能够看到杏花吐蕊,艳态娇姿的景色,引得无数游客,从四方八面纷至沓来,观赏杏花。有关杏花,民间还有枚不胜举的传说: 在哈尔滨市阿城区巨源镇的杏山堡这个小山村,有一个民间传说。相传,晚清时期,有张姓男子携家带口,从关内逃荒至此,发现杏山堡这个屯,水土肥美,杏树满坡,风景宜人,便留了下来,建屋开荒,并将杏树移植到房前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来此定居的越来越多,家家都栽植杏树,用杏树做围墙,即使小菜园,也用杏树做篱笆。村落被杏树一层层、一圈圈包围起来,形成了传统和规模。在吉林省通榆县包拉温都这个地方,也有一个关于杏花的民间传说:相传,在盛唐年间,有一位在霍林河边上巡视的大将军,在巡视时,突然刮起大风,黄沙弥漫,大将军被大风刮得迷失了方向,无法前行。正在无奈之际,忽有一位老者飘然而至,这位老者交给大将军一袋杏核,说:“你向西北方向走,若遇大风,就撒一把杏核,风沙可止。”大将军照办,果然找到了迷失的方向。几年后,大将军再次故地重游时,竟然看到了满山的杏树林,杏花沾雨,古榆婆娑,琼枝玉树,馥郁香浓的人间仙境。 
自古以来,杏花就以它那独特的风姿,引无数文人墨客所赞颂。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有《游赵村杏花》: 赵村红杏每年开,十五年来看几回?七十三人难再到,今春来是别花来。 唐朝大诗人韩愈有《杏花》:居邻北郭古寺空,杏花两株能白红。曲江满园不可到,看此宁避雨与风。二年流窜出岭外,所见草木多异同。冬寒不严地恒泄,阳气发乱无全功。浮花浪蕊镇长有,才开还落瘴雾中。山榴踯躅少意思,照耀黄紫徒为丛。鹧鸪钩輈猿叫歇,杳杳深谷攒青枫。岂如此树一来玩,若在京国情何穷。今旦胡为忽惆怅,万片飘泊随西东。明年更发应更好,道人莫忘邻家翁。
唐朝诗人李商隐有《杏花》:上国昔相值,亭亭如欲言。异乡今暂赏,眽眽岂无恩。援少风多力,墙高月有痕。为含无限意,遂对不胜繁。仙子玉京路,主人金谷园。几时辞碧落,谁伴过黄昏。镜拂铅华腻,炉藏桂烬温。终应催竹叶,先拟咏桃根。莫学啼成血,从教梦寄魂。吴王采香径,失路入烟村。
唐朝诗人罗隐有《杏花》:暖气潜催次第春,梅花已谢杏花新。半开半落闲园里,何异荣枯世上人? 唐朝诗人张籍有《古苑杏花》:废苑杏花在,行人愁到时。独开新堑底,半露旧烧枝。晚色连荒辙,低阴覆折碑。茫茫古陵下,春尽又谁知。唐朝诗人司空图有《村西杏花》:唐薄腻力偏羸,看看怆别时。东风狂不惜,西子病难医。肌细分红脉,香浓破紫苞。无因留得玩,争忍折来抛。
唐朝诗人温庭筠有《杏花》:红花初绽雪花繁,重叠高低满小园。正见盛时犹怅望,岂堪开处已缤翻。情为世累诗千首,醉是吾乡酒一樽。杳杳艳歌春日午,出墙何处隔朱门。 唐朝诗人元稹《杏花》:常年出入右银台,每怪春光例早回。惭愧杏园行在景,同州园里也先开。
唐代诗人温庭筠有《杏花》红花初绽雪花繁,重叠高低满小院。正见盛时犹怅望,岂堪开处已缤翻。情为世累诗千首,醉是吾乡酒一尊。杳杳艳歌春日舞,出墙何处隔朱门。
另外,北宋诗人王安石有《北坡杏花》诗,曰:“一陂香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诗人借物咏景,婉转地抒发了自己即使处于逆境,也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坚贞不屈的顽强意志,表达了诗人冰清玉洁的高尚情操。北周诗人庚信在《杏花》诗中这样描绘杏花:“春色方盈野,枝枝绽翠英。信稀映树坞,烂漫开山城。好折待宾客,金盘衬红琼。”这首赋杏花小诗,描绘了春色盈野,艳丽的杏花,层层叠叠,疏密有致,掩映着村落如山城,似仙境般的优美,真使人如到了绝妙佳境。
每年杏花盛开时节,杏花满树芳枝妆玉,红蕊摄神,香飘万里。蜜蜂在花丛中采蜜,为春天平添了几分姿色。千姿百态的杏花,玉树林风,恭迎八方游人前来赏杏花、观杏花、唱杏花、画杏花,真正形成了“花如雪海留游客,人与自然共和谐”的人文景观。 
杏花开时多雨,而雨小且细,无边雨丝,淅淅沥沥。细雨迷濛中的杏花,宛若画家用浓淡干湿的墨色,勾皴擦染点的笔法,泼洒渲染而成的一幅杏花春雨图。她的芬芳如轻烟般地弥漫在村落、山野。
倘若您站在杏树下,从杏花上滴下的雨珠落在头上、脸上、身上,湿漉漉的,微风徐来,春意更浓,是“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真实写照。
在杏花盛开的时候,您在扑鼻而来的清新花香中,缓缓前行时,一种如诗如画、如痴如醉的感觉便萦绕着您的心怀。倘若您漫步在杏花飘香的林荫小径上,让它的花蕊触摸您的脸庞,让它的枝条摆弄您的衣裳,您会感到春意的怦动和温馨。如果在这时,飘来缕缕春风,那缀满枝头的花瓣儿,便洋洋洒洒,似雪花飞舞,吹在您的脸上,贴在您的身上,这时,您会不由得想起《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葬花情境: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小断有谁怜?而当您随着涌动的游人,在公园的杏花林带漫步时,可否惊喜地的发现,在这如雪的花海中,花团锦簇的杏花林,尽收眼底,花海万顷,云漫雪舞,浩瀚无际,香气弥漫,绵延数百里,令人叹为观止。
到了六月,燕子呢喃,杨柳飘絮,麦子杨花,杏子熟了。此时正是农忙季节,人们都下地干活了,村内寂静,只有鸡犬声相闻。正如宋范成大《晚春田园杂兴》诗:“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此时,小女孩三三两两,挎着盛满金黄杏子的土篮,虚掩了家门,去集市叫卖。 
在故乡豫东小山村生活的时候,我常常听到大人们讲起与杏有关的知识和典故。如杏园客、杏园宴、杏林、杏坛等。长大了才知道,杏园客是指古代新科进士,杏园宴是皇帝恩赐新科进士的宴会,一般设在上苑,正如古诗中所描绘的那样:“今日杏园宴,当时天乐声”、“杏园啼百舌,谁醉在花旁”、“杏园一宴,桃李春官”。可见,其盛大与隆重,以及新科进士的得意。再如杏林,说的是三国时期吴名医董奉隐居庐山,为人治病不取钱。但使重病愈者,植杏五株,轻者一株,积年蔚然成林。后因此以“杏林”,代指医术高明并有仁心的良医。杏坛,相传是孔子聚徒授业讲学之处。《庄子·渔父》:“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后人因庄子寓言,在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前,为之筑坛、建亭、书碑、植杏。明梁辰鱼《浣纱记·遣求》:“天下英才尽孔门,杏坛设教簇如云”,再现了当时弟子求学的盛况。好时,村巷中的小姑娘,边跳绳边唱起流传于故乡很久的童谣:“杏山堡,看杏花,杏花嫁到老张家。杏花枕头杏花被,杏花手绢杏花泪……”这童谣里还蕴藏着一段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呢! 杏花之美,在于它那“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自我献身精神;杏花之美,还在于它那最灿烂的绽放,给人间带来美丽。
作者简介:江其田,吉林省白城市国土资源局退休;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白城市作家协会文学评论委员会主任、名誉主席;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吉林省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白城市政协文史专员,大安市政协文史专员。 创作体裁以散文为主,兼写杂文、随笔、诗歌。研究国学、史学。 出版散文集《其田其文》。
通讯地址:吉林省大安市临江街龙庆小区7号楼二单元301室

责编:芬芳•那样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