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读书会”
王晓瑜
导读:此时不是彼时,此文写于2012年,在《莱芜日报》发表,彼时莱芜大地已吹响文化大发展的号角……渐行渐远的那时那日,业余光阴你都做了啥?细思回味,内心陡然升起一股股感恩之情,感谢那些把我这些小作“搬上”《莱芜日报》的编辑们,你们辛苦了,正是有了你们的栽培与鼓励,我才始终走在了有梦想的远方……
现在,一些大城市渐渐兴起了大大小小的读书会,这些读书会的出现已成为文化发展的独特视角。这不是偶然的现象,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必然。是人们对时代、对自身不和谐发展的焦虑与思考中应运而产生的拯救社会,使其文明发展、人自身和谐发展的一种文化现象。
荀子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意思是万物都是天地之阴阳变化相互作用的结果,天地之间——万事万物的变化发展都要遵循阴阳平衡。自然界讲究生态平衡,生态失衡,就会出现生物物种的灭绝和环境问题;一年四季讲究风调雨顺,风不调雨不顺,就会出现旱灾和涝灾;人生命的延续讲究新陈代谢,人体内酸碱失衡机体就会出现病变。同样,人们对物质和精神的追求也理应讲究平衡,即我们常说的两个文明要两手一起抓,两手都要硬,若失衡,就会引起一些社会问题。当今社会,有些人急功近利,当人们过度地追求物质至上、金钱第一的步伐远远超出对精神的追求与依赖时,人的内心因对物质的极度追求导致精神饥荒,人的心灵与精神失去了基本的营养。人的精神、信仰出现了危机。一些人的心理、思想被扭曲,一些不符合道德与法律的价值观、言行在社会上蔓延。物质与精神发展的不平衡侵蚀着社会这个庞大的躯体,使社会生病,社会的发展出现了一系列不和谐的音符。
读书会的兴起说明聪明的中国人终于深刻地认识到了社会发展进程中存在的危机与瓶颈 。在追求物质丰富的同时终于转身寻找丢失的精神家园。构建国人强大的精神家园自然离不开读书,离不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沉淀下来的文化精髓以及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的影响。通过读书给人注入新鲜的精神营养。让人从书中领略一顿顿精美的文化大餐,细细咀嚼文化带给人的精神的深邃与奥秘。平静那些喧嚣、浮躁、世俗甚至龌龊的心灵。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文化创新的典范,这两次文化变革既带来了文化上的繁荣,也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而当今读书会等文化沙龙的出现,也可能将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三次文化大发展的真实写照和前奏曲。
孟子说:“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弃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其大意是,放弃正道而不走,丧失了自己的善心而不知道去找回,真是可悲啊!人们对走失的鸡狗,都还知道去找回啊。当代的有些人也到了自己的善心丢了,精神空乏、饥饿了,信仰迷茫、缺失了,也不知道去找回啊!
在坑蒙拐骗、见死不救、见利忘义、人心冷漠等道德滑坡,信仰缺失的时代背景下,文化的大发展不可谓不说是给中国的稳步前进及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下起了一场文化及时雨,扭转些许人读书无用、一谈读书就紧皱眉头、一谈文化就不屑一顾的眼神甚至是践踏亵渎文化的不健康心理。这场及时雨会给那些在前行中迷失精神之路的人指明了方向,带来了精神上的丰富营养,会洗涤净化心灵龌龊者的足迹,会唤醒非正义者的良知,使国人的内心恢复平静,形成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在追求物质发展的同时不忘用先进的文化滋润人的内心,以达到物质与精神的平衡和谐发展,营造和谐温馨的社会环境。
孟子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读书、学问之道,文化的妙处没有别的,就是把丧失了善心、丢失了的心根、迷失了的精神家园找回来罢了。实现文化大繁荣任重道远,这需要国家、政府、社会、学校及公民各方面的鼎力合作。国家要为国人读书,文化发展创设良好的氛围;政府要建立健全文化管理体制,打造和培养大批的优秀文化传播者,鼓励和奖励快出、多出反映优秀文化成果的书籍。给公众提供优秀健康积极向上的
读物。控制快餐文化,严厉打击腐败、落后、颓废的垃圾文化进入市场,兴办一些宣传先进文化的写作会、读书会等群众性文化组织,鼓励有能力的企业、组织及公民个人积极创办优秀文化实体;社会要加大对优秀文化、优秀文艺工作者及优秀出版刊物的奖励、宣传与扶持政策,唤醒人们对先进文化的积极追求意识。让人们真正意识到读书学习、优秀文化在社会、个人发展中的激励和重大引领作用,以调动人们读书学习文化的积极性,使其自愿地加入到读书等文化活动中来。各级各类学校要在校园内营造多读书、读好书、读书活、活读书的校园文化氛围,在读书中提升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德育教育;公民个人自觉宣传和学习文化,并深刻认识到读书不仅仅能愉悦身心,提升自身魅力、修养,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使人生变得精彩、深邃与厚重,而且还能用自身的文化影响、辐射周围的人和事,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公众文化心理,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物质和精神如同一只手掌的手心和手背,如同一枚硬币的正面和反面,如同物理学中所讲的正极与负极,两者相生相克,阴阳两极,缺一不可,相辅相成。
搭建人类共有的精神家园,物质与精神齐头并进,要从读书开始,要从你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

王晓瑜,祖籍,山东临沂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协会员、山东散文学会会员、山东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济南市莱芜区散文学会副会长。出版散文集《杏坛拾穗》、长篇报告文学《拓荒者的足迹》《尚金花》《奋斗燃亮的岁月》等专著。多篇作品在《时代文学》《齐鲁晚报》《职工天地》《山东工人报》《齐鲁文学》等报刊发表。散文《一树栗花秀忠魂》入选《巍巍青山抗日丰碑》。报告文学《山城起舞金凤来》《拓荒者的足迹》分别获山东省、莱芜市“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文学征文奖。

投稿热线:13325115197(微信同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