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伴我成长--写在第27个世界读书日
文/许刚(山西)
在世界读书日,让我又想起一个人来。她是我的三娘。在父亲那辈人中,就数三娘有文化。三娘上过私塾,读过高小,毕业于女子师范学校,能写会算,可谓是一个文化人,斯文人,村里人都高看她一眼,敬她三分。
三娘出身书香门第,大户人家。三娘的爹是有名的绅士,大善人。在灾荒之年,她爹临街搭建粥蓬,赈济难民,在方圆几十里,口碑甚好。三娘自小受家庭熏陶,识文断字,知书达理。
三娘不喜欢买衣服,买首饰。三娘最喜欢的是看书读报,买书买报纸。她家里最显眼的当属书柜了。书柜有3米多高,分三层,陈列着各式各样的书籍,大概有200多本吧。有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法国现实主义作家司汤达的《红与黑》,俄国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还有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以及《雷锋日记》、《刘胡兰》、《毛泽东选集》1-5卷,《中国实用文体大全》、《演讲与口才》、《山西青年》等等。
三娘最器重文化人,她一门心思把堂哥堂姐供养读完大学,堂姐成了被人尊敬羡慕的大学教授,专家、学者。堂哥是省某医院知名外科主任医生,有名的“刘一刀”,技术权威。我也曾受到三娘的耳提面命,格外关照。三娘总吩咐我,“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将来成就一番大事。在三娘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下,我刻苦用功,积极上进,走出了偏僻的乡村,融入了城市,成了一名国家公务员。记得小时候,我总去三娘家,翻看小人书、连环画册、长大后,也涉猎一些中外名著、世界名人传记、古典小说。三娘也经常给我买铅笔、作业本。甚至我都上了高中,在我大学入学时,三娘送给我一个黑皮笔记本,一支英雄牌钢笔。这黑皮笔记本和英雄牌钢笔,我作为念想,至今仍保留着,看到这些物品,我就难过的落泪,就想起了三娘对我的殷切希望和教诲。我已养成的读书习惯跟三娘爱读书看报有着直接的关系。
忘不了在我开始工作的第五个年头。有一天,传达室王大爷,唤叫我去接电话。电话是堂哥从老家的医院打来的,堂哥告诉我,三娘病重了住院了,让我赶快回家,三娘想见我一面。我放下电话,立马赶往火车站,买了回老家山西运城的火车票。可是让我终生遗憾的是,我紧赶慢赶,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