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语》各章、译文、点评及要点提示
(七)述而25-28章
25.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译文:先生说:“圣人我没机会见到他了,能见到君子,这也就可以了。”先生说:“善人我没机会见到他了,能见到有恒心的人,这也就可以了。没有却假装是有,空虚却假装是满满的,贫困却假装是富余的,这样的人难于成为有恒心的人。”
点评:本章写孔子不得见“圣人”、“善者”,就求其次,向“君子”、“有恒者”学习,表现出强烈的进取精神。孔子认为连“有恒者”也难成的人,是因为他们“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孔子对无恒之源的剖析,既是警示自己,又是教育学生。应指出的是孔子过分提高圣人、君子标准,他才不得见。当代的臧武仲是鲁人普遍称为圣人的人,孔子只承认是智人、成人。这种现象反映了孔子的自负与自谦并存,似乎自负占主导地位,《史记.孔子世家》的末段,孔子自比泰山、梁柱就显出自负心较重。

26.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译文:先生钓鱼却不用网打鱼,先生射鸟却不射宿了巢的。
点评:本章写孔子重保护野生动物。他不用网打鱼、不射宿鸟,为了让鱼鸟生衍繁殖,有利生态平衡。有人说这种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见解“正是当今世界最为稀缺的资源”。一个古人,有这种眼光太可贵了。
27.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译文:先生说:“大约有不懂就乱作为的人,我没有这种毛病。多听些道理,选择好的跟他学;多见些事情,而且牢记它,这样求知是比生而知之次一等的。”
点评:本章写孔子主张不懂不乱作、要从多听多见中择优学习。本章谈的是“学而知之”,但不是从书本上学,而是从无字书上学;不是被动地学,而是主动地学。为了给“学而知之”扫清障碍,他还批,判了不装懂。不懂装懂乱作为的人,往往有严重的长官意识,爱搞瞎指挥,

28.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
译文:风俗不好的互乡人很难和他们交谈。一个互乡孩子受到孔子接见,学生们对先生接见他感到疑惑。先生说:“人家洁身自好来求上进。我赞许他自洁上进的诚心,我不保他过去好不好;我赞许他眼前的上进,我没赞成他回去后退步。只不过是这么一件事,为什么绝人太甚呢?”
点评:本章写孔子接见名声不好的互乡人,还是个孩子,表现出的平等待人、以礼待人的精神,让人感动。孔子很看重身处恶劣环境却有上进心的互乡孩子,认为他的上进心应该得到保护,孔子不管他的过去怎样,也不管他的未来怎样,自己只是抓住他的现在帮他进步。这种从现在做起的精神,也是值得肯定的。孩子的变化,可能影响到互乡,这就更应帮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