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屋系列故事
章节十 小村里的哼哈二将
棋盘镇三三村是江南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村,可这里却陨落了黑白江湖的至尊棋圣石佛祖师,注定了这里不会是风平浪静的地方。江南人多喜围棋,高人众多 ,三三村里的村民更是把对弈当做了干活之余的唯一喜好,村里有个小棋馆,平时下棋的人就很多,每到农闲时节,棋馆里更是人满为患,但是不管人再怎么多,靠窗的位置却永远给两个老人留着,这两个老人下了一辈子的围棋,一个叫李迎春,有点歪脖儿,人们都叫他李老歪。一个叫刘尔滨,脊背有点驼,大家于是叫他刘罗锅。李老歪和刘罗锅,是一生的棋友,人生的最大快乐就是下棋,有棋友开玩笑说:将来这两老头非死在围棋上不可。说归说,大家都还是比较喜爱和尊重两位老人的,每天棋馆的门一开,最先来的必定是两位老人中的一位,今天是李老歪,明天可能就是刘罗锅,一见面,棋子未动 ,先打嘴仗:啊呀,李老臭来了,你这棋下了一辈子了,啥时能有进步呢?那个嘴更不饶人:刘尔浜 你梆梆梆。刘尔滨的滨总是被这些人认做沙家浜的浜,也不知是真不认识还是有意的。刘尔浜那个梆梆梆,一听这戏谑的话语就知是李老歪驾到:昨天被我杀得脑瓜子都大了,还叭叭呢,来,我看看,今天你脖子洗干净没?还想试试我这刀可快么?刘罗锅自然也不示弱:李老歪你歪个脑袋净吹牛逼,上次在州郡参加围棋段位赛是谁给我报销的路费呢?
有一次两位老人去参加比赛,刘罗锅忘了带钱,于是晚上就和李老歪下彩棋,结果有如神助,连战连捷,李老歪输了不少钱,那次的食宿费基本都是他出的,回来后刘罗锅拿这个说事,很长时间李老歪抬不起头。
话不投机,于是开干,又是快乐似神仙的一天,一杯清茶,水续了又续,一枰黑白,棋下了又下,小棋馆里别有洞天,下棋的人见怪不怪,都习惯了两位老人的盘内盘外的争执,大家都叫他俩为哼哈二将,也是这三三村下棋人的一道独特风景。
扳头王来过一次这里,却受不了这里的烟雾和嘈杂,高手下棋以静为上,然而这里的人们几乎没有高手,都是以棋娱乐,所以下棋时几乎没有嘴闲着的,有的互相攻击对方,有的棋错一招不停地后悔叹息,有的棋下的顺了,得意地哼着小曲,本来应该是个僻静所在,却人声鼎沸好不热闹。
里间屋也是下棋的,却很安静,扳头王想还是里间屋好,于是进去看看,结果却大吃一惊,为何屋里无动静,因为屋子小就两张桌子,一桌的棋手起了争执,已经扭打到一起,一个掐着另一个人的脖子,那人已经说不出话,另一桌两个下棋的由于正沉浸在棋局中,也没注意到邻桌已经打得不亦乐乎了,依然在埋首棋枰。扳头王又好气又好笑,摇了摇头走出棋馆,从此没再去过。
为了早日能够得到那部修心大法,扳头王的精力都放在了教授石佛祖师的小孙子围棋上面,可是这孩子和一般的孩子还真不一样,屁股下面就像有个风火轮,一刻也坐不住,聪明是真聪明,扳头王教他什么几乎一遍就会,记得还很扎实,可是这个坐不住却是学棋人的大忌,学棋讲究专注,高手对弈有时一坐就是一天,比高僧打坐还要专注,这孩子却像有多动症一般,坐不了一会肯定就会有这事那事,扳头王索性就管他叫坐不住。他想幸亏是让他教这孩子到业余5段,凭这孩子的天性,可能也只能到5段这一高度了,如果更高些 估计他累死也做不到了,他还想:也许石佛祖师早已知晓这一情况才定的这一目标吧,石佛祖师果真是高人啊,死后都预见到了这一结果。
章节十一 走的急与坐不住
这一天,小村里的棋馆像往常一样,下棋的人满为患,有的没坐的干脆站在对局者旁边观战,有时实在技痒难耐忍不住会给支一下招,支对了形势不好的一方肯定会埋怨他,支的不对又会被对局双方双双嘲笑于他,反正支招是个非常得罪人不落好的习惯,奇怪的是旁观者依然乐此不疲冒着被嘲笑被埋怨的风险时不时地给双方支招,于是打嘴仗的落埋怨的争执不停。
哼哈二将一如既往,这里面啥时也少不了他俩,这一天两人又在下彩棋,刘罗锅家里没钱,输了他就喝一缸子凉水做为惩罚。李老歪家道殷实,自然用不着喝凉水,输了就给银子。棋至中盘,李老歪形势不错,得意洋洋:刘尔浜那个梆梆梆 这棋不交你真能装。刘罗锅形势吃紧,自然无暇还嘴,苦思冥想,终于一招妙手扭转局势,一扬头精神了:李老歪你别拽,看看你爹的大刀快不快!李老歪一看不好,要输银子,紧忙把注意力转到盘上,苦思对策。
这时,在一旁观战的一个小孩给他支了一招,是个妙手,李老歪听招了。刘罗锅一看不乐意了:这是谁家的孩子,观棋不语真君子,你这小人儿啥时能成君子啊!去去去,找你爹你妈去。
这时有个成年男人过来急忙给两位老人道歉,边数落着孩子边把他带出了棋馆。
小孩子还意犹未尽,不想走,拼命地挣脱大人的手要回去,没办法,大人说:今天给你找了个围棋老师,是一个大高手,你不想学么?
小孩子一听,立马喜笑颜开。这个小孩子叫邹林熹,可能是性格比较急,下棋时落子如飞,止都止不住,你让他慢下来他就说脑袋疼,所以虽然这孩子非常喜欢围棋,却没人愿意教他,自然这孩子的围棋水平也是一般,基本上都是在棋馆里看棋然后学个一招半式,眼看过了学棋的最佳年龄段,父母自然有些着急。
这个邹林熹,下棋特别快,所以大家都管他叫走的急。他的父母一个偶然机会从坐不住的奶奶那里得知有个围棋高手愿意教坐不住下棋,就有些动心,走的急和坐不住,就像三三村里的小哼哈二将,哪个老师也不愿意教,现在有人愿意教坐不住,那么走的急就也有希望,他领着孩子去找扳头王,说了孩子的情况,希望老棋王能够两个孩子一起教。
扳头王此刻正为如何改变坐不住的习性,提高他的棋艺而发愁,现在又来一个走的急,这是小村子的棋人们要跟他开的一个玩笑么?但是他转念一想:坐不住正好需要一个小对手来磨练棋艺,两个孩子都急躁,也许在一起后负负得正,就都改过来了呢?
他于是收下了走的急,看着这两个在一起打闹甚欢的孩子,他觉得想提高这两个孩子的棋艺要先从磨练他们的性子开始。
他准备了两副鱼竿,每天带着两个孩子去村西头的河里去钓鱼,开始两孩子还兴趣满满,可是河里鱼并不多,有时钓半天也钓不到一条,两个孩子有些不耐烦起来,他于是立了个规矩,没钓到鱼的晚上不许吃饭,两孩子没当回事,有家里大人在,谁会舍得不让孩子吃饭呢?可是等晚上回家大人真的不给饭吃时,两个孩子才傻眼了,挨饿的滋味是很难受的,几次下来两个孩子有些怕了。
再去钓鱼,两个孩子认真多了,为了晚上回家能够吃上饭,两个人比着看谁能够钓到鱼,有一天走的急钓到了,坐不住没钓到,他于是弄了条蚯蚓问算不算,扳头王笑了,只要孩子真的专注坐下来了,他知道自己离成功就不远了。
章节十二 老少哼哈二将的对决
两个孩子钓了一个月的鱼,性情有所变化,走的急落子时有了思考的间隙,坐不住有时沉浸在棋局里也忘了起身走动,有一次竟然半个多小时没动身,这在以前是很难想象的,扳头王心中暗喜,他掐头去尾,采用直线型教学,直接从行棋入手,两个孩子进步飞快,这种教学方法有利有弊,好处在于非常实战,对孩子的思维方式和行棋感觉直接进行超强训练,使得孩子实战能力强,棋力增长快,但是弊端也存在,就是头重脚轻,根基不牢,棋力容易反复,扳头王为了早日得到那部心之战,也顾不得这些,心想等他俩上了5段再从打谱开始慢慢生根吧。
转眼半年多的时间过去了,两个孩子有了很大的变化 ,如今两人对局再没有了最初的急躁和随手,已经变得稳重多了,棋局内容也逐渐地丰富,有一次,扳头王甚至听到坐不住边下棋嘴里还边念叨:多算胜 少算不胜……
他知道这两孩子进步非凡,就想找个机会测试一下他俩的棋力,看着这两个曾经一个走的急一个人坐不住的小哼哈二将,他的大脑里忽然闪过一个念头,对,就这么办!
听说有两个孩子要挑战棋馆里的哼哈二将,一些爱看热闹的棋迷都很好奇,有人甚至出了彩金,这对于平日里非彩棋不下的两位老人事是个吸引,于是欣然应战,等看到两个孩子一个是走的急,一个是坐不住时,大家都哑然失笑,两位老人更是拂袖变色,觉得是被人耍笑了。
也不怪老人和看客如此,这两个孩子在人们心目中是不会下棋的,在棋馆里这两孩子就是个小混混,别人下棋只能一旁观看,甚至连说话的权利都没有 ,现在把他俩推上前线,而且还是跟棋馆里老字号的哼哈二将对阵 ,要知道这两老人可都是业余5段的水平,在小村里也是数一数二的。
有看客撺掇:“看在彩金的份上,您二老就教这两小子一盘吧。”刘罗锅看看李老歪:“有人给送钱来,那咱就收着?”李老歪头一歪:“收着就收着”。
于是棋馆里破天荒地静了下来,大家都来围观这两老两少的对局,大家都觉得这两盘应该都没有悬念,只要这两小子别输得太难看就好。刘罗锅心情放松,甚至唱起了京戏:“忽而高来忽而低……”对局开始,两位老人一上手就是野盘子,路数很野,到处是秀肌肉的走法,然而两个孩子走的都很稳,计算也很准确,对老人一些挑衅的走法应对得堂堂正正,基本不走无理棋,几番回合下来,老人并未占到丝毫便宜,由于之前下的过于随意,实地眼看着有些不够了。看客们觉得有戏 ,都闭嘴注视着棋局的人进展,有平日里爱说风凉话的,明显开始怪腔怪调起来。刘罗锅实地落后太多,于是奋力打入到对手空中,准备放手一搏,无奈对手周边太厚,刘罗锅左冲右突,就是无法生还,眼看着大龙暴死,他满头的汗滴滴答答,脸涨的通红,一万个不情愿地签了城下之盟。那边李老歪虽然不似刘罗锅这般鲁莽,行棋比较平稳,但是实地不足的问题始终无法解决,最后输了7目半。这下子棋馆里沸腾了,小小的三三村,又出了两个围棋小高手。
赢了哼哈二将,两位小棋手的棋力勿用多说,扳头王终于拿到了那部朝思暮想的修心大法,他离开了小村,准备找个僻静所在安心修炼,可是当他无意间翻开书页时,里面的一行字让他大吃一惊,是什么让扳头王几乎失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