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4月23日,南国花正开“4.23世界读书日”全民阅读活动——“因为有他们——三炸水门桥英雄故事会”在花都24小时书店公益读写园举行。
本次活动由花都读书会主办,南国书香节组委会办公室、广州图书馆协办。
本次读书会由花都读书会志愿者钟子权同学主持。他介绍了活动背景和出席嘉宾刘武松老师。
刘武松老师是退役陆军上校,二级调研员(退休)。现为花都区直属机关工委关工委执行主任,花都区委宣传部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讲师团成员,广州市作协会员,花都区作协监事长。
接着,花都读书会负责人江永强老师介绍了本次活动共读书籍《志愿军全战事》。他指出,今天的中国,国泰民安,这幸福从何而来?《志愿军全战事》这本书是2010年长城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胡海波。本书运用数百幅珍贵历史图片,引领我们走进战火纷飞的年代。在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朝鲜情况,我们国家决意出兵,血战长津湖,让“联合国军”全线溃退,麦克阿瑟黯然下台。同时经过上甘岭等空前惨烈的战役,数十万志愿军将士血沃三千里江山,最终实现保家卫国。该书既记载了我国志愿军的战斗智慧,也充分反映了我国的立国之战的惨烈战事,而正是先烈们的流血牺牲,才换来了我国的和平发展和我们现在的发展环境。为此,在当今时代,我们依然有必要阅读该书,更深入地了解这段历史,激荡起爱国热情。
接着,主讲嘉宾刘武松老师生动地讲述了三炸水门桥的故事。
当过兵的刘武松老师首先通过从小到大的规模的不同,指出了战斗、战役、战争的区别。他谈到,三炸水门桥是发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一次战斗,是一次惨烈的战斗,如果第三次被炸毁的水门桥美军没有及时修复,也许美军陆战队第一师的番号如今就不存在了。而水门桥战斗是长津湖战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长津湖战役又是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的重要组成部分。
接着,刘武松老师解读了抗美援朝发生的前因和总体情况如何。他指出,当时朝鲜问题由来已久,可以说是美苏两强争霸的结果。1950年10月1日,感觉抵抗无望的朝鲜领导人金日成亲自给毛主席写信,恳求中国派兵救朝鲜于既倒之中。毛主席党中央从国际国内的实际情况出发,本着“打得一拳出,免得百拳来”的战略考量,于同年10月8日成立中国人民志愿军,任命彭德怀为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邓华为副司令员兼副政委,洪学智和韩先楚为副司令员,解方为参谋长,杜平为政治部主任。第一批志愿军部队38、39、40、42、50、66军于10月19日起,先后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作战。
率先入朝作战的9兵团在恶劣的天气下,展开了为期近一个月的长津湖战役。在我9兵团的猛烈打击下,美军只得于12月1日下令撤退,并于12月4日撤至下碣隅里。
水门桥是建在长津湖南则水坝上的一座高空桥,跨度近10米,宽4米,仅一台汽车可行,是长津湖通往兴南港最后一个关口,更是美军南撤必经的咽喉之地,过了此桥,前面就是平原,美军即可逃出生天。如果此桥不能及时修复,美军一万多大兵就会堵在这里,动弹不得,最后很可能命丧9兵团,因为9兵团的预备队志愿军26军5万将士正高速向这里扑来。
对于水门桥的重要性,敌我双方都非常重视。美军想保,我军想炸。
于是就有了三炸水门桥的战斗故事。刘武松老师分别深入讲述了三次炸桥的故事。
第一次炸桥(12月1日)。志愿军20军军长张翼翔命令在古土里一带担任阻击任务的军部侦察营和60师180团共同完成炸毁任务。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60师师长陈挺专门找来师部作战参谋郭荣熙,要他带队炸掉水门桥。因为郭荣熙在解放战争时期就是著名的爆破英雄,技术好,胆子大,多次荣立战功。
郭荣熙受领任务后,首先找到了在水门桥附近活动的军部侦察营。侦察营立即抽调一个加强排组成炸桥小分队交郭荣熙指挥。此时水门桥守敌已得到加强,郭荣熙和炸桥小分队克服了天气极度寒冷的不利因素,利用夜暗和地形的掩护,隐蔽接近目标。郭荣熙亲自抱着炸药包,爬到桥下,将炸药包放置在桥洞上,然后迅速拉响导火索,随着一声巨响,水门桥被我志愿军炸出了一个大洞,车辆已无法通过,而我们的炸桥英雄郭荣熙也被乱石击伤,不得不退出战斗。守桥美军见大桥被炸,急忙向我炸桥分队开火,我炸桥分队只得边打边撤,伤亡了不少战士。
美军见我军破坏了大桥,又接到了撤退命令,立时慌了神,于是马上组织所属工兵开始抢修水门桥。他们派人上山砍伐大树,很快用木头修补了被我军炸坏的桥面。美军修桥速度超出了志愿军的想象,按我们当时的装备和认知,这个桥起码也得一个星期才能修复,可美军用了一天多的时间就修好了。

第二次炸桥(12月4日)。志愿军见大桥被美军很快修复,决定进行第二次炸桥,这时美军已经开始从下竭隅里向南突围,更加加大了对水门桥的保护。这时军部侦察营已遂行其他战斗任务了。军长张翼翔便命令180团团长赵鸿济(烈士,于12月10日牺牲)立即组织部队炸桥。赵团长马上命令副团长都曼令亲率一个加强连的兵力前去炸桥。加强连在黑夜的掩护,很快运动到桥下。此时的大桥已在美军的高度戒备之下,我炸桥分队迎着敌人呼啸的子弹,采取交替掩护的战术动作往前冲,虽然又一次成功地将大桥桥面炸塌了4米多,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伤亡,因为几天的阻击作战,180团伤亡太大,此时已无兵可派。
正当志愿军首长和炸桥分队满以为美军短时间内无法修复大桥时,谁也没想到强大的美军工兵竟在一天之内又在断桥上架设一座钢制的车辙桥。为防止大桥再次被我军炸毁,美军连夜加派了更多的步兵和坦克来保护大桥。

第三次炸桥(12月6日)。眼看南逃的美军即将到达水门桥,最靠近水门桥的180团又严重战斗减员,无力再炸大桥,急得宋时轮司令员团团转,好在突然有参谋报告27军240团有部队已穿插到了水门桥。于是宋司令员立即命令27军军长彭德清不惜一切代价炸掉水门桥。彭军长受领任务后,立即将炸桥任务下达给最靠近水门桥的80师240团。团长李春圃不敢怠慢,立即派出该团战斗力最强的三营前去炸桥。三营立即成立了以7连为主的炸桥敢死队,将全营最好的兵力兵器加强给7连,由7连主炸,8、9连进行火力掩护。
此次炸桥比前两次更艰巨更危险。因为敌人不但在大桥上布置了防守步兵,还专门调来了坦克协防。我炸桥分队想接近大桥都很难了,莫说上桥炸桥。但困难并没吓倒我英勇的志愿军战士,志愿军240团7连官兵在连长姜庆云的指挥下,利用夜色,反穿棉衣,有效地掩护了自己。掩护分队则主动向敌开火,吸引敌火力,炸桥分队则利用敌人忙于应付掩护分队的有利时机,迅速运动至桥旁。快接近桥梁时,敌人突然醒悟过来,机枪子弹、坦克火炮雨点般地向炸桥分队扫来,不少战士倒在敌火下。但我们的战士并没有被死亡所吓倒,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继续冲上去,就这样一波接着一波往上冲,终于冲到了桥下,将炸药包放在桥墩上,随着一声巨响,水门桥连根炸毁,桥面被炸出8.8米的一个大缺口。
第三次炸桥炸得很彻底,志愿军首长和官兵满以为美军没有半个月肯定修不好大桥。因为一般的军用车辙桥根本就没有这么长。谁知我们还是小瞧了美军强大的军工能力。
五角大楼见情况紧急,当即命令日本工厂连夜制作了8套每套重达1.1吨的钢架桥梁,用大型飞机运到水门桥上空,再用超大降落伞降至水门桥附近。其中一套落在我方阵地被我方没收,一套甩坏,另6套被美军顺利接收。美军派出一个工兵营,连夜抢修,仅用2天不到的时间就在悬崖上架设了一座载重50吨、可以通过撤退部队所有车辆的桥梁。同时再次加大对大桥的保护,命令部队占领大桥两则高地,至此,我军想炸桥也无能为力了。
讲完三次炸桥的故事,刘武松老师讲述了自己的感悟。他指出,中华民族是个崇尚英雄的民族,更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在国家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总要无数英雄挺身而出,为了民族的解放,为了国家的利益而英勇战斗,甘愿献身。长津湖战役的英雄们就是光辉的典范,他们就是民族的脊梁,国家的骄傲,我们要永远铭记这些英雄,传承红色基因。
接着,刘武松老师还与读者进行了交流,他指出现在的学生们应该好好学习,而且要树立起尊重军人,拥护军队的精神。
随后,现场的读者还上台朗读了《志愿军全战事》的篇章。
活动全程在花都读书会线上直播平台进行了直播,同时在线参与的人数最多时超过了3000人。
本次活动全程按照防疫工作要求开展,同时邀请了志愿者进行服务,为活动提供了场地布置和直播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