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谨以此篇献给第27个世界读书日
平凡的世界 闪光的灵魂
――读路遥《平凡的世界》有感
文/山野之水
防疫期间,我读了路遥三部6卷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原著,掩卷沉思,心里始终被一种精神感动着,感慨颇多,不吐不快。
这是一部史诗般现实主义力作,获中国最高奖茅盾文学奖第一名,被誉为茅盾文学桂冠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小说全景式反映了1975年至1985年十年间中国社会发生的深刻变革,该作充分反映当时社会各阶层思想生活,喜怒哀乐,成功塑造了孙少安、孙少平等典型人物形象。

孙少安虽然学习成绩优异,可是为了承担家庭振兴的责任,13岁就辍学回家务农,在黄土地上辛勤耕耘。做为家里主要劳动力,他坚持不分家。一起吃饭时,他妻子秀莲为他舀碗稍稠一点的粥,他都不愿意。后来去城里拉砖,睡在没有门窗的废窑洞,吃从菜市场捡来的菜梆子。他后来办砖厂,不忘帮助乡亲们,最后一起脱贫致富。他不但自己还帮助父亲箍起新窑。
孙少平,贫困不坠青云之志。上县高中,吃的是丙级饭菜――两个高粱面黑窝头,一碗没有油水的菜汤,可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后来在城里打工,虽千辛万苦,却如饥似渴地读书――虽物质贫乏却精神富有。在少平身上我们看到了路遥的影子――多舛的命运,奋斗的人生,想牛一样劳作,像土地一样付出,富有爱心、同情心,深爱着脚下的土地和贫苦的农民。正是这种执着的爱,出于内心的善良和吃苦耐劳的品质,才赢得城郊村支书的信任,转成“城市户口”,推荐当上煤矿工人,才赢得田晓霞的爱。

“爱”是贯穿全篇的主线,父子之爱、兄弟之爱、兄妹之爱、师徒之爱、男女之爱。。。这爱于贫富地位无关,城里的公家人润叶不是爱着农民少安,省报记者晓霞不是爱着工人少平吗?诚然,追求安逸的生活无可厚非,但是在当今“唯钱至上”物欲横流情况下,这种高贵品质不是难能可贵吗?我们必须保持奋斗精神,保持出自内心的善良,保持对祖国母亲和普通劳动者深沉的爱!
黄土高原贫瘠的土地,汹涌澎湃的黄河水培养了路遥的吃苦耐劳、努力拼搏改变命运的品质,也培养人他笔下双水村人的人物特征。那里的天、那里的山、那里的河、那里的桥、那里的窑洞、那里的信天游、那里枣树林。。。总是如此的诗情画意;那里的村落、那里的集市、那里的风土人情。。。总是让我们流连忘返,手不忍释卷,为什么?正如诗人艾青所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只因为我把这土地爱得深沉!”

总之,这是一部励志的书,是一部爱的书,是一部历久弥新的书。当你人生顺风顺水或不如意时,就读一读吧,这部书会告诉你很多、很多。。。

【作者简介】山野之水卢峰,男,河北承德人。本科学历,高级教师,中国语文研究学会会员。相信天道酬勤,天生我材必有用,用纯真心抒写无悔人生。作品多次在《诗刊》《中国风》《南北作家》等刊物和大型网络平台发表并获奖,荣获全国最佳人气优秀奖。百度“山野之水”可见整版诗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