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终南灵谷

文/何俊锋

大秦岭终南山,西起秦陇,东至蓝田的终南山,横拦渭河,北望长安,云遮雾罩,深林蔚然,在中国文化语境中,俨然一座仙山。在中国的文化语境中,它都有长久的祝福之意——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而在这种语境中长大的中国人,对于终南山,总有一种莫可名状的情愫。终南山,中华之龙脉。

远望终南,蔚然生秀,层峦叠嶂。从清晨至日暮,山间啾啾鸟鸣,雾岚萦绕,凝翠的山谷中,白云舒展,阳光静谧。我的学生曹科说,山上有不少的隐修者来居此间,或隐世、或求道、或修仙。求道修仙者,不知其最终结果如何,但只要进到这座山里,亲近自然,烦绪洗涤一尽,对山风朗月,生如神仙。他们得自然之庇荫,山水之灵秀,生活的与世无争,无忧无虑。那种自在安闲的生命状态让人不禁想到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那种洋溢着生命原始力量和青春味道的绿色世界,滋养着一代代人们的生活和繁衍的梦想。

下午三点,我和振武,邱总夫妇,航天的张老师准时从西安出发,避开喧闹的人群,提早前往。不到一小时就到了上山的峪囗,穿过小桥,我们行曲径,踏青石,过山谷,跨山涧,穿丛林,沿途均见山青青、谷幽幽,林绿绿、草茵茵,水潺潺、鸟啾啾,香椿抽出红掌,槐花含苞待放,随处可见的蒲公英绽开了小黄花。拾阶而上,不经意间已至山腰,游趣更浓。顺势坐在顺山而流的山泉旁,擦一把微汗,掬一口山泉,沐一脸山风,顿觉舒心惬意。

依着山,傍着水,我们举目远眺,但见四周沟谷幽深,群峰林立。一座座、一层层、一片片,如刀如剑、如笋如柱,陡峭嵯峨、横空耸峙,千姿百态、直指苍穹。其形态,既呈亭亭玉立之容,又显雄奇峻伟之貌,更有拔地连天之势。山峦之间,袅袅淡雾,如棉絮、似轻纱,随风飘游,忽东忽西,忽来忽去。时而遮掩山头,时而拂峰而过。

此时的大峪,空气清新;村舍人家,一尘不染;山林之间,鸟儿啁啾,给人一种静极生动、绿里透凉的感觉。在如此诗意的林间小径上攀援,四月的终南大峪谷,春色惹人,到处是花的世界,白色的白娟花遍布山野,一团团、一簇簇,开在山峦间,散发着醉人的幽香,沁人心脾。小路曲径通幽,一步一景。景随步移,步步见景,目不暇接,美不胜收,融原始美、自然美、清纯美、形态美、动感美于一体,堪称世外桃源,人间仙境。

大约四点多点,我们终于上到目的地终南灵谷,它就在终南山的大峪谷沟山上岩畔,如深谷幽兰,隐而不宣,远离喧嚣,清幽宁静,依山而居,原始古朴,正是白云深处有人家那种意境。走累了的我们一行,坐在这山居田园的原木茶台周围,煮一壶谷雨茶,燃一缕檀香,沐着凉爽的山风,浸在仙境一般的山居中,己经不问世事,避开尘俗,独享这一份远离闹市的宁静,感受这一份宁静阅读带来的享受,在这青山绿水间,在这茗茶书香中,静心阅读品味静能生慧的顿悟,享受静心阅读带来的幸福感。

我环顾了归真堂雅居四周,这里有菜园,有松林,有小溪流,上方有圆音寺,对门有小道观,屋里面有火炕,有踏踏米,有茶室,有画室,禅修室,院里有打糍粑的石窝,原木做的茶台,青石做的洗漱卫浴,在这里小住,可倚松下,可卧泉边、冬天可踏雪寻梅、围炉夜话、春秋可采食山野之珍,品山泉佳茗,亦可以听琴读诗、沐手抄经、吃素食、访道观,拜神灵,徜徉在这林丰木茂的山野之间,顿时顶灌醍醐,返璞归真,站在茅棚民居之间,脱离尘世的喧嚣,独处慎思,心神宁静,品茗读书,静心悟道,让自己的灵魂有一个世外桃源般栖息地。今后,这里将是我考察选定的第五个何俊锋艺术评论工作室和何俊锋读书会禅修研学聚集之地,

我们在终南灵谷挖蒲公英,采洋槐花,上大梁二梁,内心深处那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冲动时时蛊惑怂恿着我们去向更高更远的山谷深处寻道而去。静静的光阴在清寂的竹林松风中沉淀,在坐看云起时凝固成永恒的超脱之境中定格,那份美的涌动一次次在密林中行走和闪烁。入山寻隐,穿越丛林,不失为一种妙趣人生的快慰。栖身终南灵谷,清净无染,心寂如山,空明澄澈,不远不近,不归隐,却入山,自是一种豪情与勇敢。于幽谷深兰处坐禅小憩,青竹幽径地听松风鹤语。在自然和丛林中警醒自己的初心,洗涤心间一切凡尘。
在松风拂面,松塔满地的静谧中,能追寻一种无上的在场的安顿,寻找安慰心灵的一把钥匙,那样的缤纷而世俗,又那样的格格不入。距离诞生美和诱惑,也诞生神秘与归隐。这这里,我们体会了隐士的生活,山间的明月,吹吹纯粹的松风,弥散的烟火。远离尘寰,远离官场,远离世俗中逐渐获得自我的生命道场和价值确认,不为世俗所羁绊,不为名利所遗憾,也完成了人生的圆满与解脱。看淡一切世俗的烟火和诱惑,心如止水,守心如一,方可得始终。
终南灵谷,我在你的雅居安个家,这里将是我心灵的栖息地,梦想与现实互换的家园。

文:人生十多
印:宁静心淡泊

文/屈军强

人生多德,德高望重厚德载福
人生多养,养心养生美意延年
人生多勤,勤能补拙四时福安
人生多善,善则平和助人结缘
人生多谦,谦逊低调礼仪待人
人生多静,静气顺安静生福慧
人生多淡,淡泊明志守护健康
人生多忘,忘境养神不怀怨恨
人生多恩,恩人敬重及时回报
人生多福,福寿绵长吉祥如意

书卷如故交

文/何俊锋

春风十里花词,春风十里书香。在春的每段时光里都盈满书的清香,随时光蹁跹,随光阴匆忙,让心穿越文字的厚重或轻盈,在静读中思悟,在畅读中欢喜,感受日子在读书时,呈现出的寻常美好,感受季节在文字中变迁时的深情。在春天热闹的花事里,盈满书香,让花的颜色,花的模样,花的语言,花的心意都浸染着读书的心怡,都饱含着读书的深情,都馨香着读书的哲思,都清芬着读书的番悟。让春天的盎然与生机,温暖与希望,在时间的维度里,如书般一本本叠加,散发出隽永灵魂芳香。

书卷如故交,总能在岁月深处,在花香明媚或浓烟暗雨里,给心以慰籍和开解,以文字的墨香和精彩,丰盈心灵的荒芜和孤独,走出狭隘,拥有豁达和辽阔的心境;用书中的智慧,矫正心间的偏执与执拗,涵养心性,颐养有趣的灵魂,在纷繁芜杂里,洁身自好,拥有干净的情怀。在阅读中,安然于光阴如梭,深悟岁月迭新的智慧。用那些散落在书籍间珍珠般的文字,串接出春天带有智慧的花香,盈满心间,在读书的安静里,饱满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有无边的深情,有似水的柔情,如现世的考量,有过往的思量。谋生,因读书而远离几分平庸;谋爱,因读书而走近几分优雅。让心间的风景,有近处的美好,亦有远方的期待。

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中,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安静地在春天里读书,屏蔽世间的尘俗,让文字的馨香丰富语言的魅力。打开心仪的书籍,书一筏心中的思悟。读书,让心念干净纯澈;读书,让意趣一往而深,于春天的书香里,总会遇见人生欣怡的良辰美景。读书,厚重生命的底蕴,隽永岁月的清简。书香如春风化雨,润语明心,治愈陈疴,修复心灵,滋养人生四季,让春盈书香,心见美好。

一元钱的随想

文/王周才

假日从虢镇城等公交车到市上时遇两老者也要去市里。从虢镇到市里有三元、两元、一元三种车票的公交车,等了不一会来了一辆二元公交车,等车的人比较多,我一直让到两老者的后面成为最后一名乘车者。快轮到二老上车时,他们问票价是二元的车,回过头来对我说:“小伙子不是说有一元票的公交车,怎么这车要两元呢?”我说,老叔一元钱公交车要在西门那个站台等,您们座这趟车就行了,要去西门还要再走三站路呢不方便呀。他们说:“我们还是去西门座一元车去,能省一元钱多走些路不要紧,我们走了你来上吧”。我没多想就上了车,人多没座只好站在车门前处,站定后向车外望去,见二老慢慢地挪动着脚步朝西门方向走去,车启动后没几秒就看不见二老的身影了。车到西门站时等车的人真不少,心想那二老能座上车么,万一上不了车那他们要等啥时候才能到市里去呀,不知他们去市里所办的事急不急,要是急的话不就要误事吗?他们要是跟我一起上了车的话,说不定还能遇到好心人让个座呢,省去多走一段路和去再排队等车的麻烦,安心地乖车向市里赶,不就是多一元钱么。
车上人多却没遇上一个熟人,想找人聊聊解除乖车的无聊是可求不可及的事。静下心来那二老的身影又浮现在我的眼前,从外表上看,他们有钱还是缺钱着实确定不了,但对待一元钱的态度却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他们肯定挣不了钱了,也许他们的子女事业有成有教养很孝顺给了不少养老钱,也许无人照管缺钱,但现在政府给60岁以上的老人们都有一定数额的养老金,他们不一定差一元车票钱。一元钱人民币的价值,在他们和年轻人心中的含义是大不一样的。现在的年轻人出门不到几百米的距离动不动就座出租车,一元钱在他们心中是很不起眼的小数目,办了不多少事,至于一元钱是怎么争来的谁还再呼它呢,只要能方便省事那怕再多几个一元钱都无所谓。长明灯、长流水、有钱没钱都摆阔,这种社会恶习似乎见怪不怪。而老者则认为一元钱能办好多事,可以乘车去20公里以外的市里、可以买伍盒火柴、可以给小孙子们买个小玩具,而要挣一元钱得付出很多艰辛才能取得,节约一分一厘已是一种习惯,心中总有挣钱如挖铁,花钱如消雪之观念,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就是宁愿多走些路多费些事,也不愿去多花、乱花一分一厘钱。这种对待一元钱的代差,不正是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时代的呼唤吗?低碳生活环境问题不光讲在嘴上,更主要的是要体现在行动上,要与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结合起来,必须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细节入手教育倡导年轻人,要看得起一元钱的价值,要懂挣一元钱中的艰辛。养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好习惯。那个假日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对一元钱含义的理解,我为我们的前辈门对待一元钱行为而感动。



王周才 陕西宝鸡人 1963年3月生,1981年10月入伍,2000年转业于宝鸡市陈仓区税务局工作,文学爱好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