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语悟道》国学专题连载系列之五十五
作者:康金印 主播:梦雨
七 述而13-16章
13.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译文:先生在齐国听到舜的《韶》乐,由于心专在乐上,竟然几个月不知肉的滋味。随口说:“不料想舜作的乐好到这地步啊!”
点评:本章写孔子对《韶》乐达到痴迷程度。古人程颐曾怀疑“月”是“音”之误,他不相信“乐”的感召力这么大。本章是孔子36岁时在齐学乐的记录。山东淄博市临淄古城东南的韶院村,清嘉庆年间曾出土上刻“孔子闻韶处”古碑。可见,孔子学乐之专心,影响深远。

14.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译文:冉有说:“先生会帮助卫君吗?”子贡说:“是的,我要问问先生。”他进屋说:“伯夷、叔齐是怎样的人?”先生说:“是古时的贤人。”子贡又问:“他们互相让国,他们饿死在首阳山,怨悔吗?”先生说:“他们禅让君位是求仁,他们得到了仁,又怨悔什么?”子贡出来告诉冉有说:“先生,不会帮卫君。”
点评:本章说孔子赞成禅让、不会支持卫君与父争君位。

15.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先生说:“吃粗饭,喝凉水,使胳臂弯曲当枕头,快乐也就
在其中了。用不合正义手段得来的富贵,我如同浮云一样看轻。”
点评:本章写孔子自述快乐观:吃粗粮、喝凉水、枕胳臂,我也能快乐;既富且贵,但来得不义,我也不快乐。贫而乐,是因我在贫中“从吾所好”;富中不乐,是因那富是从不义而来。这样的快乐观很值得赞扬。

16.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译文:先生说:“给我增加几年寿命,到五十岁学完《易》,我可以不犯大的过错了。”
点评:本章写孔子在近五十岁时想深入学习《易》,以利自己无大错。结果他真学习了《易》。他曾把穿竹简的皮条翻断多次,可见读的次数之多。他还写出随笔十篇,为后人读《易》提供方便。《易》在秦始皇焚书时尚未成儒家经典,逃过一劫,东汉成为“六经”之首,成为儒家经典。孔子所教“六艺”,其中的“数”已含《易》中内容。孔子主要把与鬼“谋”(向鬼神问吉凶)的《易》,改变为主要与人“谋”(人造吉凶)的《易》,是思想上的一个进步。《周易》,特别是其中的《系辞》,“是装在形而上学的框子里的辩证法”(《中国通史》172页)。孔子学《易》后,使他五十而知天命,有了历史责任感,影响了他后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