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语悟道》国学专题连载系列之五十四
作者:康金印 主播:书东
《论语》各章、译文、点评及各篇要点提示(七)述而9—12章
9.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译文:先生在有丧事的人旁边吃饭,不曾吃饱。他在这一天还哭了,也不再唱歌。
点评:本章写孔子在有丧事的人旁吃饭“不饱、日哭、不歌”的表现,显示出他的仁者之心。《礼记》载,古有“吊于人,是日不乐”的礼制规定。有的《论语》注本,“子于是日哭,则不歌”独立成章。

10.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译文:先生对颜渊说:“使用我就出来做官行道,舍弃我就隐居起来,只有我与你有这种品格。”子路说:“先生统率三军的时候,选谁跟着你呢?”先生说:“空手打虎、徒步过河,死了都不后悔的人,我不与他一起用兵,一定选择临事知道小心谋划而成事的人。”
点评:本章写孔子表示自己能“用则行,舍则藏”,不愿与有勇无谋、冒险蛮干、没有实行能力的人一起共事。孔子说做“用则行,舍则藏”的人,意在强调要有真本事,不然有人用也行不了,等于在告诫学生要学好本领;孔子说选共事者要谨慎,因为他关系事业成败、生死存亡,必须是理想中人,意在鞭策子路克服冒失等缺点。本章前半部分谈“用”与“不用”应怎样,后半部分承前谈“用什么样的人”。学习前半部分应该特别指出的是,孔子对颜回说“舍之则藏”,而且把自己也拉进来,意在安慰始终没人用的颜回,使他面子更好看些,并非真有藏的意思。今人学习这一部分,千万不能拾古人的垃圾,遇到升迁等不如意的事时,就以消极的“藏”来对待,要知道后退是没有出路的。学习后半部分,应特别强调的是,孔子所说用有实行能力的人这一原则并无错,错在认为子路是“暴虎冯河”之人。孔子两次要应公山弗扰、佛肸之召,都是子路劝阻,才没有贸然前往,不然后果严重。遵守正确的用人原则重要,防止误判、用准人同样重要。

11.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译文:先生说:“商业财富如果可以妄求啊,即使让我做拿鞭子在市场守门的人,我也愿意干那差事;如果不可妄求,我还是从事我喜欢干的事。”
点评:本章孔子自道财富观、择业观。其财富观是“可求则求”什么是“可”呢?即合乎道义的。在本篇16章他曾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里仁》中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孔子的“择业观”是“从吾所好”。他好什么呢?他“好古以求”,他好“传道授业解惑”。孔子为何说富贵不可强求呢?因为他所处时代,富贵由是否出身贵族来决定,出身是无法强求的。虽然当时世袭制度已松动,但还没有废除。孔子说不可强求,意在教育学生安贫乐道。

12.子之所慎:齐、战、疾。
译文:先生所谨慎对待的是:斋戒、战争、疾病。
点评:本章孔子自道所慎是“齐(斋)、战、疾”。因为“斋”是为祭祀,事关忠孝大义;因为“战”事关国家存亡、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因为“疾”事关国人生死存亡,也影响国家兴衰。这么重大的三件事能不“慎”对吗!除“齐(斋)”外,“战、疾”仍是今人应面对的问题,关心国防,爱护环境防污染,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