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华坤 朗诵:杨建松
聆听杨建松老师激情朗诵战友周彰《小芳坚强,坚强小芳》的诗作,使我浮想联翩。此诗充滿了强烈的对比。

小芳,
一个名字都散发着芬芳的姑娘,
如豆蔻年华的少女,
烂漫地跳跃在林荫中花丛旁。
不,她穿梭在病毒弥漫的病房,
她巡走在待救病人的病床。 
一个柔弱的女子,
本应倍受呵护,
有人为她把风雨挡。
可是不,
她象天使降临在受难的人群中,
用她的爱,
驱散了恐惧和绝望,
她的仁爱,
给了濒临死亡的患者求生的勇气和力量,
她柔弱的肩膀,
撑起了挽救人类的诺亚方舟,
显示白衣战士的担当。

防护面罩遮住了小芳的娇美容颜,
口罩带子勒破了天使的俊俏面庞。
普度众生的使命,
让无数小芳们无暇做美容保养,
无暇顾及磨破了俏丽的鼻梁。
美丽藏在心中,
人们无法瞧見小芳的模样,
但人心却总在用最美去描绘她的漂亮。

世俗曾扭曲了人们的善良,
天使又打开了人禁锢的心房。
受惊的病人,
在小芳的开导帮助下,
重建了希望,
欢声响彻了方倉。
多少危重患者,
又走出病房,
迎向了久违的朝阳! 
坚强小芳,
是英雄武汉交响乐中的主旋乐章,
是强烈对比冲突中的激昂!
小芳坚强,坚强小芳!

画作者:周彤
周彰《小芳坚强,坚强小芳》
朗诵:杨建松
编者后记
武汉战疫中有许多难忘的美丽感人的故事。这里说说我的一段关于由“画-诗-文-诵”而引发的故事:

画家周彤——国家高级摄影师、导演、画家,武汉封城战疫中,以画笔当武器声援战疫,百来幅画作流出笔端,传递抗疫英雄故事,多年前他在江滩公园作画时我与他,相识曾在网络推发过他的画作,看到他每天微信传来的抗疫画作,年近八十的老党员那份大爱情怀和执著精神让我深受感动,我为他在网络平台《周彤战疫画作专辑》,每日更新,广泛传播,武汉解封后,相约重逢,我激情写下了《画笔当枪杆,斗室做战场》长诗作为见面礼。

诗人周彰——周彤弟弟,武汉市文化局退休干部,老党员。当过兵,做过工,从过政。在疫情中,他心系一线,有热情,有强烈的创作欲望,用手中的笔去发现、去讴歌那些抗疫中涌现的无数可歌可泣的人和事。大约在2020年四、五月间,周彤老师发来他的十多首封城期间的抗疫诗文,那份深情大爱,真诚朴实的文字一下子吸引了我,于是,我朗诵并在网络平台推发了《周彰武汉抗疫组诗诵读》,由此与他相识,网络联系不断,直到今年元旦前才第一次握手,相见恨晚。两年来我每次在网络发布的朗诵作品,他都及时跟踪并热情鼓励点评,成为我不断努力的一种激励。
周氏兄弟在武汉封城抗疫期间的坚韧不拔精神,其实是武汉老人们的一个缩影,我曾有一段文字《点赞周家兄弟》
周氏双雄,周彰周彤;
热血衷肠,令人感动。
武汉封城,宅居家中;
忧怀天下,竭尽忠诚。
周彰展纸,壮怀激情;
英雄故事,网络传诵。
周彤挥笔,泼洒丹青;
百幅漫像,栩栩如生。
壮哉老兵,现代黄忠;
才如泉涌,晚霞正红。

陈华坤——周彰的战友,我刚刚得知他的高姓大名,一名老兵和兄长。我发布周彰《小芳坚强,坚强小芳》诗朗诵后,周彰老师转来他的微信点评,就是以上的这段用心用情的点评文字,我阅后曾附在那篇帖子的后面。昨晚周彰老师转来他对我诵读的点评,让我也同样的感动——他的认真、他的真情、他的文采和学识给我以启迪。殊不知,默默中我的声音所演绎的文字,能够给人以美好的心情,十分的欣慰;也更觉得朗诵艺术的感染力确有一种入心入脑的力量!这促使我继续探索,坚持如一,不断提升,传扬更多的美好!
在这春日的早上,花开正艳,世界如此美好,愿所有的朋友们一切安好!
感谢周彤、周彰和陈华坤几位老兄的诗文画作给我的精神激励和艺术享受,今特拜读欣赏陈华坤老师这段跟帖文字,以示敬意!盼来日相聚品茶!
编者:杨建松于 2022年4月22日
附:微信点评跟帖选登
周彰给杨建松的微信:
这两个微信是战友昨天读到您朗诵周彤《金秋月圆》和您先前朗诵的《小花坚强,坚强小花》的感受和评价。我认为这位战友认真呤听了您的朗诵并作了有感而发的赏析。谢谢杨老师了!
陈华坤发给周彰的微信点评:
我对朗诵的知识太浅,完全沒有资格能作什么评论。
仅仅因为你的诗,才有幸听到杨老师的朗诵,上次是讴歌,这次是咏叹,讴歌赞美时,他那气息带有鼓动,引领你一波接一波地跟上去了,思绪跟着他在跑,眼前不断呈现出画面,情绪处于不断的起伏之中。
今天的朗诵风格不同,娓娓道来,风清月朗,逐步探幽,步步窥景,闻斯人之叹息,感斯人之悠思;有低迴婉转之雅,藏欲说还休之幽;煽睹物思人之情,惹念友怀旧之愁。
含磁之音入耳,𣎴歌亦乐,尤如象牙做的拨片,轻拨心弦,弹出电波。
朗颂者象巫师勾人魂魄,神游漫步;又象催眠师,让你经历一番激动和释怀,吁出心中的积忧。
诗人吐丝,自会吟诵,可是几人能亲耳听到诗者诵读?
从美文转为美声,须经朗诵者将文字嚼碎变成血液,酿成有生命的涓流,正是有这二次创作,将好诗好词传播,才有相印相辉,彩光溢流。
说到这里,想起一句"熟读唐诗三百首",如果不理解诗中情诗中意,那读了也是白读。
我过去读课文读古诗,也曾摇头晃脑,老师总叫我们带感情,可是我们只能一字不拉地、平平板板地读熟,盖当时沒有真正会朗诵的老师啊!
及至我们听到好台词好朗诵时,时过境迁了。
匡吉兄,已经不记得是否曾配合二哥摄过像,但我只记得他的身影形象。
杨老师的音质蛮好,所以我认为"朗声磁",有磁力;听诗和自己读诗是两个概念,我读你的诗是汉口话,在肚子里念;听杨老师朗颂,抑扬顿挫,把心情挖出来了,他肯定是先吃透了,揉进他的感情,再释放出来的,引人入痴。
再次谢谢杨老师!
2022年4月22日
作者:陈华坤:退休干部,党员。老三届学生,伤残军人。复员后在卫生防疫部门从事摄影工作。毕业于武汉大学首届艺术摄影大专班。离过岗下过海,接触过多种行业,有社会基层生活的历练。兴趣广泛,喜欢读书;崇尚真善美,讲究正清和;以真诚待人,以肺腑说话。

朗诵:杨建松,网名铁马豪歌,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会员,湖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深圳文学学会诗歌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九州风雅颂朗诵艺术团副秘书长,《都市头条》认证编辑。
本刊编辑:杨建松

请扫描关注《都市头条》
铁马豪歌主页
欢迎关注 感谢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