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侯好贤出生于洛宁县河底镇刀环村的一个贫困农家,从小父母双亡,过尽了流浪生活。一个偶然的机会,有幸到延安,接受到革命思想,才跳出了苦海。在全国解放战争中,积极报名参加了解放军,成为一名革命战士。在解放东北锦州战役中,敢于冲锋陷阵,英勇杀敌,受到了军委的赞扬。全国解放后,投入到新中国建设中,在工作上,不徇私情,不畏强权,始终保持着八路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优良传统,在河底镇留下了很多逸闻趣事。
侯好贤幼年时父母双亡,由东宋乡牛庄村的外祖父抚养。外祖父痛失爱女,怜悯遗孤,待孙如子。当侯好贤长到十二岁那年,趁亲人们不注意,独自出走。外祖父连寻几天,不见踪影,临终不忘挂念。
侯好贤离开亲人,亳无目的地游走,饿了讨饭充饥,渴了泉水止渴,夜晚破窑洞或麦秸垛跟御寒。
时有凑巧,峰迴时转。后来,侯好贤竟意外地游走到了渑池县城。渑池县城当时八路军设立有办事处。八路军兵站设在渑池县城东关海露大街90号,是刘少奇在渑池时的住所;小寨村为兵站所属单位住所;东关海露大街24号是1938年召开豫西会议的地方。兵站建立于1938年11月,为抗日战争期间,我党我军向延安护送干部、进步学生向太行前线八路军总部输送军需的重要转运站的必经之路。刘少奇曾经在此主持召开豫西会议,八路军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司令员也曾到兵站指导工作。
侯好贤白天到饭店找旅客吃剩下的残羹充饥,睌上,就在火车站的地板上睡觉。忽有一日,一群到延安去的学生也在火车站将就过夜,准备第二天乘西去的火车。学生们见地板上睡了一个衣着破烂的十二、三岁小孩子,一看就知道是个穷苦的孩子。到了后半夜,他还在熟睡,学生们怕他天冷着凉,就喊醒他起来活动活动,以防感冒。经询问得知他是个孤儿,第二天把他也带到了延安。
在延安,侯好贤接受了革命教育,懂得了革命道理。待全国解放战争开始,他随军到了东北加入了四野部队,参加了解放锦州战役。锦州是山海关前一个重要据点,如果攻陷锦州,对解放华北平原具有重要的作用。在锦州战役中,侯好贤表现勇敢,冒着连天炮火,手端机枪,第一个冲上锦州城,为部队冲锋打开了一条血路,立下战功,受到军委嘉奖。
1949年全国解放,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受中央军委的推荐,侯好贤登上了天安门城楼观礼台,观看了陆海空受阅部队通过天安门广场的盛况,见证了新中国成立时亿万人民群众欢呼雀跃、隆重而幸福的场景。
在一次解放战斗中,军长胳膊受了伤,到洛阳正骨医院治伤〈当时洛阳还没解放)。正骨医院的医生是个女的,身材肥胖,可能已觉察到他们是八路军,态度傲慢,坐在八仙桌后边,桌子两旁各坐一个徒弟,手拋着瓶子玩耍,待理不理,明显不愿治疗。侯好贤双肩窝各夹一支手枪,揪起胖医生,扔出丈余。吓得他们赶紧给军长进行了包扎,侯好贤和军长,连夜出了洛阳城。
全国解放后,中央军委安排侯好贤到西安高级干部学校学习班学习。结业后又回到军部报到,军长的警卫员不认识侯好贤,不让他进,警卫员掏枪拦截,侯好贤掏出手枪打死了警卫员。军部上报到中央军委,中央军委副主席林彪知道他的情况,亲自批示“鉴于在解放战争中,劳苦功高,免予刑事处分,下放地方工作”。侯好贤被下放到西北铁路局任局长,他自知没文化,难以胜任,主动要求到豫西剿匪。后来在三门峡印染厂任厂长。
侯好贤在三门峡印染厂任厂长期间,见街上有个要饭的年轻人,询问后得知是洛宁县洛河南人,是个文化人,又是老乡,因家庭出身不好,经常挨斗,精神上受不了折磨,就跑出来放松放松。候好贤产生了恻隐之心,就把他引到澡堂洗洗澡,把自己的衣服拿出来让他穿上,聘请为印染厂的秘书,主管厂内事务。

七十年代,候好贤在河底公社任派出所所长,维护社会治安,处理案件,主持公道,不畏强权,公平正义,受到群众好评。在一次处理民事纠纷中,两方势力悬殊,势力强的一方以势压人,并企图威胁,让侯好贤偏向他们,说自己在洛宁县公安局有人,官司一定得赢。侯好贤顿时火冒三丈,厉声骂道:“你他妈的,公安局里有人,想仗势欺人,我今个先把你打死,看他能把我咋着!”随即掏出了手枪。这人一看遇住了个硬茬,拔腿就跑。这人在前边跑,他在后边撵,边撵边骂:“你他妈的仗势欺人,还想威逼我,老子今个不吃你这一套,非把你打死不可!”公社院内的干部一看,大事不好,几个人赶紧跑过去抱住了他。这件事在河底引起很大轰动,也刹住了歪风邪气,大张了正气,河底人一提起这事,都拍手叫好,赞不绝口。
在杨坡任派出所长时,公社书记刘彤令看他家里困难,孩子们在农村种田,要把他家的孩子安排到公社,当个跑腿的,脱离山区,不再爬坡迈岭,风吹日晒,可他坚决不同意。干部侯军友三次找他做思想工作,最后他说道:“我们都是为国家做过贡献的人,他(指他的孩子)为国家做出了点啥贡献?出了点啥力?不能有特殊照顾”,最后就不了了之。直至今天,他的孩子还在家种田,一个人生活着。
候好贤每次下乡办案,从不打扰群众。据干部侯军友口述。有一次,几个人下乡,已过晌午,天热口渴,心慌肚饥,想找村干部安排一顿饭,侯好贤坚决不同意。谁知他自带有面条,找了一个铁锅,用三块石头支起,倒了点儿水,拾了点柴火,凑合了一顿。
有一次回家,路过路边一桃园,桃子粉红,已经成熟,侯军友喊:“好贤爷,天真热,来歇会,吃个桃解解渴”。“不行!集体的东西不能随便吃,占集体便宜可不中!”“这个桃园难管理,队里让我承包了,不要紧,爷吃孙子个桃算啥,来吧爷!”“真是你包了”!“你看你,孙子我还能捣你!”侯军友硬是摘下几个桃子,塞给了侯好贤。
侯军友常说:“好贤爷真是建国功臣,解放后,没占国家一点便宜,始终保持着八路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优良传统,真是一个好干部!”
(文稿内容由程子安,侯军友口传)

作者简介:吴电智,洛宁县河底镇牛渠村人,热衷于家族文化研究,现为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理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