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汉江 (上海)
游子都爱故乡,我也深爱着故乡。
1977年高考后,我就欣然离开生我养我22年的崇明岛,泪别长江、喜越东海、横跨黄海、来到渤海边美丽的大连读大学,1982年始分配至上海市财政局工作,后在几所大学从事科研和教学,几十年一直在市区工作,才在我人生的字典里铭刻着故乡两字:那故乡的日、那故乡的月、那故乡的云、那故乡的风、那故乡的土、那故乡的水、那故乡的树、那故乡的竹、那故乡的花、那故乡的草、那故乡的瓜、那故乡的果、那故乡的菜、那故乡的米、那故乡的鱼虾、那故乡的牛羊、还有那故乡的鸡啼鸟鸣蛙鼓、更有那故乡的辛勤可爱的父老乡亲们……常萦绕在我的脑海。

我1987年破格副教授,1993年晋升教授(享高干),历任上海市基本建设优化研究会执行会长、世界杰出华人联合会副会长、世界教科文卫组织专家、中国基本建设优化研究会特邀副会长……事业逐渐兴旺有成,人脉日趋广袤邃远,也越来越深爱故乡,新世纪伊始,为故乡招商引资,增加崇明财政收入,为中兴镇尤其红星村筹资捐建了1个活动中心、2个休闲亭、6个候车亭、20条混凝土路,并建立老年福利基金……被上海电视台新闻坊节目报道和崇明广播电台和崇明电视台及《崇明报》报道多次,被授予崇明县乡贤和中兴镇乡贤荣誉称号,并在崇明学宫乡贤馆长期展示介绍。如今,我招商引资的企业仍每年在为崇明区财政和中兴镇财政作着默默的贡献。

热爱故乡的情宛如东海波涛浩淼,讴歌故乡的诗恰似长江汹涌澎湃。我又是一位业余诗人,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诗词家协会荣誉会长、《中华网络诗刊》顾问、上海格律诗词社社长、中国诗群群主联合会(800多诗群)主席、39大诗群联合会(16000多诗人诗友)首席主席,在《诗刊》、《中华诗词》等顶级报刊上发表诗词,常常发表一些深爱故乡的歌与诗,公开发表了组歌:《放歌长江》、《黄浦江之歌》、《崇明岛之歌》、中兴镇七滧河之歌》、《红星村之歌》(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的教师和研究生们及浦东小合唱队专场演出了上述组歌);公开出版了系列组诗:《长江组诗》、《崇明岛组诗》、《东滩组诗》、《中兴镇组诗》、《八滧河组诗》……有些外地的朋友和诗友竟然说,八滧河这么美,要来崇明岛游览观赏。这些歌颂故乡的歌和诗词及散文诗均汇编入我主编的全国最巨豪华精装诗集《上海滩诗叶》(3700多位诗人诗友来稿),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1580元),并荣获大世界基尼斯纪录。此巨型诗集分赠给了故乡的父母官们(崇明区委书记、区长、副区长、中兴镇党政全体班子、红星村党政全体班子)和红星村20多个小队及我出生地的有关村民,也分赠给了崇明图书馆和母校大公中学图书馆。同时我几十年来主编、独著、总主编185部著作、教材、辞典也荣获了大世界基尼斯纪录,这半个世纪的梦想实现了,这笃志一生的硕果已足矣。

我给故乡以深情,故乡给我以浓谊。这次上海疫情重重,我被突然封在故乡。在上海全市而言,崇明岛是最安全的地方,但管控也很严,不是全民核酸检查,就是全民抗原测量,交通中止,商店关门,菜场紧闭,村镇封锁,家中几天就弹尽粮绝了,冰箱里只剩孤灯一盏,要呜呼哀哉啦,我只能“走私”点粮油,但宅边小地一派荒芜,副食品告急 ,此时才深切体会到即使是城市里的大亨富裕人而今在农村里乃属潦倒穷困人,但父老乡亲们真是情深深谊绵绵:李伯赠来活杀的青菜、周婶赠来活杀的花菜、施妈送我活杀的生菜、张叔送我活杀的菠菜(用活杀两字形容蔬菜是最生动形象的:从菜田里割下来、拣一下、切一下、洗一下即下锅,最快可在几分钟内上餐桌)、陆兄提着走私的家猪肉、斌弟拎着花式的水果篮、陈友甩着钓到的河鲫鱼、连黄家宅长好公(我的爷爷辈)也端着刚挖出的嫩竹笋……都来了,都来了,每天都有父老乡亲来了,每天都有左邻右舍来了,喜鹊在树上唱个不停,紫燕在宅前舞个欢快,一袋袋装满了情,一篮篮装满了谊!此时此刻此地此境,有钱有何用?有职称有何用?有职务有何用?有用的是故乡浓浓的情!有用的是故乡绵绵的谊!!

是我对故乡有大爱?还是故乡对我有大爱?大爱如东海,大爱似长江,江海生宝岛,江海造瀛洲,崇明岛大爱之地,崇明岛安全之地,崇明岛幸福之地也。

金无足赤,故乡也然。
封在故乡的日子里,遇见两件小事,似有微憾:
一是:偶染小恙,需配点麝香止痛膏之类的药膏,被拦在小医院门口,被告之须去村委托人统一代配,疫情期间,我也理解,我就到村委会去登记代配,村委的小陆很负责,隔日电话通知我该医院此药断货,类似替代的药膏均断货,这令我百思不解。我平时在市里配药看病,是持市干部保健局的干部医疗证(上海称红卡)在定点医院新华医院高干门诊部配药,享精良的医疗,专家医生们特热心,药应有尽有,且自负仅百分之一点多,但红卡到其他非定点医院只能按普通卡看病了,且崇明的医院也没什么专门的高干门诊。但再小的医院这种最普通最常用的止痛膏不应该断货吧,尤其在疫情封控期间更不该空架呀!其他品类的物流供应链暂时可中断,而医药专业的供应链不该断吧,看病配药是不讲时辰季节的,可见疫情期间医药供应链是不适应的,医药管理问题不小。这是小病小憾,若是大病急病就会有大憾急憾了。

二是:疫情封控期间,上海得到了全国各地的驰援,或多或少地发到了抗疫食品。红星村也分发过两次,但我沒享受过一丁点抗疫食品,我也无怨言,因为要遵守这里的规定:按户口发放。第一次发放抗疫食品时,外地人吵闹了,于是给外地人补发了,第二次发放时还是按户口和外地人居住证发放,我仍没吱声,但朱队长就主动为封在崇明老家的城市人向村里申请发放抗疫食品,未获批准,这就颇伤人心呵,我住上海外滩,因封在崇明老家,所以上海外滩社区是不给我发送食品的,这正常。而今在红星村,我既无户口,也非外地人,故不能享受抗疫食品,我这市中心的居民,在老家还不如一个外地人?!这不扎心吗?若心脏有病,就会心病暴发打120了。所以我从未享受过一丁点抗疫食品,这在全上海不多吧?应属一憾吧,是微憾?小憾?中憾?大憾?是制度之憾?是规定之憾?是管理之憾?一个深爱故乡的游子在故乡碰到了可能是上海唯一类型的抗疫憾事!

但是,我怀着微憾仍深爱着我的故乡崇明岛!我怀着微憾会永远深爱着我故乡的父老乡亲们!!我怀着微憾会永远深爱着我故乡的日、月、云、风、土、水、树、竹、花、草、瓜、果、菜、米、鱼虾、牛羊、鸡啼、鸟歌、蛙鼓、蝉鸣……
2022年4月21日下午初稿
4月22日下午定稿
于故乡崇明老宅
注:作为一篇描写点滴生活的普通散文初稿发在相关微信群交流后,沒想到会激起了一阵波澜:崇明区人大薛红主任和统战部黄珺副部长第一时间给了我热情慰问和真诚关心;一刻钟后中兴镇顾镇长专门来电致歉和关心,红星村姜村长驱车来老宅再三致歉并补上抗疫食品……在此一并衷心感谢故乡崇明区领导们的关心和中兴镇红星村父母官们的关心及父老乡亲们的一片深情、深爱、深谊!也由衷向故乡崇明岛抗疫一线的白医战士和志愿者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黄汉江 笔名:晓翰、扈姬优、撖缰等。1956年1月生于崇明岛,1982年1月毕业于东北财经大学,1987年破格晋升副教授,1993年晋升教授(并享高干)。历任上海理工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投资建设学院院长、立信会计出版社社长、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工商管理学院院长,历兼任中国基建优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世界杰出华人联合会副主席、中国诗歌学会会员,诗坛泰斗刘章先生的关门弟子,诗作发表于《中华诗词》、《诗刊》、《诗词百家》等报刊,主编最巨诗集《黄浦江诗潮》、《上海滩诗叶》,总主编4套丛书共计185部著作、教材、辞典。并积德行善,筹集资金,为故乡捐建了1个村民活动中心、6个候车亭、2个休闲亭、20条混凝土路和建立老年福利基金。2019年11月双获大世界基尼斯纪录颁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