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只为一事来,坚守“书缘”花盛开
张玉霞

款款春意,繁花似锦。一年一度的读书节又绽放在淄博大地,我不禁想起自己读书、教书、著书的悠悠数载。
我出生在淄川区的一个普通家庭,兄弟姊妹6人。在经济不发达的60年代,全家人仅靠着父亲的辛勤劳作和母亲的勤俭持家才得以维持温饱。虽然生活不易,但是父母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读书学习,报效祖国”——这是艰苦年代一位老党员对自己子女的满心期盼。直到今天,我那已经年过九旬的老母亲,还时常对后辈们念叨这八个字。就是那个时候,我年轻的心里就埋下了一颗发奋读书坚韧图强的种子。在那贫寒的环境中,我凭着勤奋努力和坚持不懈考上了大学。求学期间有幸得到多位恩师的谆谆教诲,受益匪浅,于是我暗下决心,要成为他们那样爱生如子、潜心治学的好老师,用真心去关怀学生、用知识去培养学生、用行为去引领学生。毕业后,我毅然选择了人民教师这个光荣的职业。我先后任教于淄博四中、淄博师专、淄博学院和山东理工大学。教学对象从初中到大学、研究生不断变换,而唯一不变的是一直与书籍形影不离。
读书是为教书,更是为教好书育好人。从教以来,我坚持以专业知识涵养学生成人成才,总结出“大气做人,踏实做事,诗书为伴,涵养心灵;爱生如子,待生如友,教学相长,乐在其中” 32字工作感悟和对青年学子的“用梦想点燃生命,以智慧磨砺青春”14字寄语。俗话说教学相长,我深知身教胜于言传的道理。在教育教学中我不断地学习、提升和拓展着自己:担任山东理工大学女子读书会副会长、学生学习与发展中心和“心之航”“风絮诗社”等多个社团的指导老师,参与指导“全国大学生演讲比赛”“春天的诗会”“中华经典诵读”等各类大赛。我获得了更高更宽的人生高度和宽度。

教育能改变人更能成就人。一个人的思想有多远他就能走多远。要想让教育教学思想开花结果并一代代发展下去,教学科研、著书立说、立言立行也就成了教书育人的另一门功课。迄今为止,我已经主持和参与省级以上教学科研课题20余项,出版《从镜之像到灯之影》《演讲口才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经典古诗文诵读》等10余部著作与教材,发表论文60余篇,多篇文章被《新华文摘》等转载。曾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山东省刘勰文艺评论奖”等省市级奖20余项。同时积极投身于文化传播公益事业,多次担任国家及各级各类文艺比赛评委,曾获“全国大学生演讲比赛优秀指导老师”;多次受邀作学术讲座或演讲。
新时代,新思想,大有可为。教育应该与时俱进,勇于实践,守正创新。2016年,我创办“张玉霞讲坛”,主持山东省文明实践社科普及志愿服务项目,与淄博、济南、青岛、潍坊、德州、聊城、临沂等多个地中小学和政府机关共同举行文化实践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所指导的“心之航”社会实践团队连续6年获得校优秀服务团队称号,我本人也曾获“山东省语言文字先进工作者”“淄博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第三届淄博市德艺双馨中青年文艺家”“山东理工大学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事迹被学习强国学习平台、齐鲁晚报、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和山东理工大学等众多媒体宣传报道。

现在虽然到了安享天命的年纪,但始终不忘父母的热切期盼:读书学习,报效祖国。在工作和研究之余,近年来我更多关注于青年学生的读书学习、特长与才华施展,家乡文化传播,贫困学子的生活等方面,终身学习,恒心不已。创办励志讲坛,开设“行走的课堂”,鼓励学生读书、行路,进行学习考察。支教扶贫、文旅融合等活动,引领大学生走向社会,在社会中感悟人生、积累经验,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些都成为了学生文艺创作的集中地、优秀传统文化和淄博地域文化的展示台。
转瞬间,我立于讲台已四十载。悠悠岁月,与书籍为伴,与学生为友,教学相长的故事数不胜数,最让我感动的是学生为我执教35周年举办的庆典上,特地写下的“一腔热血传学业,两袖清风育新人”“杏坛一梦无日夜,春风曾记种花人”的诗句,它们一直激励我生命不息,学习不止,诗书为伴,为人师表。
回首过往,我虽生于贫寒,却执于信念,与“书”结缘——读书、教书、著书,诗书为伴,一路奋进,赶超自我。
我言:一生只为一事来,一片赤心倾书篇!
我愿:一生守好做好“书缘”足矣!

作者简介:
教授,硕士生导师,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育人名师工作室负责人,张玉霞讲坛创始人。

艺术热线: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红门艺术馆
《都市头条》
13325115197(微信同号)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